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1篇
  免费   350篇
  国内免费   437篇
化学   829篇
晶体学   32篇
力学   109篇
综合类   42篇
数学   164篇
物理学   79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107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81篇
  2006年   83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100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58篇
  1996年   52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48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39篇
  1989年   40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5篇
  1965年   4篇
  1963年   2篇
  1959年   3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991.
建立了利用固相萃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同时测定水稻中17种细胞分裂素含量的分析方法。水稻样品经冷冻研磨,用甲醇-水(80 : 20, v/v)溶液浸提,经聚合物阳离子交换树脂(PCX)纯化,采用ZORBAX Extend-C18色谱柱,以甲醇和5 mmol/L甲酸铵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采用电喷雾正离子模式电离,选择反应监测模式扫描,外标法定量。优化了色谱分离条件,研究了不同提取溶剂对17种细胞分裂素的提取效率,并考察了PCX固相萃取柱的纯化效果。结果表明,17种细胞分裂素在线性范围内的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84,方法检出限为0.01~0.05 ng/g。水稻根、茎和叶基质在0.2、1和5 ng/g 3个添加水平的平均回收率为60.2%~125.4%(n=6),相对标准偏差(RSD)为5.4%~29.7%。在水稻样品中检出5种细胞分裂素,其含量为0.02~0.93 ng/g。本方法纯化效果好、灵敏度高,可用于水稻中多种痕量细胞分裂素的同时分析。  相似文献   
992.
合成了外围修饰香豆素PAMAM树枝形分子Gm-2(m+1)C, 外围和核心分别共价连接香豆素和紫精的树枝形分子EV-Gm-2(m+1)C (m=0, 1), 以及香豆素和紫精的模型化合物C-Model和EV, 化合物均通过了1H NMR, IR和MALDI-TOF MS的鉴定. 1H NMR和光物理研究结果表明, 在pH=4.5的醋酸-醋酸钠缓冲溶液中, CB[7]与紫精和树枝形分子外围的香豆素基团均可形成1:1的包结复合物, 结合常数分别为3.3×106 mol-1·L和1.4~1.6×105 mol-1·L. 香豆素基团中7位二乙氨基及取代侧部分香豆素环包裹在CB[7]刚性的疏水空腔内, 包结复合物的形成限制了香豆素7位N,N'-二乙氨基的扭转, 抑制了香豆素基团从发光的分子内电荷转移(ICT)态向不发光的扭曲的分子内电荷转移(TICT)态的转变, 而且CB[7]内腔的疏水环境有利于香豆素ICT态辐射跃迁, 使体系发光大大增强. EV-Gm-2(m+1)C与CB[7]的主客体作用为分步结合机制, 加入的CB[7]先与紫精基团作用形成包结复合物, 待体系中紫精基团与CB[7]结合后, 体系中香豆素基团再与CB[7]作用形成包结复合物. 无论是Gm-2(m+1)C还是EV-Gm-2(m+1)C体系, 均可以通过加入CB[7]的量调节体系中香豆素基团与CB[7]形成包结复合物的多少, 从而实现对Gm-2(m+1)C和EV-Gm-2(m+1)C体系发光的调控. 本工作为可调控发光树枝形聚合物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993.
基于具有三苯胺中心核、咔唑外围和四联苯连接臂的星型荧光小分子三(4″″-(3, 6-二叔丁基-咔唑-9氢-9-基)-(1, 1': 4', 1″':4″', 1?:4?, 1″″-四苯基)-4-基)胺(N5), 采用溶液旋涂的方法制备了用于检测三硝基甲苯(TNT)饱和蒸汽的高效荧光传感薄膜。 不同于具有单苯连接臂的模型化合物三(4'-(3, 6-二叔丁基-咔唑-9氢-9-基)-(1, 1'-二苯基)-4-基)胺(N2), N5由于长共轭臂的存在, 容易在苯类溶剂中通过π-π相互作用组装形成凝胶。 同时, 其旋涂薄膜具有细小纳米级纤维状的组装形貌, 表面出现一定的多孔结构, 有利于气体分子的渗透。 因此, 应用于TNT蒸汽的检测, 化合物N5薄膜表现出比N2薄膜更快的荧光淬灭响应速度和更高的淬灭效率。 特别是TNT传感特性几乎不受化合物N5膜厚的影响, 当膜厚为94 nm时, 在1和30 min的淬灭程度仍然可以达到44%和90%。  相似文献   
994.
