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3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151篇
化学   248篇
晶体学   3篇
力学   21篇
综合类   31篇
数学   58篇
物理学   125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7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5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4篇
  1962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高分辨双晶XRF研究酞菁化合物中硫杂质的化学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酞菁化合物是一种大π键共轭体系的平面分子结构,它以颜色鲜艳、化学稳定性和价格便宜等特点,已在颜料工业上得到了广泛地应用.随着高科技的发展,酞菁化合物的应用进入静电复印的领域.研究中发现:酞普化合物的晶体结构直接影响它的色泽、耐热性、稳定性以及光电导性.在诸多的酸苦晶型中,β-型酞菁是比较稳定的一种,其它晶型届亚稳态型.近年来,光敏性较好的X-型用于激光印刷机感光鼓的载流子产生层[1].用作静电复印中的酞育粗颜料,一般多为a一型,且含有大量的有机和无机杂质[2],经高温真空升华提纯后,转变为卢一型.有趣…  相似文献   
12.
采用UHF及UMP_2方法,对~1Σ~+Ni─CO分子簇的成键机制进行了从头算研究。计算表明,在σ空间,Ni~1S(d~(10))导出态的主要成键特征是CO5σ→Ni4s的授键作用;而Ni~1D(d~9s~1)导出态的主要特征是4sp_σ极化。在~1Σ~+Ni─CO分子簇中总的成键机制是:d~(10)导出态中π反馈作用大于σ授键作用;而d~9s~1导出态中σ授键作用强于π反馈作用。由于接受配键机制一定伴随着轨道之间的重叠,因而为了给出合理的M─L作用分析,进行补偿计算是重要的。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18个Ⅷ族双金属四面体簇和16个ⅥB-Ⅷ异金属四核簇进行了量子化学研究,用DV-X_o方法计论了它们的化学键、电荷转移、能级态密度.计算结果表明:Ⅷ族四面体簇需36个金属电子,其中12个形成6个金属簇骼轨道,24个与配体成键;ⅥB-Ⅷ异金属簇核中,因两金属能带、电负性差异,ⅥB原子易向Ⅷ原子转移电荷,环戊二烯基配体促进这一过程;异金属簇能级总价带比单金属簇收缩,而d能带比单金属簇展宽.  相似文献   
14.
Unsymmetrical dimesogenic compounds with cholesteryl and 4-(trans-4-n-alkylcyclohexyl)phenoxy parts were synthesized by condensation of cholester-3-yl 6-bromohexanoate with appropriate 4-(trans-4-n-alkylcyclohexyl)- phenols. Structures and thermal phase behaviour of these dimesogenic compounds have been confirmed by IR, IH NMR, elemental analysis, DSC, polarity microscopy and XRD measurements. Their thermal phase behaviour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with that of other cholesterol-based dimesogens while they exhibited low and wide phase transition temperature.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原位红外光谱方法对铑基担载液相催化剂(SLPC)在接近于实际反应条件下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新鲜催化剂上,铑膦络合物主要以二聚物的形式存在,如Rh_2(CO)_2(PPh_3)_4而在合成气或反应气氛中,催化剂铑膦络合物以单核络合物HRh(CO)_2(PPh_3)_2的形式存在。文中还对SLPC在CO,H_2,C_2-H_4,空气和HCl中处理时铑络合物种的变化进行了原位观察。实验结果表明,SLPC上活性铑络合物与对应的均相过程完全一致,进一步证实了SLPC催化在微观上就是一个均相催化过程。  相似文献   
16.
应用最近发展的价键组态相互作用(VBCI)方法计算了SN2反应X-l+CH3Xr→XlCH3+X-r(Xl=Xr=F, Cl, Br, I)的反应能垒和价键相关参数. 计算结果表明, VBCI能垒与采用分子轨道理论的CCSD(T)方法计算的能垒相一致. 讨论了SN2反应的反应参数.  相似文献   
17.
本文系统制备了980nm半导体崩浦的应用于1.54μm波段微片激光器的高Er^3 /Yb^3 共掺杂的氟铝酸盐玻璃。通过玻璃的吸收光谱,发射光谱和上转换荧光光谱的测试,对其光学性质、浓度淬灭及其淬灭机制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当玻璃中Er^3 离子掺杂浓度低于10mol%的情况下,浓度淬灭现象较弱,Er^3 /Yb^3 共掺杂的氟铝酸盐玻璃在由于Er^3 离子^4 I13/2→4^I 15/2跃迁所引起的1.54μm波段的发射强度比Er^3 单掺杂的氟铝酸盐玻璃中的荧光强度要强。在Er^3 离子掺杂浓度高于10mol%的情况下,由于Er^3 与Yb^3 之间的反能量转移过程,Er^3 /Yb^3 共掺杂的氟铝酸盐玻璃的1.54μm波段的荧光浓度淬灭效应比Er^3 离子单掺杂的情况下明显。在Er^3 离子掺杂浓度小于10mol%的情况下,实验中发现可获得1.54μm波段高发射效率的Er^3 与Yb^3 离子最佳摩尔浓度掺杂比例约为1:1。  相似文献   
18.
Based on density functional calculations, the mechanism and the energetic course of the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CVD) reaction of TiCl4 with NH3 were studied at the level of B3LYP with 6-311g(d) basis set. Furthermore, the polymerization processes of dimerization, trimerization and tetramerization were investigated. The calculation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formation of polymers is favored at the elimination reac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calculated energetics, a possible mechanism of the reduction reaction has been proposed.  相似文献   
19.
应用INDO/S半经验量子化学方法,对簇合物离子Mo3S和Mo3S4Mn+(M=Fe、Ni,n=4;M=Cu,n=5)分别进行分子轨道计算。根据计算得到的簇离子中的原子表观电荷和成键指标,说明Fe、Ni、Cu+与Mo3S成键作用的相对强度依次是Fe-Mo>Ni-Mo>Cu+-Mo。比较了用含组态作用的INDO/S方法计算得到的电子跃迁能与实验得到的电子吸收光谱值,并讨论了吸收峰归属情况。对于M为Fe、Ni的簇离子Mo3S4M4+,最低能量的电子跃迁吸收峰起源于异金属间电荷转移跃迁(MM’CT);而Mo3S4Cu(5+)簇离子观察到的吸收峰主要是Mo3S芯的局域内电荷转移跃迁。根据理论计算结果,由Cu+离子到Mo3S的电荷转移跃迁谱线,大约在46000cm-1以上才能观察到吸收峰。从Mo3S4Fe4+次低能量吸收峰的实验值16600cm-1和理论值16500cm-1与Mo3S的最低能量吸收峰的实验值16600cm-1和理论值16900cm-1比较,表明无论从理论上或实验上都能证实簇离子Mo3S4Fe4+在能量为16600cm-1处的吸收峰是起因于Mo3S芯的局域内电荷转移跃迁。  相似文献   
20.
用从头算研究了d空穴位置不同对Ni—CO成键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Ni—CO键中σ/π接受作用的相对强弱,取决于Ni—CO簇所处的能态。σ空间电子云较π空间电子云弥散,因而Ni—CO簇的稳定性与σ空间电子云的排斥密切相关。随着Ni4pσ轨道上电子占据数的增加,Ni—CO稳定性减弱。比较了分子簇Ni—CO与NiCO分子及CO/Ni化学吸附体系之间的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