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7篇
  免费   111篇
  国内免费   217篇
化学   359篇
晶体学   11篇
力学   48篇
综合类   33篇
数学   81篇
物理学   29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7篇
  1979年   3篇
  1964年   2篇
  1962年   4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5篇
  195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何锡文  唐志新 《分析化学》1994,22(4):332-335
本文对吖啶橙-罗丹明6G-罗丹明B组合成各种混合染料体系的能量转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十二烷基硫酸钠的水溶液中,吖啶橙-罗丹明6G间,罗丹明6G-;罗丹明B间,吖啶橙-罗丹明B间均能发生有效的能量转移。可以认为不仅染料单体,而且二聚体也是能量转移效率的竞争,探讨了表面活性剂对能量转移的影响。本文的工作将有助于拓宽能量转移的理论研究和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62.
十二烷基季铵盐及其与十二烷基硫酸钠混合体系的表面活性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通过表面张力测定,研究了十二烷基季铵盐C12H25N(CnH2n+1)3Br(n=1,2,3,4)及其与十二烷基硫酸钠混合体系的表面活性,应用规则溶液理论,计算了混合体系表面吸附层和胶团的组成及分子相互作用参数,对于季铵盐、极性基影响大:cmc随n增加而下降,γcmc则先上升,后下降,自极性基碳链的空间阻碍、疏水、弯曲效应,以及电荷屏蔽效应可对此予以解释,对于混合体系,极性基大小对其表面活性及胶团  相似文献   
63.
外加盐作用形成的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双水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癸基三乙基溴化铵-癸基磺酸钠(C10NE-C10SO3)等摩尔混合均相体系(即使在表面活性剂总浓度高达0.2 mol•L-1时仍然可形成稳定的均相溶液)在外加盐NaF、Na2SO4和Na3PO4的作用下可自发分离成两个水相(双水相).研究了该类双水相体系的形成、相行为及其对牛血清蛋白(BSA)的分配,并与普通的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双水相体系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该类双水相体系克服了普通的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双水相体系的一些不足,具有一些独特的优点.该类双水相体系的相行为可以通过外加盐进行调控,通过外加盐的种类来调控和优化BSA的分配行为.图1表2参8  相似文献   
64.
研究蚌肉多糖对四氯化碳诱导急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将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100 mg·kg-1蚌肉多糖组、200mg·kg-1蚌肉多糖组、护肝片组。实验组小鼠预防给药每天灌胃一次,连续8d。末次灌胃2h后,对照组腹腔注射调和油溶液,其他各组注射0.15%CCl4调和油溶液。测定血清ALT活性,肝匀浆NO含量和肝体指数,H&E染色观察肝脏组织形态学的改变。实验结果表明200mg·kg-1蚌肉多糖能显著抑制血清ALT活性和降低肝组织NO含量,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发现蚌肉多糖明显改善了肝细胞的水样变和脂肪变,阻遏炎性反应的发生,但对肝体指数无明显影响。因此,蚌肉多糖对四氯化碳诱导急性肝损伤小鼠有保护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抗炎作用有关。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65.
采用XAFS方法分别对Co的近边结构和配位状态进行了详细的表征,XANES的结果表明,所有样品中Co均处于不对称的配位环境中,在吸收阈值处,形成了Is→4p吸收峰,并且该峰发生了分裂,尤其是Co/γ-Al2O3分裂现象最为明显,对于Co-M/γ-Al2O3(M=Pt,Pd,Rh),这种不对称性可能来源于Co的高度分散性及贵金属与Co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对于Co/γAl2O3则与四面体配位的Co^2+  相似文献   
66.
Under some general continuous and compact conditions, the existence problems of fiked points andd coupled fixed points for increasing operators are studied. an application, we utilize the results obtained to study the existence of solutions for differential inclusions in Banach spaces.  相似文献   
67.
报道了水热法(200℃)直接合成的ZnS:Cu,Al纳米晶及其发光特性.ZnS:Cu,Al纳米晶粒径约15 nm,尺寸分布窄,分散性好,具有纯立方相的类球形结构.借助X射线能谱法(EDX)和原子吸收光谱仪,研究了样品中S,Zn和Cu的含量并详细研究了光致发光(PL)光谱的特性.结果证明存在大量Zn空缺,Cu离子经过水热处理后已掺入到ZnS基体中.PL光谱特性为:样品的激发谱为宽带谱,337 nm激发时样品发出很强的绿光,370~420 nm之间任意波长激发时,发射谱均为宽带谱,且它们基本重合.表明此材料作为近紫外(370~410 nm)发光二极管((n)-UV(370~410 nm)LED)用荧光粉及全色荧光粉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样品在375 nm激发下全色宽带发射谱是460,510和576 nm带光谱的高斯叠加.当Cu/Zn,Cu/Al和S/Zn分别为3×10-4,2和3.0时,于室内照明条件下肉眼可观察到白色发光.  相似文献   
68.
冯页新  陈基  李新征  王恩哥 《中国物理 B》2016,25(1):13104-013104
The hydrogen bond(HB) is an important type of intermolecular interaction, which is generally weak, ubiquitous,and essential to life on earth. The small mass of hydrogen means that many properties of HBs are quantum mechanical in nature. In recent years, because of the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simulation methods and computational power, the influence of nuclear quantum effects(NQEs) on the structural and energetic properties of some hydrogen bonded systems has been intensively studied. Here, we present a review of these studies by focussing on the explanation of the principles underlying the simulation methods, i.e., the ab initio path-integral molecular dynamics. Its extension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thermodynamic integration method for the calculation of free energies will also be introduced. We use two examples to show how this influence of NQEs in realistic systems is simulated in practice.  相似文献   
69.
本文利用亚纯函数的Nevanlinna值分布理论,研究一类复q-差分复合函数方程组的亚纯解的特征估计,并得到一个结论,将复合函数方程的结论推广到q-差分复合函数方程组中.  相似文献   
70.
采用循环伏安法(CV),由β-环糊精(β-CD)单体在玻碳电极(GCE)表面电聚合制得聚β-CD膜修饰电极(β-CD/GCE)。实验表明,β-CD/GCE对Cu2+具有明显的电催化作用,在pH=5.85的磷酸盐缓冲溶液(PBS)中,Cu2+浓度与其峰电流在4.01×10-4~1.05×10-7 mol·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ip=-1.975c-1.336×10-4(i:A,c:mol·L-1),相关系数R=0.9981,检出限(S/N=3)为5.03×10-8mol·L-1。方法应用于实际样品测定,回收率在98.0%~103%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