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92篇
化学   157篇
晶体学   4篇
力学   17篇
综合类   8篇
数学   27篇
物理学   16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Kinesin and dynein are two important classes of molecular motors which are responsible for active organelle trafficking and cell division. They can work together to carry a cargo, moving along the microtubule in a coordinated way. We use Monte Carlo method to simulate the dynamics of this coordinated movement. Based on four essential assumptions, our simulations reproduce some features of the recent in vivo experiments. The fast moving speed of the cargo is simulated and the speed distribution is presented.  相似文献   
132.
通过体积稀释法测定可溶性交联大分子溶液的特性粘数随交联度、浓度和时间的变化,发现聚氨酯可溶性交联大分子在溶液中出现与线型和支化型高分子溶液不一样的粘度行为.本文根据聚氨酯的特殊的结构对这些异常现象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133.
一维金纳米粒子链的制备及其光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没有模板存在的条件下, 只用表面活性剂为稳定剂, 制备了一维的金纳米粒子链, 详细考察了链状结构形成时各种试剂浓度、种类及其它外部条件对纳米粒子链形成的影响. 实验发现, 在HAuCl4 浓度1~5 mmol•L-1、十二烷基磺酸钠(SDS)浓度在2~8 mmol•L-1 (小于其CMC)范围内, 温度由60 ℃ 0.5 h内升高到100 ℃, 并在升温时间内分次将还原剂加完, 反应完成后不老化立即冷却到室温, 可以获得一维金纳米粒子链. 采用紫外可见光谱(UV-Vis)、同步光散射光谱和发射光谱等手段对金纳米粒子链的光学特性进行了研究, 用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研究了金纳米粒子的外观和粒径分布, 结果表明制备的金纳米粒子链是错落有致的链状结构, 结节处可以观察到金原子的排列晶格, 说明金纳米粒子的链状连接不是外部分子作用的结果;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吸收峰出现红移现象, 且随着链长的增加红移越明显; 具有非常强的光散射特性, 散射光强度比浓度相同的金纳米粒子高8倍; 发射光谱中明显观察到其三级散射, 表明其具有很好的非线性光学特性. 对金纳米粒子链的形成机理进行了探讨, 认为表面活性剂烷基亲油作用和金原子的聚集作用相互竞争是链状结构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4.
涂层/基体材料界面结合强度测量方法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界面结合强度是涂层/基体材料体系中的一项重要力学性能指标.而表征与评价涂层/基体材料的界面结合强度又得依靠实验 方法的测定.由于涂层/基体材料体系的多样性与复杂性, 至今还没有形成适合于测量这类材料的界面结合强度的标准方法. 目前, 常用来测量涂层/基体材料的界面结合强度的方法有:拉伸法、剪切法、弯曲法、划痕法、压入法等.本文就目前表征 与评价涂层/基体材料界面结合强度的测量方法做了综述, 讨论了它们的适用范围, 比较了它们的优势与不足.  相似文献   
135.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青海栽培何首乌中的主要有效成分大黄素、大黄素甲醚等蒽醌类成分。采用kromasil C18柱(4.6 mm i.d.×250 mm,5μm);V(甲醇)∶V(水)∶V(H3PO4)=750∶250∶0.001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4 nm,流速为1mL/min,进样量10μL。用此方法测定青海栽培何首乌不同部位中的蒽醌类成分,大黄素和大黄素甲醚达到基线分离,线性范围分别为0.094~1.50μg(r=0.9992),0.094~1.50μg(r=0.9997),回收率分别为大黄素95%、大黄素甲醚102%。实验发现青海栽培何首乌块根中大黄素和大黄素甲醚成分较藤、叶中高,大黄素含量比大黄素甲醚含量高。  相似文献   
136.
建立了一种固体样品中可吸附有机卤化物(AOX)的分析方法。通过恒温条件下的混合振荡提取固体样品中的有机卤化物,利用活性碳对有机卤化物进行富集,采用微库仑法对AOX进行检测。对比振荡吸附柱压滤法和振荡吸附抽滤法分析结果,表明柱压滤法在系统空白值、回收率和精密度方面都要优于抽滤法,其系统空白值为0.44μg(Cl-),空白加标回收率为93.8%~99.0%。利用本方法对沉积物和土壤中的AOX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137.
本文选择含离子液体体系TFE-[BMIm][Br]作为吸收式制冷循环的工质体系,基于文献数据给出了计算TFE-[BMIm][Br]热物性模型,建立并联双效吸收式制冷循环的模拟程序,分别考察了四种双效并联制冷流程中溶液换热器的热交换效率、蒸发温度、吸收温度以及发生温度对系统性能、溶液循环倍率以及系统操作压力的影响.探索新工质对TFE-[BMIm][Br]的可行性,确定了TFE-[BMIm][Br]双效并联吸收式制冷循环的适宜的运行操作范围以及适宜的流程方案.  相似文献   
138.
应用分子梳技术对DNA与组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分子梳技术对λ DNA和组蛋白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 通过这种简单有效的方法,我们将λ DNA分子拉伸到26—28 μm,相当于其原长(约162 μm)的16—17倍. 当组蛋白与DNA结合后,DNA分子发生凝聚现象,复合体的拉伸长度明显变短,其峰值分布在10—14 μm之间. DNA 组蛋白复合体的拉伸长度与组蛋白的浓度、与碱基对和荧光染料的比例有显著的关系. 关键词: 分子梳 组蛋白 DNA 荧光显微  相似文献   
139.
基于高光谱的苹果花氮素含量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苹果花氮素含量是反映其质量高低的重要因素,利用高光谱技术对苹果花氮素含量进行定量化反演,可为苹果信息化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在室内条件下,利用ASD FieldSpec 3地物光谱仪,测定了120个盛花期苹果花样品的高光谱反射率,并化验了其氮素含量。在分析苹果花原始光谱和一阶导数光谱特征的基础上,与其氮素含量进行相关分析,确定敏感波段,构建特征光谱参数,建立氮素含量预测模型,对模型进行了优选和检验。结果表明,苹果花氮素含量与原始光谱反射率在374~696,1 340~1 890,2 052~2 433 nm波段呈极显著负相关,在736~913 nm呈极显著正相关;与一阶导数光谱反射率在637~675 nm呈极显著负相关,在676~746 nm呈极显著正相关。构建的6个特征光谱参数与苹果花氮素含量均呈极显著相关。通过进一步比较和筛选,确定了基于640 nm和676 nm原始光谱反射率的2个苹果花氮素含量最佳预测模型。经检验,模型决定系数R2分别为0.825 8和0.893 6,平均预测精度达92.9%和94%。研究成果为快速预测苹果花氮素含量及苹果的实时营养诊断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0.
脱氧核糖核酸 (DNA)和蛋白质是构成生命体最为重要的两类生物大分子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越来越多的纳米技术被用来研究这些生物大分子 .文章详细介绍了近来利用纳米孔技术研究DNA的一些进展 .结合作者近期利用聚焦离子束 (FIB)制作纳米孔的工作 ,提出了利用纳米孔解离核小体的设想 .如果能够利用纳米孔将双螺旋DNA从组蛋白八聚体上剥离下来 ,并探测这一过程 ,将揭示核小体中包含的许多生物化学、物理信息 .文章对此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 :处于电场中的核小体在电场的作用下 ,DNA分子穿越纳米孔 ,同时由于纳米孔的阻挡力 ,使组蛋白不能穿越 ,从而诱使DNA从组蛋白八聚体上分离下来 .通过准确检测DNA分子穿孔过程中引起的电流阻塞效应 ,可将DNA与组蛋白的相互作用的一些性质反映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