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2篇
  免费   134篇
  国内免费   144篇
化学   249篇
晶体学   11篇
力学   31篇
综合类   17篇
数学   53篇
物理学   19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5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倪峰 《物理通报》2017,36(10):62-67
为更深入探究内壁粗糙碗中的动力学问题, 利用Ma t h e ma t i c a数学软件计算和画出了物体逆时针运动 的角度θ与运动时间t的图像关系和物体逆时针运动的角速度ω与运动时间t的图像关系, 从图像关系可以准确得 到在某时刻对应的角度、 角速度、 速度  相似文献   
92.
为了研究压头晶体各向异性对纳米压痕的影响,采用多尺度准连续介质(QC)法模拟了不同晶向Ni压头与Ag薄膜的纳米压痕过程。通过对比不同晶向下压头在薄膜上触发的原子滑移,发现压头的晶向引起的界面失配位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薄膜开启初始原子滑移系的难易。然后对比了压头在不同晶向下测得的薄膜纳米硬度,发现其计算值是一样的。最后研究压头表面和压痕表面的正应力和切应力的分布,分析了应力分布与原子滑移系的关系。  相似文献   
93.
非平衡电桥的输出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非平衡电桥的工作原理和输出特性,利用自组的实验装置进行了测量.  相似文献   
94.
基于确定靶体中速度势和速度场的方法分析刚性卵形头部弹体对有限厚靶的侵彻问题。推导了靶体中速度场与应力场的计算方法,利用据此编制的计算程序,计算了卵形头部钢弹体对铝靶的侵彻与穿透问题,给出了侵彻深度与剩余速度同初始碰撞速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对实验参数不经过任何调整的情况下,得到了同试验曲线相吻合的结果。可以看出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5.
Two novel diethyltin(IV) complexes of N-salicylidenevaline (H2L1) and N-Sali- cylidenetryptophan (H2L^2), Et2SrtL^1 1 and Et2SnL^2 2, were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is, IR, ^1H NMR and X-ray single-crystal diffraction analysis. Complex 1 belongs to the trigonal system, space group R-3 with a = b = 19.2730(5), c = 23.6890(13)A^°, V= 7620.4(5) A^°^3, Z = 6, Dc= 1.553 g/cm^3,μ= 1.518 mm^-1, F(000) = 3600, R = 0.0238 and wR = 0.0636. Complex 2 is of monoelinie system, space group P21/c with a = 13.7550(8), b = 11.5425(7), c = 12.7876(7)A^°, β= 93.585(1)°, V = 2026.3(2) A^°^3, Z = 4, Dc= 1.548 g/cm^3,μ = 1.286 mm^-1, F(000) = 976, R = 0.0298 and wR = 0.0722. Complex 1 is a cyclic trimer with a macrocyclic 12-membered ring structure formed by the bidentate bridging coordination of carboxylate group to tin atoms. The tin atom is six-coordinated in a distorted octahedral geometry. In complex 2, the distorted trigonal bipyramidal Et2SnL2 units are linked into polymeric chains by the weak Sn…O interaction involving Sn and the earbonyl O of an adjacent ligand, and the chains are further connected by intermolecular N-H…O hydrogen bonds to form a two-dimensional supramolecular structure.  相似文献   
96.
海藻酸钠的疏水改性及释药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对疏水性药物的负载量和缓释作用,将海藻酸钠氧化后与十二胺反应使其进行疏水改性.对改性后聚合物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聚合物在水溶液及盐溶液中的粘度变化;将聚合物分散于NaCl/CaCl2的混合溶液中制备成凝胶微球,对药物布洛芬进行了包埋释放实验.结果表明,疏水改性后的海藻酸钠粘度增加,其凝胶微球对布洛芬负载量提高,具有较好的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97.
