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8篇
  免费   335篇
  国内免费   363篇
化学   588篇
晶体学   19篇
力学   133篇
综合类   29篇
数学   270篇
物理学   717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79篇
  2006年   77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78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5篇
  1966年   3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成核剂及其完善剂对聚乳酸结晶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POM、DSC以及流变测试系统考察了成核剂(PPZn)及其完善剂(E61)对PLA结晶形貌及其结晶能力的影响.POM结果表明PPZn和E61对PLA的结晶形态的影响随两者含量的变化而变化.加入低含量的PPZn可诱导PLA得到一定完善程度的球晶,而较高含量的PPZn能够诱导PLA基体得到针状晶体.通过添加少量E61可使在PPZn较高含量下的PLA针状晶体转变为球晶.但更高含量E61的添加却使PPZn的成核作用受到抑制,再次生成针状晶体,且E61含量越高,抑制作用越明显.DSC和流变测试进一步证明PPZn可显著提高PLA的结晶能力、有效地缩短基体结晶时间,而E61的添加对PLA的结晶速率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32.
为了研究点突变(Met108→Leu108)对树胶醛糖结合蛋白(ABP)与配体结合能力的影响,对ABP、ABP结合树胶醛糖复合物及ABP结合半乳糖复合物以及它们各自的突变体分别进行60 ns的分子动力学模拟.模拟结果表明,108号残基突变前后,电子等排体的两个氨基酸残基,使蛋白与配体间的范德华相互作用发生明显变化,同时导致蛋白的内部运动也发生变化,进而影响蛋白与配体的相互作用.进一步分析表明,突变前后的蛋白构象变化都趋向于两个结构域张开,而与配体的结合可减缓张开程度.  相似文献   
33.
为建设适应新时代要求,突出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一流本科课程,实现价值引领、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的教育教学目标,结合功能材料专业的特点和民族高等院校学生的学情,构建了物理化学基础课程的“四模块、三阶段、两时空、双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新模式,重塑了“价值引领模块、基础理论模块、多学科融合模块和虚拟仿真实验模块”的“四模块”内容体系。通过“四模块”嵌入下的混合式教学实践研究,结合学生的课前、课中、课后等学习成绩,多维度评价学习效果,并藉由调查问卷来分析学生对混合式教学的评价,最终研究结果表明学生的个性化自主学习能力有了显著提高、学生运用物理化学理论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得到了提升,学生经过刻苦学习获得了素质提高的成就感。  相似文献   
34.
通过浇注成型的方法研究并发现了苎麻纤维与阴离子聚合尼龙6(APA-6)反应加工过程中严重的阻聚和变色问题.为了分析阻聚和变色的机理并寻找解决方案,选取了3种不同的引发剂(氢氧化钠、己内酰胺钠盐和己内酰胺溴化镁)分别与微晶纤维素(MCC)在150℃的真空条件下反应.然后分别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原子吸收光谱、X-射线衍射和核磁共振波谱表征了引发剂和MCC反应前后的变化.结果证明,阻聚和变色的机理是在强碱性和高温条件下,纤维素发生了剥皮反应,产生的副产物又极易与引发剂反应,因此导致APA-6中起引发作用的己内酰胺阴离子被消耗,从而使得聚合反应终止.另外,由于己内酰胺溴化镁(C1)的低活性和弱碱性,使得剥皮反应很大程度的降低,进而避免了引发剂阴离子的消耗,从而使得阻聚和变色问题得到明显改善,最终实现了通过反应加工的方法制备APA-6与苎麻纤维复合材料的目的.  相似文献   
35.
原子力显微镜与表面形貌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原子力显微镜观察材料表面形貌的原理。运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CD,VCD,DVD和可擦写的VCD光盘的刻录划痕,分析各类光盘的刻录特征,指出原子力显微镜在观察材料表面微米至纳米尺度形貌是非常有效的。  相似文献   
36.
颗粒材料的本构关系对岩土工程等众多领域至关重要. 不同于传统的唯象本构理论, 本文基于机器学习模型探索了一种细观力学理论指导下的数据驱动型颗粒材料本构关系预测方法. 根据Vogit均质化假设, 建立了小应变条件下颗粒材料应力?应变解析关系, 此关系唯一地确定了一组与颗粒材料本构行为相关的细观组构变量. 这些变量与反应颗粒材料宏观性质的主应力和主应变信息通过一系列离散元三轴压缩数值试验获得. 考虑到细观组构变量为内变量, 不能直接作为本构模型的输入. 本文基于有向图方法将颗粒材料微观结构信息隐式地包含在应力?应变的预测当中, 并采用门控循环单元(GRU)循环神经网络作为基础深度学习模型描述有向图中结点之间的映射关系. 通过将有向图从目标节点沿源节点展开, 整个应力?应变预测模型可由两个神经网络分别训练并组装而成. 将训练后的深度学习模型在全新的数据集上进行测试, 结果表明该训练策略能有效捕捉到颗粒材料在常规三轴任意加卸载, 等中主应力系数b的真三轴加载, 和等平均有效应力p的真三轴加卸载等复杂多轴加载工况下的应力?应变响应关系, 模型具有良好的内插和外推预测能力. 考虑到深度学习模型捕捉颗粒材料力学响应的能力及其开放式学习的特点, 充分结合数据驱动方法和理论本构模型可能是颗粒材料本构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37.
To make further understanding of terahertz(THz)wave generation from liquid water,we study THz wave emission from water lines of different diameters.The water line with a smaller diameter generates a stronger THz electric field for the diameters from 0.2 mm to 0.5 mm.The THz electric field strength and polarity change with the relative position between the incident laser and water line.Moreover,the THz energy has an optimal radiation angle of about 60°.A two-dimensional dipole array model is introduced to illustrate the phenomenon.Our observations contribute to optimizing the scheme of the liquid THz source.  相似文献   
38.
24种安眠镇静药物的气相色谱及气相色谱-质谱系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翠玲  刘荫棠  罗毅 《色谱》1994,12(3):180-182
 建立了24种安眠镇静药物的气相色谱(GC)及气相色谱-质谱(GC-MS)系统分离分析方法。该法在选定的色谱条件下,能将24种安眠镇静药物很好地分离,互不干扰。采用内标法定量,其线性范围在0~24μg/mL血,最小检出浓度为0.1~0.4μg/mL血。用所建的GC方法对11例中毒病人的生物样品进行分析鉴定,GC-MS法验证。从实际中证明所建方法操作简便,准确性和系统性强,灵敏度较高,能快速、准确地为医院的救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9.
掺杂Tb3+的混合碱土金属钨酸盐的合成和性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合成了掺杂Tb(3+)的混合碱土金属钨酸盐,测定了其发射光谱和激发光谱,用粉末X射线衍射和电子衍射法表征了其晶体结构,并对钨酸钙钡单晶体进行了X射线能谱成份分析.探讨了碱土金属钨酸盐的溶混性成因以及在这些晶体中Tb(3+)发光和能量传递机理.  相似文献   
40.
食品中乳酸的快速气相色谱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冯振声  周伯清 《色谱》1992,10(1):44-46
由于乳酸菌的作用,在用发酵方法生产的食品及酸败变质食品中均含有一定量乳酸。故食品中乳酸含量的高低对其风味和卫生质量评价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