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83篇
化学   111篇
物理学   16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1.
镍基催化剂上变换-甲烷化反应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合分析了用脉冲色谱、TPD和TPR、红外光谱等技术研究变换-甲烷化反应的实验结果,得到了这一反应机理的重要信息:H_2O在镍基催化剂上为离解吸附;适量水的预吸附有利于CO的离解与反应;CO离解生成的表面碳是变换-甲烷化反应的重要中间体,而桥式吸附的CO则是CO离解和进行变换-甲烷化反应的活化吸附体;表面氢的存在是生成最终产物甲烷不可缺少的条件,根据这些结果,给出了变换-甲烷化反应的机理。  相似文献   
92.
应用IR、MS和EPR表征CuCl和NH4Y固态离子交换过程以及制备Cu(Ⅰ)Y的一些特性.固态离子交换程度依赖于反应温度.和还原Cu(Ⅱ)Y得到Cu(Ⅰ)Y的方法,固态离子交换是更为有效的制备纯Cu(Ⅰ)Y的方法.  相似文献   
93.
姜明  伏义路 《催化学报》1998,19(2):130-133
Co(CO)3NO吸附进入Y分子筛超笼,笼中不同交换阳离子对其吸附和分解起不同作用。研究不同交换阳离子Y分子筛上Co(CO)3NO的吸附和热分解发现,吸附金属络合物部分脱羰基或脱亚硝基,并伴有少量吸附物种的脱附。NaY上的热分解产物主要为金属钴;NiY,尤其是CuY上,阳离子和吸附物种作用较强,甚至发生电子转移,热分解产物为Co(0)和Co(Ⅱ)混合物。  相似文献   
94.
本文应用XPS、ESR和TEM等手段研究了硫化的MoO_3/γ-Al_2O_3催化剂样品, 在不同钼含量、不同硫化条件以及进行甲烷反应前后, 其表面结构和价态的变化规律。观察到硫化时Mo~(+6)。还原为Mo~(+5)和Mo~(+4)的变化过程。硫化除了生成S~(-2)价态外, 还有硫的高价中间态生成。证明了经甲烷化反应后, 表面上的MoS_2晶粒明显长大。  相似文献   
95.
本文运用红外光谱研究了CO和H_2O在Ni基催化剂上的吸附和反应规律。证实了H_2O在催化剂上是解离吸附, 以OH的形式吸附在催化剂上, 在OH之间可能有氢键形成。CO有两种吸附态: 线式和桥式。预吸附H_2O使CO线式吸附态几乎消失, 桥式吸附峰红移了约30 cm~(-1)。在不同温度时, 对比了CO或表面碳与H_2O的反应, 发现表面碳更容易同水反应生成甲烷。  相似文献   
96.
随着稀薄燃烧(lean-burn)发动机的推广使用和环保法规的日趋严格,消除稀燃尾气中的氮氧化物(N O x)已刻不容缓。N O x储存还原技术被认为是最具应用前景的方法之一[1,2]。目前,对Pt/BaA l2O4-A l2O3体系中N O x储存与还原机制的研究较多[1 ̄4],但对该体系中微量铂物种微观结构及其与性能的关系研究较少,这主要是由于Pt含量(0.1w t% ̄0.5wt%)太低,分散度较高,使表征方法受到很大限制。本文采用共沉淀-浸渍法制得具有较高比表面积和热稳定性的N O x储存还原催化剂Pt/BaA l2O4-A l2O3,应用荧光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方法(Fluores-cence-…  相似文献   
97.
采用XRD、EXAFS等技术研究微量贵金属Rh对活性炭担载的Rh-Mo-K合成醇催化剂结构的影响,并关联其催化性能.氧化态Rh-Mo-K/AC样品中Rh与Mo有着较强的相互作用,使得K2Mo2O7向MoO2转化.硫化还原后,Mo主要以MoS2微晶形式存在,其有序结构尺度随Rh含量的增加而减小.经Rh助剂修饰后,催化剂的合成醇催化性能有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98.
采用XRD、EXAFS等手段考察了Co载量对催化剂结构的影响,并关联其合成醇活性。活性炭担载的硫化态Co-Mo-K样品中,Mo主要以MoS2物种形式存在于活性炭的表面上,而Co在低Co载量时主要形成“Co-Mo-S”相,在高Co负载量会有部分类CO9S8的物相出现。经Co助剂修饰后的催化剂显示出良好的合成醇催化性能,Co助剂有利于合成C2醇。Co/Mo原于比为0.5时.表面“Co-Mo-S”相可能达到饱和,合成醇的收率也最高。Co物种是和MoS2物相以协同的方式起作用的。  相似文献   
99.
含铈、镧低贵金属含量三效催化剂的结构与性能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采用CeO2和La2O3的不同加入方式,制备了一系列以CeO和La2O3为助剂的低贵金属含量三效催化剂,用XRD和XPS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进行了孔结构测定。测试了样品上CO,C3H6和NOx三效转化的温度-转化率曲线和S值-转化率曲线。结果表明:以机械混合加入CeO2和La2O3的样品抗烧结性能差,老化后在S≤1区的NOx和C3H4转化率明显下降,但起燃温度并不高;  相似文献   
100.
应用漫反射红外光谱测定了不同的铜分子筛经真空自还原后吸附CO的基频,组频和泛频谱带,结果表明,CO压力较低时,形成Cu(Ⅰ)(CO)吸附物种,其种类与分子筛的结构特性有关。随CO2压力增高,部分吸附物种转变为Cu(Ⅰ)(CO)2,分析Cu(Ⅰ)(CO)基频和组频谱带可得到比C-O伸缩振动更灵敏的反映Cu(Ⅰ)和CO作用的Cu(Ⅰ)-C伸缩振动频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