在现实的证券投资组合决策中,决策者的心理行为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本文针对考虑决策者心理行为的证券投资组合问题,给出了一种基于累积前景理论和心理账户的决策分析方法。首先,依据累积前景理论,将决策者对不同市场状态下的预期收益率作为参考点,计算各备选证券收益率相对于参照点的收益和损失,并计算不同市场状态下针对所有备选证券的综合前景价值;然后,依据决策者的心理账户,即以证券投资组合的收益总体综合前景价值最大为目标、以投资期末总财富阈值以及满足财富约束的概率不小于决策者设定的概率阈值为约束,构建了具有概率约束条件的证券投资组合优化模型,通过将概率约束转化为线性约束并求解优化模型,可得到最优的证券投资组合方案。最后,通过一个算例对本文提出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能够较好地解决考虑决策者心理行为的证券投资组合问题。  相似文献   
995.
利用由轻气炮装置改装而成的生物激波管,开展不同冲击波超压值下兔的损伤效应研究。通过对 兔的多种生理特征和器官(如肺、肾脏等)的变化情况进行检测,综合分析了生物体生理系统对冲击波响应及 其损伤后的自身调节作用。建立了损伤肺湿干比与超压间的定量关系,发现了血压随冲击波增加而降低的现 象。除肺外,冲击波对生物体其他脏器同样存在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96.
探讨了以无气味且稳定的α-羰基二硫缩烯酮(1)作为代硫醇试剂的肟(2)的硫缩醛/酮化反应. 在乙酰氯-乙醇(体积分数95%)或4-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水体系中及回流条件下, 化合物1与肟2能有效地进行硫缩醛/酮化反应. 反应过程中未闻到硫醇的恶臭气味.  相似文献   
997.
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 CFX,通过二次开发实现多相流 URANS(Unsteady Reynolds Averaged Navier-Stokes)方程和刚体纵向平面运动学方程的耦合求解,建立了三维超空泡航行体动力学仿真模型.研究了空化器偏角、水平尾翼偏角、航行体质心位置对弹道特性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高速运动条件下无控超空泡航行体具有稳定性;空化器或水平尾翼的小角度偏转(-3°~3°)能够有效调节航行体的弹道参数,通过空化器偏转控制航行体最终稳定于空泡中心,避免航行体表面沾湿区的出现;质心位置的小幅后移有利于维持航行体水平直线航行,在超空泡航行体的设计中应予以重点考虑.  相似文献   
998.
以辣素功能结构单体N-(4-羟基-3-甲氧基-苄基)-丙烯酰胺(HMBA)为疏水单体,与丙烯酰胺(AM)和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钠(NaAMPS)通过自由基胶束共聚,制得三元疏水缔合聚合物P(AM-NaAMPS-HMBA)(简称PAAH). 采用紫外-可见光谱、核磁共振氢谱、热重分析及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共聚物的结构及形貌进行表征,利用原子力显微镜对聚合物水溶液的微观形貌进行观察,并对其溶解性、疏水缔合性、耐温性及抑菌性能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所得共聚物中疏水单体含量与投料比基本一致;PAAH具有良好的速溶性,当聚合物浓度超过一定值后,溶液黏度急剧增加,且随着疏水单体含量增加,疏水缔合性能增强;原子力显微镜观察证实了聚合物水溶液中网络结构的存在. 与未改性的P(AM-NaAMPS)(简称PAA)共聚物相比,引入具有生物活性且带有刚性苯环结构的HMBA单体可使PAAH共聚物热稳定性增强,耐温性能提高,并赋予其优良的抑菌性能.  相似文献   
999.
在对含有柔性元件的复杂航天器进行稳定性等动力学行为的分析中, 通常采用的离散化方法, 可能会导致"动力刚化"等现 象.将梁作为带分布参数的子系统(无限自由度)分析, 基于Rumyancev定理, 通过计算系统相对势能泛函的一阶变分得到了系统的定常运动, 把系统定常运动稳定性的分析归结为系统变势能泛函存在孤立极小值的问题.在分析中不需要建立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 简化了建模过程, 由系统相对势能泛函的二阶变分的正定性得到了使系统定常运动稳定的充分条件, 同时这个条件是使用基于李雅普诺夫直接法思想分析运动稳定性问题得到的最为广泛的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1000.
通过物理吸附方法, 利用胶原、 聚赖氨酸和融合蛋白VEGF-Fc对聚苯乙烯培养板表面进行改性, 以研究细胞外基质材料对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 结果表明, 3种蛋白显著提高了聚苯乙烯表面的亲水性. 内皮细胞的黏附、 增殖、 细胞骨架蛋白染色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免疫染色实验结果表明, 胶原、 聚赖氨酸和VEGF-Fc基质均能有效提高血管内皮细胞的黏附, 其中胶原可与VEGF协同作用促进内皮细胞分化表型的表达; VEGF-Fc基质兼具了VEGF的生物学活性, 可促进内皮细胞的黏附和增殖以及vWF功能性蛋白的表达. 本研究为诱导材料表面内皮化和血管新生的生物活性材料的设计开发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