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6篇
化学   77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关于聚二烯烃-双叠氮型感光性高分子的光交联反应机理,目前有Hepher的自由基机理和的非自由基机理之争。为了对该体系的光交联反应有更加本质的了解,我们对含氢醌的该感光性高分子进行光照,在对反应产物的分析中发现有苯醌和2,6-双(4’-氨基苄叉)环己酮存在,证明氢醌对活性双氮烯有猝灭作用。通过对光交  相似文献   
22.
用西德Bruker MSL-300核磁共振谱仪研究了三个不同系列的苯乙烯-异戊二烯嵌段共聚物的固体回波谱。用PASCAL语言在谱仪提供的计算机上、用线性最小二乘法回归分析把实验曲线分解成快速和慢速两个组分,它们分别对应于嵌段共聚物中刚性相和流动相,从而给出样品两相结构的定性定量信息。  相似文献   
23.
用扫描电镜分析了再生丝素(RSF)和聚乙烯醇(PVA)混合膜的形貌结构,并测定了其吸水性和机械强度,用RSF和PVA的混合材料把葡萄糖氧化酶固定在玻碳电极表面,制成电流型葡萄糖传感器。以1,4-苯醌为电子传递体,酶电极对葡萄糖有灵敏的响应,峰电流的增加与葡萄糖的浓度在10^-5-10^-2mol/L范围内良好的线性关系。用此方法制成的葡萄糖传感器物理性能好,其有效寿命长达2个月以上,该酶电极对葡萄  相似文献   
24.
按照Flory-Fox的稀溶液理论,一个线型高分子在θ-溶剂中的特性粘数和它的分子量有下列关系:  相似文献   
25.
丝心蛋白基因分子克隆与表达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聚合酶链反应扩增丝心蛋白C亚基结构的基因,并将基克隆到融合蛋白表达载体pRIT2T质粒中得到pRIT2T-FL质粒,在大肠杆菌株P2392内进行表达。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免疫印迹反应证明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中得到了表达。  相似文献   
26.
根据Fick扩散的基本假定,推导了从微分渗透曲线上的拐点值计算气体在高分子薄膜中扩散系数的公式。此法不需要达到稳态扩散,因此,可成倍地缩短实验时间。 用气体色谱仪测定丙烯气体在聚酰胺1010和聚酰胺1010/聚乙烯/聚乙烯与马来酸酐接枝共聚物的共混物的扩散系数,由本法计算的结果与滞后时间法、t_(1/2)法相一致,也符合实验值。  相似文献   
27.
未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单轴拉伸PET、双轴拉伸PET在不同条件下热处理,并进行了DSC热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红外分析。结果表明:熔融双峰现象起因于DSC等速升温过程中PET的部分熔融和重结晶;低温峰是等温热处理过程中形成的不完善微晶的熔融峰,高温峰是重结晶后较完善的微晶的熔融峰;在等速升温过程中,PET晶胞参数不变、晶格完善、晶粒增大,并且规则折迭链增加,但晶粒随温度增大的过程中出现低谷。  相似文献   
28.
硅有机化合物Ⅱ 四(对甲苯基)硅烷的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四(对甲苯基)硅烷的硝化、溴化和氧化反应的结果。当用硝酸铜和醋酸酐在室温硝化时,生成三(对甲基间硝基苯基)对甲苯基硅烷,产率接近定量。当用 N-溴代丁二酰亚胺溴化时,一个甲苯基-硅键发生断裂,生成三(对溴甲苯基)溴硅烷,水解得出相应的硅醇,其中的溴甲基经 Sommlet 反应可以变成醛基。当用铬酸酐和乙酸酐氧化时,得出高熔点的四(对羧苯基)硅烷,并制成其乙酯。  相似文献   
29.
金属离子导致的丝素蛋白的构象转变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蚕丝和蜘蛛丝的优异力学性能一直是科学家们关注的课题^[1-3]。近年来,在蚕丝蛋白结构及其构象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许多进展^[3-5]。在蚕的腺体中丝素蛋白的构象为silk I(主要是无规线团为主,还有少量的β-转角,α螺旋等),而在纤维状的丝中为silk Ⅱ(主要是β折叠)。金属离子在蚕叶丝过程中的作用也一直是一个人们关心的问题。Chen等^[6]在研究丝胶(包附在丝素蛋白表层的另外一种蛋白)时发现,在一定pH条件下,Ni^2 离子通过四配位的螯合作用诱导丝素蛋白β折叠的形成。并且,Viney等^[7]根据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MS)技术推测Ca^2 的增加能使β折叠的形成加速。  相似文献   
30.
本文对4,4'-双叠氮联苯光解反应的不完全性进行了研究。证实了其光解反应不能进行到底的原因是由于光解产物联苯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