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7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143篇
化学   270篇
晶体学   4篇
力学   17篇
综合类   7篇
数学   76篇
物理学   17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1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71.
研究了聚3-羟基丁酸酯(PHB)分别从熔体薄膜和溶液中结晶时的球晶结构和形态,提出了在两种不同结晶条件下环带球晶的形成机理.当PHB从熔体薄膜中结晶时,由于二维生长的限制,晶体的不连续生长是球晶形成环带结构的主要原因,而当PHB从溶液中结晶时,片晶生长的扭曲取向导致了球晶环带结构的形成.  相似文献   
472.
聚合物自由基锂二次电池正极材料的合成与电化学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一种聚合物自由基聚 4 甲基丙烯酸 2 ,2 ,6 ,6 四甲基哌啶 1 氮氧自由基酯 (PTMA) ,并用红外光谱 (IR)、紫外光谱 (UV)、电子顺磁共振 (ESR)等证实了PTMA的结构 .PTMA的循环伏安曲线 (扫描速度为 5mV·s- 1)显示通过阳极的氧化电量和阴极的还原电量相等且氧化峰电流等于还原峰电流 ,表明PTMA的氧化还原反应可逆性很好 .PTMA的氧化峰电位 (Ea ,p=3 6 6VversusLi Li+ )与还原峰电位 (Ec,p=3 58V)之差为 80mV ,比其它锂二次电池的有机正极材料 (如有机二硫化物 )小得多 ,因此PTMA的氧化还原反应速度比较快 .PTMA的最大放电比容量为 78 4mAh·g- 1(以 0 2C充放电 ) ,是它理论比容量 ( 111mAh·g- 1)的 70 6 % ,它的充放电曲线分别在 3 6 5V和 3 56V处有一个很平稳的平台 ,经过 10 0次充放电循环后电池的放电比容量相对于最大放电比容量只衰减了 2 % ,表明PTMA 锂扣式电池具有优良的循环稳定性 .这些研究结果显示PTMA是一种非常有发展前景的有机聚合物自由基锂二次电池正极材料  相似文献   
473.
PMBP与氯代苯胺的缩合反应和抑菌活性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报道了1-苯基-3-甲基-4-苯甲酰基-吡唑啉-5-酮(PMBP)与邻、间、对氯苯胺和2,4-二氯苯胺发生缩合反应生成的席夫碱配体及其配合物的合成和结构表征.利用量子化学计算方法讨论了该缩合反应的机理.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化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均有一定的抑菌活性,其中以钴配合物的抑菌活性最好.  相似文献   
474.
金单原子催化剂上一氧化碳低温氧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O低温氧化对于基础研究和实际应用均具有重要意义.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日本的 Haruta教授发现氧化物负载金催化剂对 CO氧化的超高活性以来,负载金催化剂受到了广泛关注与深入研究,被认为是目前活性最高的 CO氧化催化剂.在诸多影响 CO氧化活性的因素中,纳米金的粒子尺寸是最重要因素之一.目前主流观点认为对于 CO氧化,纳米金有一个最优尺寸范围,在0.5–5 nm,而 Au原子/离子(Au3+, Au+)的活性则低一到两个数量级.因此,一般认为负载金单原子催
