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4篇
  免费   207篇
  国内免费   212篇
化学   504篇
晶体学   28篇
力学   80篇
综合类   40篇
数学   161篇
物理学   46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8篇
  1974年   3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前,我国有一半以上的气液色谱仪没有程序升温装置,要在恒温下对不同沸点和不同极性的混合物高效分离,选择理想的柱子就成为一个关键问题,特别是在裂解色谱法中,高聚物裂解出的产物品种多,分子量范围宽,极性大小不一的情况下选择高效分离柱就更为重要。为了克服色谱仪无程序升温装置的缺陷,我们选用了三段串联填充柱,在恒温下能使复杂的裂解产物得到分离,并已成功地用于多种高聚物裂解产物的分离。  相似文献   
22.
据不同地貌、地质条件在30个县市按剖面、同步、随机取土壤样品372份.测定硒等微量元素含量.作等级相关分析显示。土壤硒含量与消化系统癌呈负相关关系.作相对危险度、剂量-效应及多因素分析,认为此负相关关系并非偶然现象.  相似文献   
23.
罗丹明B-过氧乙酸-氢氧化钠化学发光法测定痕量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硫离子对罗丹明B 过氧乙酸 NaOH化学发光有较强的增敏作用,建立了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增强法测定痕量硫的新方法。该法的线性范围为3.0×10-8~8.0×10-7g/mL,检出限为3.5ng/mL,相对标准偏差为2.2%(1.0×10-7g/mLS2-,n=11)。此法已用于环境水样中痕量硫的测定。  相似文献   
24.
25.
熊国华  刘虹 《大学化学》1994,9(5):21-25
本文讨论了氧化还原分步滴定的有关条件,导出了其电位判断式,并对分步滴定的终点突跃和指示剂的选择问题进行了探讨,给出了分步滴定的应用示例。  相似文献   
26.
付晓林  吴世晖 《有机化学》1997,17(5):442-445
本文报道了三异丙氧钐(5%)催化下,以乙酸乙酯为乙酰化试剂醇的选择性乙酰化反应。此法操作简便,产率良好。  相似文献   
27.
28.
本文研究了Mn~(2+)和Co~(2+)对7-(8-羟基-3,6-二磺基萘偶氮)-8-羟基喹啉-5-磺酸-硼砂反应体系的混合荧光增敏作用。实验条件下,荧光增敏强度满足线性加和关系的范围是:Mn~(2+)浓度0~2.9×10~(-7)mol/L;Co~(2+)浓度0~8.8×10~(-7)mol/L;总浓度不超过1.0×10~(-6)mol/L。检出限量为Mn~(2+)4.5×10~(-9)mol/L和Co~(2+)1.4×10~(-8)mol/L。实现了Mn~(2+)和Co~(2+)的连续测定。  相似文献   
29.
一种基于形成杂多核配合物的荧光增敏效应的研究(Ⅱ)──钴(Ⅱ)-7-(8-羟基-3,6-二磺基萘偶氮)-8-羟基喹啉-5-磺酸-硼(Ⅲ)三元体系的荧光性质及其分析应用熊国华,刘虹,俞英,黄坚锋(九江师范专科学校化学系,九江,332000)(江西大学实...  相似文献   
30.
In this paper, analyses of short-period geomagnetic events such as sudden commencementand geomagnetic bay, together with some quiet day, disturbed day and geoinagnetic stormvariations, recorded at 25 repeat stations in the Bohai Sea area during the years 1973--1979are presented. It is found that there are anomalies of short-period variations in this areaincluding the Tangshan earthquake region, and that local anomalies with periods rangingfrom 5 minutes to 2 hours along the Changli- Tangshan-Ninghe-Baodi belt (positive △Z ) andat Yantai (negative △Z) are most obvious. By applying the numerical theory of three-dimensional 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an attempt is made to fit these anomalies to the struc-ture of high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in the upper mantle. The result brings to light an upliftof high conductivity layer, at the northern margin of which the Tangshan earthquake islocated. The additional thermal stress due to such an uplift calculated to amount to a thou-sand of bars may be an important possible source of generating force for the Tangshan earth-quak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