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4篇
  免费   202篇
  国内免费   162篇
化学   262篇
晶体学   12篇
力学   44篇
综合类   25篇
数学   99篇
物理学   36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791.
稀土共晶闪烁体是通过定向凝固晶体生长技术,将具有不同折射率的两相制备成具有射线探测功能的共晶材料,其中含有激活离子的闪烁体相的折射率高于基质相。在高能射线辐照下,闪烁体相将入射高能射线转换成荧光,然后,荧光在闪烁体相和基底相的界面以全反射的形式实现定向输出,从而有效提高辐射探测成像的空间分辨率。本工作采用微下降法成功生长得到φ3 mm×117.0 mm 的1.0%(原子数分数)Ce∶GdLu2Al5O12/Al2O3闪烁共晶样品。通过切割抛光加工得到φ3 mm×2.0 mm的共晶薄片,并将该共晶薄片进行微观结构、能谱分析和荧光性能等表征和测试,结果表明所得到的共晶样品由Ce∶GdLuAG和Al2O3两晶相构成,微观结构呈现出“中国结”结构,并在生长方向呈现出一定的有序排列。荧光光谱测试表明该共晶材料存在Gd3+-Ce3+间的能量传递,具有典型的Ce3+辐射跃迁,其中双宽峰发射峰最强位于560 nm。此外,根据生长速率对共晶样品发射峰强、峰位以及荧光寿命影响,优化出最佳下拉生长速率为4.0 mm/min。  相似文献   
792.
交叉电场和磁场中的氢原子具有双阱势能结构。本文基于量子力学模拟,采用半周期脉冲(HCP)序列开展电子波包的非绝热操控。详细研究了HCP的电场幅度、数量和时间间隔对电子波包的空间和能量分布的影响,实现了将初始电子波包非绝热转移到远离库伦中心的外势阱中的低能态,这些低能态较为稳定且显示出很大的电偶极矩。相比光激发和绝热操控,本文的方法更为快速、高效,可以应用于更为复杂的外场或分子体系。  相似文献   
793.
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现代工业和现代交通获得迅猛发展,同时环境铅污染也日趋严重。儿童是对铅毒性作用易感的人群。我国9省19个城市学龄前儿童铅损伤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近30%的幼儿血铅含量超过国际公认的儿童铅中毒诊断标准(即100μg/L)。其中北京市和上海市分别有68·7%和37·8%的儿童血铅超标。而美国目前学龄前儿童血铅超标率仅为4%。可见,儿童铅中毒已成为危害儿童健康的“隐形杀手”,也是当前我国政府和公众需共同关注的重要环境健康问题和社会问题。铅中毒对儿童认知功能和行为产生不利影响,主要是因为铅具有很…  相似文献   
794.
制备了含原位聚合物核壳粒子的聚丙烯/乙丙橡胶/高密度聚乙烯(PP/EPR/HDPE)共混物,并通过动态流变方法对其熔体结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动态时间扫描结果表明,PP/EPR/HDPE共混物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动态频率扫描结果表明,当EPR含量较低时,共混物中聚合物核壳粒子分散相的存在导致体系的长时松弛行为更加显著.当熔体结构在大应变下遭到破坏后,含核壳粒子分散相的共混物具有比普通PP/EPR共混物更快的结构回复速率,且结构回复速率随着核壳粒子的尺寸增大而加快.通过增大普通PP/EPR体系的EPR含量使其橡胶粒子尺寸与三元共混物中原位聚合物核壳粒子尺寸接近时,两者呈现类似的流变行为,这表明PP/EPR/HDPE体系的熔体结构稳定性源于核壳粒子结构导致的分散相尺寸增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95.
利用无水三氯化铝与叠氮化钠在无溶剂的条件下直接反应,成功地合成出六方单晶氮化铝(h-AlN)薄膜.反应温度为450℃,有效反应时间为20 h.高分辨率透射电镜发现为薄膜形态;电子衍射和X射线衍射结果都表明,氮化铝薄膜为六方结构.光致发光实验显示,在可见光范围内有一较强的辐射峰,中心位于413 nm处,半高宽约为5 nm.同时,本文对六方单晶氮化铝薄膜的生长机理和光致发光机理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96.
