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37篇
化学   484篇
物理学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2篇
  1961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5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7 毫秒
71.
本文用硝酸一步法将大孔氯甲基化交联聚苯乙烯树脂小球(氯球)氧化成聚乙烯基苯甲酸树脂。经红外光谱鉴定,推测了反应的机理。  相似文献   
72.
用两种二步法将交联度6%的大孔氯甲基化聚苯乙烯树脂制成了聚乙烯基苯甲酸树脂,产品氯含量均为零。  相似文献   
73.
李永胜  李弘  何炳林 《化学学报》2002,60(8):1485-1489
首次报道以自制氯乙酸降冰片烯甲酯(NMCA)为引发剂的苯乙烯、甲基丙烯酸 甲酯的原子转移自由基(ATRP)本体聚合。详细考察了单体转化与反应时间、产物 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此引发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ATRP反应所 得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较宽(PDI = 1.80~2.45),且实测值(GPC)与理论值偏差 较大。而NMCA引发的苯乙烯的ATRP反应可得分子量分布较窄(PDI = 1.54)、实验 值(GPC)与理论值基本吻合的产物。单体转化率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及产物分子量 随单体转化率变化研究证明这一聚合反应具有活性聚合反应特征。产物的NMR分析 证明所合成产物分子中降冰片烯环上双键未参与聚合反应。  相似文献   
74.
吸附树脂的色层吸附及其在甜菊甙分离纯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ADS-7等吸附树脂对甜菊甙各组分的吸附选择性及色层吸附性能,发现ADS-7吸附树脂不仅在吸附甜菊甙时对各个组分呈现出一定的选择吸附顺序,在水洗时还有一定的选择洗脱顺序,这两个顺序正好相反。利用ADS-7吸对脂的这一色层性能,制备了富含甜度最高、味质最好的Rebaudioside A及几科不含色素的高品质甜菊甙,具有很好的实际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75.
以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为单体,二乙烯苯/三烯丙基异氰脲酸酯作为混合交联剂,甲苯和正庚烷为混合致孔剂,通过悬浮聚合,合成了一系列GMA-DVB-TAIC大孔共聚物,考察了不同反应阶段共聚物的孔结构,通过调节交联剂的用量、致孔剂的用量和比例,可以得到具有较大孔容和孔径、较高热稳定性和性能优良的GTD大孔共聚物.  相似文献   
76.
尿毒症被认为是因为患者肾衰而毒素在体内滞留所致^[1]。1972年Babb等^[2]提出“中分子假说”,认为分子量在300-2000范围内的中等分子量的物质是尿毒症的主要毒性物质。从此,人们作了大量的努力去分离和鉴定尿毒症中分子毒物。然而尿毒症中分子毒物的成分极其复杂^[3],从设定的中分子组分中分离得到的大都是些分子量小于800的小分子物质^[4]。因而对中分子假说一直存在争议^[5].我们对尿毒症患者及正常人的血清和尿液进行凝胶色谱分离,从尿毒症血清和尿液及正常人尿液中得到两个中分子峰A,B。将不同来源的A峰中的分子毒物进行离子交换色谱的分离和比较,得到了仅存在于尿毒症血清和正常人尿液的A-3亚峰,经脱盐和飞行时间质谱分析,确定了该组分内含有分子分别为839.69,1007.94,2015.16,16,873.69,1106.67和1680.28的6种化合物。  相似文献   
77.
本文采用氯化亚铜/α,α'-联吡啶配位化合物作催化剂.首先在130℃时用1-苯基氯乙烷在引发苯乙烯(St)进行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再以其产物PS-Cl作为大分子引发剂引发丙烯酸甲酯(MA)在反应温度为120℃时进行聚合,得到两嵌段聚合物PS-PMA-Cl.此两嵌段共聚物在特殊混合溶剂--丙酮/正丙醇(体积比7:3)中仍然可以作大分子引发剂引发苯乙烯进行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由于聚合体系接近于均相.所以表现出了较高的反应活性,并且合成的聚苯乙烯一聚丙烯酸甲酯一聚苯乙烯(PS-PMA-PS)三嵌段聚合物的分子量与设计值接近、分子量分布比较窄,反应的条件温和,可控性好.最后通过NMR技术对三元嵌段共聚物的结构迸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78.
本文详细考察了大孔聚苯乙烯型吸附树脂对不同大小吸附质分子的吸附动力学行为,当吸附过程为粒扩散控制时,树脂孔径与分子尺寸的相对大小不仅决定了粒扩散速度的大小,也影响了粒扩散的控制机制.随着吸附质分子尺寸的增加,决定粒扩散速度的控速步骤也逐渐由表面扩散转向孔扩散。此外,还利用建立的扩散方程,测定了树脂吸附不间大小的吸附质时的粒扩散常数B和有效粒扩散系数De。  相似文献   
79.
环糊精聚合物的高分子效应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环糊精以其独特的包络性能而引人注目, 现已广泛应用于色谱分离、选择性合成的催化剂、食品、医药及农药等多种领域。环糊精聚合物被证实亦具有包络、缓释及催化的能力, 以及较好的机械强度和化学稳定性。目前环糊精聚合物主要应用在色谱分离、空气净化和食品工业等方面。本文综述了环糊精高分子化后所表现出的高分子效应, 为环糊精聚合物的合成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0.
大孔交联聚苯乙烯的分形结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小角X-射线散法测定大孔交联聚苯乙烯树脂的结构,发现大多数大孔交联聚苯乙烯在数纳米至数十纳米的标度尺寸范围内具有分形结构,分形维数介于2和3之间。本研究还进一步探讨了交联度、致孔剂,功能基化反应及后处理对大孔交联聚苯乙烯分形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