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化学   7篇
晶体学   4篇
物理学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1.
AOT微乳体系中纳米银的可控合成及其紫外-可见光谱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以琥珀酸二异辛酯磺酸钠(AOT)为表面活性剂、环己烷为连续相形成的W/O型微乳体系中,用增溶于微乳液水核中的AgNO3为银源、水合肼为还原剂制备了纳米银溶胶,利用UV-Vis光谱分析了AgNO3的浓度、AOT的浓度、还原剂的种类和水与表面活性剂的物质的量比(W)等参数对形成粒子数量及平均粒径的影响,为纳米银粒子的可控合成和纳米银的UV-Vis光谱解析提供了新的依据。研究表明,适当增大AgNO3的浓度,有利于形成粒径较小的纳米银粒子;W值增大,形成粒子的平均粒径和粒子数量明显增加。和NaBH4相比,水合肼在反胶束中的溶解性能较好,有利于微乳液反胶束中Ag+的还原。增大AOT的浓度,在一定范围内胶束对反应物的增溶能力增强,胶束的半径也相应减小,有利于形成数量较多、平均粒径较小的纳米银粒子。  相似文献   
12.
采用直接分散法将纳米MgO颗粒均匀分散在聚酰胺酸溶液中,经旋涂、热亚胺化制得聚酰亚胺/纳米MgO复合材料.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紫外可见光谱(UV-Vis)、热重分析(TGA)和纳米划痕等测试技术对复合材料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平均粒径约为20 nm的纳米MgO颗粒均匀地分散在聚酰亚胺基体中,有机无机两组分相容性良好;复合材料在可见光区具有优良的光学透明性,在近紫外光区随着纳米MgO含量的增加呈现出了显著的紫外屏蔽性能;纳米MgO的加入能大幅提高复合薄膜的抗划伤性能,在100μN的划痕力下,划痕深度由纯聚酰亚胺的57.4 nm降至10 nm左右,且划痕的宽度也明显减小;尽管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能较纯聚酰亚胺略有下降,但在300℃以下仍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张万忠  乔学亮  罗浪里  陈建国 《化学学报》2008,66(11):1377-1381
在琥珀酸二异辛酯磺酸钠(AOT)为表面活性剂、环己烷为连续相形成的微乳体系中, 利用水合肼还原AgNO3制备了分散性良好的纳米银. 利用紫外-可见(UV-Vis)光谱和透射电镜(TEM)对所得产物进行了表征, TEM显微图像表明形成粒子为球形结构, 平均粒径为5.10 nm, 标准偏差为2.84 nm. 分别利用正己烷、正庚烷、正辛烷、环己烷和十二烷等作连续介质, 研究了微乳液中连续相对纳米银形成的影响. 随着正烷烃碳链长度的增加, 微乳液中胶束之间的交换速率增大, 形成粒子的平均粒径逐渐减小. 十二烷形成的微乳体系制备的纳米银溶胶具有最宽的共振吸收峰, 所得的纳米银粒子平均粒径最小. 环己烷形成的微乳液中反胶束具有特殊的界面强度, 导致纳米银晶核的形成速率过低, 纳米银晶粒的生长不完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