Al合金铈盐转化膜缓蚀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Ce盐作为一种环境友好的Al合金缓蚀剂日益受到重视 ,但缓蚀机理还不很清楚 .本文应用自行研制的扫描微参比电极技术 (SMRE) ,原位测量经CeCl3处理和未处理过的 2 0 2 4 T3Al合金表面微区电位分布 ,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 )和X 射线能量散射谱 (EDS)表征样品形貌特征 ,结合其它电化学技术 ,对Ce盐缓蚀机理作了深入探讨 .结果表明 ,经Ce盐处理的Al合金表面可形成一层不均匀分布的转化膜 ,抑制了O2 和电子传输 ,表现为一种优良的阴极缓蚀特性  相似文献   
797.
超临界CO2+CH3OH及C2H5OH二元系的气液平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带有石英可视窗和内搅拌的可变体积高压釜内,测定了超临界CO2+CH3OH及C2H5OH两个系统的相平衡数据,温度为50-200℃,压力4.0-16.0MPa,利用从硬球模型得出的适用于高压高温的状态方程,计算了这两个系统的临界曲线,并与实验值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798.
不锈钢钝化膜耐蚀性与半导体特性的关联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极化曲线、交流阻抗谱和钝化膜半导体特性等电化学测量,研究了经电化学阳极氧化处理的不锈钢钝化膜在0.5 mol•L-1 NaCl溶液中耐蚀性能与其半导体特性的关系,进一步探索电化学改性处理不锈钢钝化膜的耐蚀机理. 结果表明,不锈钢钝化膜在负于平带电位范围表现为p型半导体,在高于平带电位范围表现为n型半导体,这主要与组成钝化膜的Fe和Cr氧化物半导体性质有关. 与自然条件下形成的不锈钢钝化膜比较,发现经过电化学阳极氧化后不锈钢钝化膜具有较低的施主与受主浓度,平带电位负移,说明阴离子在钝化膜表面发生吸附. 低的施主与受主浓度及钝化膜表面负电荷的增强,可有效排斥侵蚀性Cl在钝化膜表面的特性吸附,有利于提高不锈钢的耐局部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799.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La0.6Sr0.4NixCo1-xO3钙钛矿催化剂,并测试了该催化剂在焦炉煤气CO2重整反应中的性能.通过X射线衍射、N2吸附脱附、程序升温还原、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热重-微分扫描量热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溶胶凝胶法合成的La0.6Sr0.4NixCo1-xO3催化剂形成了钙钛矿结构的固溶体.着重考察了钙钛矿催化剂焙烧温度和A位Ni的掺杂含量对其催化性能和反应后积碳的影响.结果表明: La0.6Sr0.4NixCo1-xO3钙钛矿催化剂在反应中生成了活性金属Ni, Co颗粒和La2O2CO3,这些组分对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起关键性的作用,并且能够抑制积碳的形成;焦炉煤气中的富氢气体具有抑制甲烷裂解反应发生的作用,从而减少催化剂的积碳.  相似文献   
800.
微纳尺度无机-有机杂化凝胶固定化木瓜蛋白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敏  何琴  左勇刚  王芬  孙岳明 《化学学报》2011,69(12):1475-1482
以吸附-絮凝耦合方法制备了微纳尺度的纳米TiO2-聚丙烯酰胺(polyacrylamide, PAM)杂化凝胶固定化酶. 利用扫描电镜(SEM)、能谱面扫描(EDS)、粒度分析表征了杂化凝胶絮凝酶形貌、尺寸及分散性. 通过对酸碱度有效调控, 以及表面Zeta电位分析, 探寻了酶-纳米复合凝胶静电作用机制. 结果表明, 静电相互作用力对酶的负载和颗粒粒度分布影响较大, 在pH=7.0, TiO2和木瓜蛋白酶(papain, PA)质量比为7.5∶1时, 固定化酶负载量达121.84 mg/g, 负载率91.38%|杂化凝胶固定化酶尺寸约为0.444 μm左右, 固定化酶在杂化凝胶载体上高度分散. 该杂化凝胶絮凝酶经过5批次反应后相对酶活力能保持在50%以上. 可见由吸附-絮凝法制备的微纳尺度的杂化凝胶固定化酶, 分散性好, 稳定性好, 酶负载量高, 这是一种利用纳米材料和微纳结构进行固定化酶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