牛血清白蛋白的光损伤和光氧化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激光闪光光解瞬态吸收技术, 在266 nm激光激励下, 研究了牛血清白蛋白(BSA)光损伤和被SO4-·单电子氧化的反应机理, 表征了反应过程中生成的自由基. 结果表明, 在266 nm激光照射下, BSA可同时发生光电离和光激发, 生成色氨酸阳离子自由基(Trp/NH+·), 由Trp/NH+·快速脱质子形成的色氨酸中性自由基(Trp/N·)及色氨酸三重激发态(3Trp*), 3Trp*再与酪氨酸(Tyr)发生分子内电子转移生成酪氨酸中性自由基(Tyr/O·). 在SO4-·单电子氧化的反应中, 借助减谱技术, 求得BSA中Tyr和色氨酸(Trp)自由基的表观生成速率常数, 但未发现分子内电子转移现象, 阐明了SO4-·自由基是通过与BSA中的Tyr和Trp发生电子转移反应来氧化BSA的, SO4-·氧化BSA的反应速率常数为1.51×1010 L·mol-1·s-1, 从而为进一步研究血清白蛋白的氧化还原代谢过程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8.
M0,±6(M=Os,Ir,Pt)团簇结构与性质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中的杂化密度泛函(B3LYP)方法,在LANL2DZ基组水平上对M06,±(M=Os,Ir,Pt)团簇的各种可能构型进行了几何结构优化,得出各团簇的最稳定构型,并对其能量、振动频率、热力学性质、核独立化学位移(NICS)和极化率进行了理论研究.结果表明,M06,±(M=Os,Ir)团簇的基态都是三棱柱结构,Pt-6团簇的基态是平面三角形结构;M06,±(M=Os,Ir,Pt)团簇生成焓都为负值,热力学上是稳定的;NICS值都为负值,表明M06,±(M=Os,Ir,Pt)团簇都具有芳香性,其中Os6-团簇的芳香性最强;从光谱分析来看,Os6的IR和Raman谱的较强吸收峰的个数最多,Ir6的IR和Raman谱的最强吸收峰都只有一个,IR最强吸收峰在137.O和143.5 cm-1之间,Raman谱最强的吸收峰位于169.5 cm-1处;Pt6的IR和Raman谱的最强吸收峰分别位于50.2和194.7 cm-1处.  相似文献   
99.
本文介绍了用结合化学、生物实验以及计算机辅助分子设计方法优化对瓜类白粉病毒有抑制作用的先导化合物的研究。用3-取代氨基-1-芳基丙酮-1-肟以及卤代烃合成了44个取代苯丙酮肟衍生物。生物测试的结果表示这些化合物大部分对瓜类白粉病毒有抑制作用。基于这些生物测试,对这44个化合物做了QSAR研究。根据所得CoMFA (rcv2, S 以及 r2 分别为0.577, 0.258, 0.962) 和 CoMSIA (rcv2, S 以及 r2 分别为0.583, 0.343, 0.932) 模型,设计了3个新化合物,而且预测结果显示,它们无致癌和致突变毒性。测试结果显示预测活性与实验活性相对应,说明这两个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准确率。  相似文献   
100.
以苯胺为单体,L-天冬氨酸(L-Asp)为模板分子,采用化学氧化法合成了掺杂L-Asp的导电聚苯胺(PAn).将PAn作为固定相填充到多孔陶瓷管中制备导电PAn电极柱,并以此电极柱作为工作电极.循环伏安图表明PAn电极柱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活性.在电极柱上施加-0.6 V的还原电位,PAn中掺杂的L-Asp发生脱掺杂,从而在PAn膜上留下了与L-Asp完全匹配的空穴.由于PAn具有掺杂/脱掺杂完全可逆的独特性能,因此对带有分子印迹的PAn电极柱施加0.5 V的正电位后,由于存在强烈的分子印迹作用,L-Asp在电极柱上被富集,而D-天冬氨酸(D-Asp)的富集效果远低于L-Asp,从而实现对Asp对映体的识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