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0篇
  免费   245篇
  国内免费   243篇
化学   405篇
晶体学   16篇
力学   113篇
综合类   22篇
数学   241篇
物理学   51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5篇
  1966年   3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The production of the three normal neutrinos via e-e+ collision at Z-boson peak(neutrino production in a Z-factory) is investigated thoroughly. The differences of νe-pair production from νμ-pair and ντ-pair production are presented in various aspects. Namely the total cross sections, relevant differential cross sections and the forwardbackward asymmetry etc. for these neutrinos are presented in terms of figures as well as numerical tables. The restriction on the room for the mixing of the three species of light neutrinos with possible externals(heavy neutral leptons and/or sterile neutrinos) from refined measurements of the invisible width of Z-boson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82.
水热法合成得到2个配合物,{[Zn7(L)4(bpe)2(μ3-OH)2(H2O)8]·4H2O}n(1),和{[Cd3(L)2(bpy)2.5(H2O)]·5.5H2O}n(2)(H3L=3-(carboxymethoxy)benzene-1,2-dioic acid,bpe=1,2-bis(4-pyridyl)-ethene,bpy=4,4′-bipyridine),并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结构进行表征。配合物1中,配体L3-和bpe连接[Zn5(μ3-OH)2]中心形成一维链,这样的链通过氢键连接成三维的超分子结构。配合物2呈现(3,3,6)连接的网状结构。此外,对配合物1和2的荧光性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3.
用Fimeman-Ross法处理数据,测定了乙烯基聚硅氧烷(SV)与苯乙烯(ST)、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甲基丙烯酸正丁酯(n-BMA)的共聚反应的竞聚率,结果为rST=1.45和rSV=1.08,rMMA=0.78和rSV=2.01,rn-BMA=0.46和rSV=3.49.以含SV的乳液作为种子进行烯类单体的乳液聚合,单体和SV共聚反应对复合粒子的形态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84.
汾渭盆地地裂缝成因研究中的若干关键问题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汾渭盆地是我国地裂缝发育最强烈的地区,地裂缝类型多样,成因复杂。本文概述了汾渭盆地地裂缝的分布规律,分析了目前汾渭盆地地裂缝成因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重点围绕构造型地裂缝的成因问题,提出如下研究思路:通过多学科联合手段,重点研究汾渭盆地地裂缝灾害的分布规律及其与活动构造的分布关系与成生联系,建立构造地裂缝的地质结构模型;将现代物理数值模拟技术与高精度观测技术相结合,分析研究构造活动启动地裂缝灾害的力学机理以及构造作用与抽水作用耦合致裂机理;以GPS观测资料为约束,将汾渭盆地地裂缝的成生与青藏、华北大陆变形的动力学过程联系起来,研究该区地裂缝与现今中国大陆动力学的内在联系,揭示大陆驱动力产生地质灾害的动力学机制与模式。  相似文献   
85.
一种加成固化型热固性树脂PN-PAA固化过程和热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炔丙基醚化酚醛树脂(PN)与聚芳基乙炔树脂(PAA)的反应性共混物(以下简称PN-PAA共混树脂)的相容性,并对共混树脂的固化过程和固化物的耐热性进行了表征.相态、DSC、SEM、TEM等测试结果均表明共混树脂及其固化物是完全相容的均相体系.凝胶时间、粘度、DSC等结果表明共混树脂固化工艺性优良,适合多种成型工艺(如RTM),显著改善了PAA树脂的固化工艺缺陷.DMA、TGA等分析表明共混树脂固化物具有很高的耐热性,可作为新型的防热复合材料和高温结构材料的基体.  相似文献   
86.
掺杂对随机取向团簇粒子辐射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类成新  冯东太  吴振森 《光子学报》2011,40(7):1055-1060
利用Bruggeman有效介质理论得到了占有不同体积份额杂质的团簇粒子的等效复折射率.采用离散偶极子近似方法对包含有不同化学成分的随机取向团簇粒子的散射相函数、消光、吸收、散射效率因子、单次散射反照率以及不对称因子等辐射特性参量进行了数值计算,深入探讨了掺杂量对随机取向团簇粒子辐射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掺杂对随机取向团...  相似文献   
87.
有关本栏的稿件,请直接寄给主持人熊斌(200062,华东师大数学系),或冯志刚(200231,上海市上海中学).提供试题及解答请尽量注明出处.39届IMO预选题解答(二)肖韧吾9设a1,a2,…,an为正实数,满足a1+a2+…+an<1.证明 a1a2…an(1-(a1+a2+…+an))(a1+a2+…+an)(1-a1)(1-a2)…(1-an)≤1nn+1.10设r1,r2,…,rn为大于或等于1的实数,证明   1r1+1+1r2+1+…+1rn+1  ≥nnr1r2…rn+1.1…  相似文献   
88.
染毒粮食中7种化学战剂的气相色谱分析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冯翠玲  周永新  胡绪英 《分析化学》2000,28(10):1245-1247
为了研究染毒粮食(大米、面粉)中7种化学战剂的检测方法,建立了相应的气相色谱分析方法。该法采用火焰光度检测器检测,BP-10毛细管色谱柱分离,二氯甲烷萃取。模拟染毒大米、面粉中化学战剂测定相对误差为2.0%~12.0%、8.10%~27.3%。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9%~6.10%、3.95%~16.8%。方法的最低检出浓度为0.01~2μg/g。所建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  相似文献   
89.
采用发射光谱法,研究了水电极介质阻挡放电中具有相同对称性的3种不同结构的六边形斑图演化过程的光谱特性。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外加电压的增加,放电首先形成六边形点阵斑图,然后是空心六边形斑图,最后是蜂窝六边形斑图。利用氩原子696.5 nm(2P_2→1S_5)谱线的展宽、氩原子763.2 nm(2P_6→1S_5)与772.1 nm(2P_2→1S_3)两条谱线强度比法和氮分子第二正带系(C~3Π_u→B~3Π_g)的发射谱线,研究上述3种斑图的电子密度、电子激发温度及分子振动温度。结果发现,随着外加电压的升高,六边形点阵斑图、空心六边形斑图和蜂窝六边形斑图的电子密度逐渐减小,而电子激发温度和分子振动温度逐渐增加。等离子体状态的改变直接影响着斑图的自组织。  相似文献   
90.
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及其原丝中的微孔尺寸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二维小角X射线散射技术(SAXS)研究了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及其原丝的微孔结构。结合逐级切线法、对数正态分布及麦克斯韦分布函数对2类实验样品内部微孔的尺寸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类样品中的孔结构具有显著差别,原丝微孔在4~8 nm范围内分布比较集中,碳纤维中微孔的分布区域则移向1.3~1.8 nm。散射数据显示出明显的分形特征,碳纤维与其原丝的孔分形维数分别为1.33和1.55,表明原丝中具有较大的孔隙缺陷。相对于原丝,碳纤维微孔尺寸分布走向均匀和集中,前者则表现出比后者更宽的尺寸分布。就拟合方法而言,逐级切线法的解析手段容易引入误差,低角区的纤维表面散射和高角区的噪音容易对其结果造成影响。正态分布得到了比较窄的尺寸分布,但对于低尺寸区域孔隙的拟合不理想。麦氏分布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以上不足,能够较好地拟合两类纤维样品中微孔的分布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