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对等价电子数组元Heusler合金Fe_2RuSi的原子占位、电子结构与磁性进行了理论与实验研究.第一性原理计算表明,虽然Fe_2RuSi中Fe,Ru均有8个价电子,但是Ru仍表现出强烈的占据A,C晶位倾向.基态总能最低的是Fe与Ru分别占据A,C晶位的XA结构,次低的是Fe,Ru在A,C位混乱占位的L2_1B结构,且两者能量差很小.这说明决定Heusler合金中过渡族原子占位的因素除价电子数以外还可能有原子半径和共价杂化作用等.态密度和差分电荷密度计算表明Heusler合金中主族元素与最近邻过渡族元素之间的p-d共价杂化对Heusler合金的占位有明显影响,在XA结构中Ru与Si和Fe(B)之间都存在明显的杂化作用,而在高能的L2_1结构中,Si与最近邻的Fe杂化作用相当弱.XRD测试表明在室温Fe_2RuSi存在A,C位之间的Fe-Ru反占位,形成了能量次高的L21B结构,这主要来自于混合熵对自由能的贡献及其引起的原子自发混乱占位.在5 K下Fe_2RuSi的饱和磁矩为4.87μB/f.u.,与计算值符合得相当好. 相似文献
12.
采用HF HClO4 HNO3分解试样,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HG-AFS)测定非金属矿凹凸棒石及泥质岩中的硒.其方法回收率在98.2%~103.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0.95%~5.80%,方法检出限可达到3.5×10-11g/mL.经实验证实方法具有简便、快速、灵敏度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14.
利用直流电沉积法在多孔阳极氧化铝模板中制备出了一系列Fe100-xPdx磁性纳米线阵列. Pd的增加使纳米线的总体磁性降低,各向异性和矫顽力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当Pd含量高达x=30时,纳米线仍有相当高的矫顽力(7.48 kA/m)和较明显的各向异性,但当Pd的含量增加到50%时,纳米线的易磁化方向由平行线的方向反转到垂直线的方向. 实验证明,这是由于在Fe80Pd20和Fe70Pd30中连续的磁性相在Fe50Pd50纳米线中变成了与非磁性相相互间隔的非连续片状结构. 片状磁性相的形状各向异性使易磁化方向转变到垂直纳米线轴的方向. 从生长动力学的角度对Fe50Pd50纳米线中这种片状的形成进行了解释.
关键词:
纳米线
电化学沉积
磁性 相似文献
15.
16.
基于菲涅尔反射的液体浓度精确测量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菲涅尔反射定律提出了一种测量液体浓度的新方法.整个实验装置结构简单,主要由一个激光光源、三个光耦合器、两个光电探测器组成.光源所发出的光经过三个光耦合器后传输至光纤-液体表面发生反射,反射回的光由两个光电探测器接收.在测量过程中引入参考光路,利用相对技术,使得被测液体的浓度值仅由相对接收光强R决定,从而很好地解决了光源稳定性、环境干扰等测量难题.实验以食盐溶液和蔗糖溶液为测量对象,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十分吻合.整个实验装置结构简单,测量精度高,易于操作,测量稳定性能够达到99%以上. 相似文献
17.
针对集装箱船同贝同步装卸的堆垛协同作业,设计了舱位内堆垛协同策略和舱位间堆垛协同策略来完成指定贝位内集装箱的同步装卸工作;建立了基于岸桥与集卡作业成本最小化的数学模型,并采用序列编码的双层单亲遗传算法进行优化,算法第一层用于求解船舶某个贝位中任一舱位内甲板下方堆垛的同步装卸最优顺序,第二层用于搜索该贝位全部舱位中甲板上堆垛的最优顺序.通过对不同规模的试验船舶进行算例分析,验证了在同步装卸技术下,证明了面向集装箱船同贝同步装卸的堆垛协同作业方法的可行性和高效性. 相似文献
18.
在定容燃烧弹上,通过实验研究了正高电压对过量空气系数λ不同的CH_4/O_2/N_2预混稀燃火焰的传播和燃烧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正高压电场可以显著促进稀燃火焰在电场方向上的传播,且促进效应随着电压幅度的增大而增强。当电压幅度为12kV时,对于λ为1.6和1.8的CH_4/O_2/N_2预混气体,其平均火焰传播速率为1.38和1.07m/s,与未加电场时相比,分别增大了133.41%和369.97%;压力峰值分别比未加电场时增大了13.07%和100.81%,压力峰值到达时刻分别提前了35.94%和18.09%。由此可知,正高电压可明显改善CH_4/O_2/N_2稀燃火焰的传播和燃烧特性。 相似文献
19.
超磁致伸缩材料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稀土超磁致伸缩材料是一种新型稀土功能材料.文章概述了超磁致伸缩材料(GMM)的研究历史;对比了一种实用的超磁致伸缩材料(Terfenol-D)和压电陶瓷材料(PZT)的性能;阐述了超磁致伸缩材料当前在以下两个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1)关于工艺方法的研究:包括直拉法、区熔法、布里奇曼法和粉末烧结、粘结等方法;(2)关于材料组分的研究:包括对Fe原子的替代研究以及开发轻稀土超磁致伸缩材料的研究.文章最后叙述了超磁致伸缩材料的应用领域,以及发展我国稀土超磁致伸缩材料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