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2篇
  免费   194篇
  国内免费   175篇
化学   295篇
晶体学   15篇
力学   42篇
综合类   12篇
数学   70篇
物理学   40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5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对NaYF4∶Yb3+,Er3+纳米材料的发光强度与激发光功率的依赖关系进行了研究,分析了NaYF4∶Yb3+,Er3+裸核纳米体系及其核包壳纳米体系的上转换红光真实来源.结果表明:核包壳的纳米体系完全不同于裸核纳米体系,交叉弛豫对于NaYF4∶ Yb3+,Er3+纳米体系的上转换红光发射起主导作用,而多声子弛豫过程几乎可以忽略.这个结果对于提高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的上转换效率、调控各发光带之间的相对强度和实现上转换发光的单色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2.
严正鹏  李帅康  代胜瑜 《合成化学》2021,29(12):1033-1044
设计、合成并表征了两种不同烷基链长取代的大位阻二芳基甲基吡啶亚胺配体及其相应的钯配合物。这些钯催化剂在乙烯与丙烯齐聚中表现出高活性(高达1.6×105g·mol-1h-1)和能够生成低分子量的超支化(BD=112~238/1000C)乙烯与丙烯齐聚物(MHNMR=258~478 g·mol-1)。最为重要的是,通过利用这些吡啶亚胺钯催化剂催化乙烯或丙烯与丙烯酸甲酯共齐聚,能够得到超支化高插入率(高达24.3 mol%)的极性官能团化的乙烯与丙烯齐聚物。这些极性官能团位于齐聚物支链的末端。这类新型的钯催化剂为解决超支化极性官能团化烯烃齐聚物制备过程中稳定性差和插入率低等问题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93.
以废弃椰壳为原料,经炭化和磺化制得新型固体磺酸催化剂,用于催化各种芳醛与间苯二酚的缩合反应,以较高收率(49%~95%)制得一系列杯[4]芳烃化合物,产物结构经IR、1H NMR和MS测试技术表征得以确证。  相似文献   
194.
郭卓  郭彤  赵常礼  高云鹏  李莎 《无机化学学报》2010,26(11):1927-1933
制备了一个新的电极-聚苯胺掺杂介孔碳修饰电极(PANI-MC),并且研究了电极的电化学性质。在介孔分子筛SBA-15的孔道中沉积蔗糖,然后在氮气的保护下,1200℃热裂解,生成孔道规则排列的介孔碳(MC);XRD、N2吸附-脱附、TEM等方法表征了介孔碳的结构,用SEM表征了PANI-MC修饰电极的形貌。结果表明:复合电极膜与修饰前的聚苯胺膜形貌不同,与介孔碳形貌相似,介孔碳纳米微粒的大小清洗可辨,长度大约为20~40μm。复合电极循环伏安结果显示:峰电位向负电位方向移动,这可能是因为介孔碳的孔道结构阻碍了离子的转移。同时,还研究了复合电极对Cu2+的相应,表明:电极对低浓度的Cu2+有很好的线性相应,可以作为Cu2+的感应器。  相似文献   
195.
以α-Si3N4,SrCO3,Eu2O3为原料,采用碳热还原氮化法制备了Sr2Si5N8:Eu2+荧光粉.研究了材料的结构与光谱特性,分析了影响材料发光性能的工艺因素.结果表明,石墨粉含量和助熔剂的用量对Sr2Si5N8相的形成和发光性能有重要影响.当nc/nSr=1.5,助熔剂用量为4wt%时,合成样品的主晶相为正交晶系Sr2Si5N8,在400~550 nm可见光激发下,可发射峰值波长位于 609nm荧光.激发带的位置与Eu2+离子浓度无关,为400~550 nm之间的宽带激发;但发射强度随Eu2+离子浓度的增加而增加.Eu2+离子浓度达到5mol%时发射强度达最大值,在Eu2+离子浓度为2mol%~5mol%之间,观察到发射峰的红移现象.  相似文献   
196.
特征筛选方法是处理超高维数据的一种快速有效的降维方法.针对超高维判别分类数据,提出一种改进的超高维特征筛选方法,方法不需要特定的模型假定;可以处理多分类响应变量情形;可适用于离散型或连续型协变量情形;对服从重尾分布的协变量,方法仍具有较好的稳健性.从理论上证明了所提出特征筛选方法满足确定筛选性和指标排序相合性,并通过数值模拟和实例分析在有限样本条件下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7.
阳,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胶束对酯碱性水解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应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热动力学方法研究了芳香酸酯和正脂肪酸酯在表面活性剂DTAB、TTAB、CTAB、SDS、Brij35、Triton X-100胶束中的碱性水解反应,阳、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胶束对酯的碱必水解均有禁阻作用,讨论了胶束对酯碱性水解禁阻作用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8.
The kinet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ncentrated Ⅴ(Ⅳ)/Ⅴ(Ⅴ) couple have been studied at a glassy carbon electrode in sulfuric acid using rotating-disc electrode and cyclic voltammetry. The kinetics of the Ⅴ(Ⅳ)/Ⅴ(Ⅴ) redox couple reaction was found to be electrochemically quasi-reversible with the slower kinetics for the Ⅴ(Ⅴ) reduction than that for the Ⅴ(Ⅳ) oxidation. And, dependence of diffusion coefficients and kinetic parameters of Ⅴ(Ⅳ) species on the Ⅴ(Ⅳ) and H2SO4 concentration was investigated. It is shown that the concentration of active species Ⅴ(Ⅳ) should be over 1 mol·L^-1 for the redox flow battery application. Further, with increasing the Ⅴ(Ⅳ) and H2SO4 concentration, the diffusion coefficients of Ⅴ(Ⅳ) were gradually reduced whereas its kinetics was improved considerably, especially in the case of Ⅴ(Ⅳ) and H2SO4 up to 2 and 4 mol·L^-1.  相似文献   
199.
本文研究了不同烧结温度的陶瓷靶材对溅射所得到的Pb(Zr,Ti)O3薄膜的成分、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由1200℃时烧结的靶所制备的薄膜中PbO的含量偏低,而900℃时的薄膜中PbO的含量却大于1;由这两种靶材都获得了结晶性较好的多晶钙钛矿结构,但900℃时烧结的靶所制备的铁电薄膜的结晶性能更好,具有较好的铁电性能,其典型的矫顽场和剩余极化强度分别为73.2kV/cm和25.9μC/cm^2  相似文献   
200.
通过在有机硅树脂中添加不同粒径(2μm、300 nm、20 nm/300 nm和20 nm)的SiO2,制备了具有不同表面结构的有机硅-SiO2复合涂层,并设计进行了涂层的凝露实验和闪络实验,系统地研究了涂层表面结构对其凝露和闪络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随着添加SiO2粒径的减小,复合涂层表面粗糙度明显增加,静态接触角θ逐渐增大,20 nm SiO2复合涂层(θ=152°)表现出超疏水特性。凝露实验表明,20 nm SiO2复合涂层表面的液滴出现时间延长至1 min,凝露30 min时涂层表面99%的液滴尺寸小于150μm,防凝露效果良好。闪络实验表明,随着添加SiO2粒径的减小,复合涂层表面闪络电压增大;20 nm SiO2复合涂层的闪络电压增加至15.4 kV,是有机硅树脂涂层的2倍,表现出优异的防闪络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