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62篇
化学   64篇
物理学   3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运用248nm激光光解瞬态吸收光谱研究了中性水溶液中丙氨酰甲硫氨酸(Ala-Met)和N-甲酰甲硫氨酰色氨酸(N-Formyl-Met-Trp)的单电子氧化反应过程,分别观察到「S∴S」^+和「S∴0」含硫三电子键的生成,但在N-甲酰甲硫氨酰色氨酸体系中没有观察到「S∴N」^+的生成。提出了「S∴S」^+和「S∴0」含硫三电子键的生成机理,认为N-甲酰甲硫氨酰色氨酸体系不能生成「S∴N」^+三电子  相似文献   
52.
周晓国  李江  俞书勤  马兴孝 《化学学报》2002,60(11):1909-1914
利用B3LYP理论研究了N(~4S)+CH_3X(X = H, F, Cl)反应体系的直接氢抽提过 程,分别得到了各反应物、产物和过渡态的优化构型和谐振频率。同时应用了6- 31G(d), 6-311+G(d,p)和6-311+ + G(2d,2p)基组,考察其大小对反应体系中各物 种构型及能量的影响。理论计算表明,随着基组的增加,反应势垒逐渐降低,反应 吸热减少。对比取代甲烷的情形,结果表明反应过程中卤素原子具有典型的诱导效 应,降低了抽提势垒。  相似文献   
53.
报道260—360nm波长范围内CF自由基(2+1)共振增强多光子电离(REMPI)激发谱的研究-CF自由基通过Ar/CF4,Ar/CF2Cl2或Ar/CF3COOH混合气体的直流脉冲放电产生-在260—295nm波长范围内,观测到一个新的高Rydbery态振动序列,其带源位于295-22nm(2hν=67746cm-1),分析表明,该振动序列来源于5p Rydberg态的二光子共振激发,测得的振 关键词:  相似文献   
54.
用四倍频YAG激光(266nm)把SO2分子从电子基态X^1A1激励到电子激发态A^1A2和B^1B1的高振动耦合区, 通过检测自发辐射SO2(B^1B1→X^1A1)的时间分辨信号, 测定了室温(290K)下SO2(A^1A2, B^1B1)被He, 氯代甲烷分子和某些烷烃分子猝灭的速率常数。此外, 还从碰撞配合物模型出发, 对SO2(A^1A2, B^1B1)的猝灭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5.
从分子碰撞的观点考虑,二体碰撞引发的化学反应占绝对优势,这导致三体同时碰撞的三分子反应几乎不存在。按IUPAC(1996)推荐的基元反应分子数的定义,人们多年前虚拟的三分子反应机理(如NO+NO+O2——2NO2和CH3+CH3+Ar——C2H6+Ar)至今没有被证实。根据优秀教材需要不断克服"难、繁、偏、旧"的原则,建议从大学教材中精简或删去"三分子化学反应"的内容。  相似文献   
56.
在超声分子束条件下,利用380.85nm的电离激光使SO2分子经由[3+1]共振增强多光子电离(REMPI)制备纯净的分子离子SO+2((X)2A1(000)),用另一束解离激光在281-332nm扫描获得了光解碎片激发(PHOFEX)谱.获得的光碎片SO+激发谱基本可以归属为SO+2((E),(D))←SO+2((X)2A1)序列跃迁.尝试性地标识了(X)2A1(000)到(D)电子态弯曲振动能级的跃迁,给出(D)电子态新的弯曲振动频率ν2=241.78±0.92cm-1和非谐常数X22=-1.71±0.01cm-1.结合可见光波长区(562-664nm)的PHOFEX连续谱讨论了SO+2的(E),(D),(C)电子态的对称性和它们的预解离动力学.结果表明:SO+2的(E),(D),(C)电子态附近可能存在着两个和解离限SO+(X2П)+O(3Pg)相关、对称性分别为2A2,2B2的排斥态α2A2和β2B2,由此得到SO+2的(E),(D),(C)电子态的对称性分别为(E)2B2,(D)2B1,(C)2A1,(D)2B1和α2A2排斥态的电子-振动耦合、(E)2B2和β2B2排斥态的电子-电子、电子-振动耦合导致了到SO+(X2П)+O(3Pg)的解离.  相似文献   
57.
用483.2nm的电离激光使CS2分子经由[3+1]REMPI制备出CS2+(X~2Πg,3/2)后,在270~285nm扫描解离激光获得了CS2+经由~B2Σu+←X~2Πg,3/2跃迁的光倒空和光碎片激发谱,由此给出了CS2+~B2Σu+电子态的振动频率ν1=613cm-1和2ν2=707cm-1.分析表明,正是CS2+的[1+1]双光子光激发解离过程导致了母体离子CS2+的光倒空和光解离成碎片离子CS+和S+,该过程中光碎片离子的分支比CS+/S+大约为3.  相似文献   
58.
59.
在以惰性气体Xe为非线形介质,利用双光子共振四波混频差频(2PR4WDM,ω-=2ωUV-ωT)技术,产生可调谐相干真空紫外激光(VUV)的实验中,观察到产生的VUV在一些特定波长附近出现共振衰减.这些波长对应着伴随过程四波混频和频的双共振增强.对四波混频过程进行了比较粗略的定量的处理,考虑到泵浦光在传播途中的衰减,得到的结论能很好地解释观察到的差频输出的衰减现象,差频输出的衰减是由于双共振四波混频和频(ω+=2ωUV+ωT)与差频竞争的结果.  相似文献   
60.
将线性三原子分子离子CS+2的对称伸缩振动简化为SC和S之间的简谐振动,用谐振子的势能曲线和波函数对CS+2分子离子(~C)2∑+g和(~B)2∑+u电子态(对称伸缩)振动能级间跃迁的Franck-Condon因子进行了计算,得到的结果与(~C)2∑+g←(~B)2∑+u跃迁的光解离谱实验强度进行了比较,对前人给出的分子数据(转动常数、分子平衡核间距)进行了验证和分析,讨论了经由(~C)2∑+g←(~B)2∑+g电子态振动能级间跃迁的光解离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