  化剂对于 CO氧化反应的活性要比金纳米粒子和团簇低很多.然而,最近几年的理论与实验研究均表明,金单原子负载于合适的载体上可以显示出与金纳米粒子和团簇相当的活性.本文对这些新进展进行综述,阐述金单原子催化剂对 CO氧化的独特反应性能. Gates教授研究组进行了大量关于正价金对 CO氧化影响的研究,其中包括孤立的金原子(Au+).他们的研究发现, CO氧化活性随价态降低而降低,表明正价金对 CO氧化至关重要.此外,他们的研究也表明,孤立金原子对 CO氧化的活性(TOF)比金纳米粒子低一到两个数量级.然而,在他们的研究中,有几个因素可能导致催化剂的低活性.首先,他们一般采用非或弱还原性的载体.而载体的还原性对金催化剂上 CO氧化活性影响非常巨大.另外,他们所用的金原子前驱体为配合物,在催化剂制备与反应过程中配体并没有去除,可能也是导致催化剂活性低的原因之一.与此相反,张涛课题组近期采用氯金酸为前驱体,通过简单的吸附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负载金单原子催化剂.同时用相同的载体制备了负载金纳米粒子催化剂进行对比,可以排除载体等其它影响因素.对比结果显示,单原子催化剂均显示出与纳米粒子相当的 TOF(单位表面 Au原子)和更高的反应速率(单位重量金).首先制备了氧化铁负载金单原子催化剂,该催化剂在室温即展现出可观活性, TOF值与2–3 nm金粒子 TOF值相当(~0.5 s–1).更有趣也更重要的是,该催化剂在高温(200oC以上)展现出非常高的反应稳定性,在200oC反应100 h无失活.在300和400oC反应50 h也无失活发生,为开发高温稳定的金催化剂提供了新途径.其次制备了氧化钴负载金单原子催化剂,该催化剂以0.05%金负载量即可实现室温全转化,其 TOF值高达1.4 s–1.然而该催化剂在达到高活性之前必须首先在反应气氛中进行高温处理,这限制了其实用性.此外,催化剂需经反应气氛活化的原因尚待进一步研究.随之又制备了氧化铈负载金单原子催化剂,对富氢条件下 CO选择氧化不仅具有高活性,而且具有极高的 CO选择性.进一步研究结合理论计算表明,高选择性来自氧化铈负载的金单原子不能解离活化氢,对于氢气氧化活性极低,从而导致 CO氧化的高选择性.理论研究方面也有进展. Camellone等计算发现金原子可以取代 CeO2(111)面上的 Ce原子形成 Au+并促进 CO氧化.然而该金原子会扩散至氧空位形成带负电荷的 Auδ-,阻止 CO和 O2吸附,因而使催化剂失活.李隽课题组利用从头算分子动力学模拟首次发现氧化铈和氧化钛负载的 Au纳米粒子在 CO氧化过程中可以形成单原子的现象,并将之称为动态单原子催化剂. Yang等则计算了二维材料 BN负载 Au单原子催化 CO氧化并发现反应优先通过三原子 E-R机理进行.  相似文献   
475.
余玮  季鹏  刘奉友  乔春华 《合成化学》2015,23(2):98-103,118
以取代苯甲酸、乙腈和取代苯胺为原料,经4步反应合成了31个3-氧-3-芳基-2-芳基腙-丙腈衍生物(5a~5z和5Ⅰ~5Ⅴ),其中5a~5z为新化合物,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和MS表征。以STAT3抑制剂姜黄素和Stattic为对照,测试了5对人肝癌细胞、人前列腺癌细胞、人乳腺癌细胞(三株STAT3相关细胞)及小鼠胚胎细胞(STAT3低表达细胞)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3-氧-3-(4'-氯苯基)-2-(4″-乙酰苯腙)-丙腈(5e)对受试细胞均有较好的抑制活性,IC50分别为6.01μmol·L-1,7.10μmol·L-1,9.00μmol·L-1和9.89μmol·L-1。  相似文献   
476.
旨在为改善化学师范生对课堂体态语认识提供参考的调查显示:多数师范生对体态语的作用与用法有正确的认识,但不清楚对"手势"、"表情"的规范使用;不少师范生不懂得教师的衣着服饰也属于课堂体态语。原因是领导与教师缺少对体态语的重视,学生学习与训练机会少。教学学院应对体态语教学有要求、有安排,教育学或化学教学论教师应组织有关体态语教材,在课堂上引领学生学习与训练。  相似文献   
477.
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了镁铝尖晶石(MgAl2O4)材料,制备了其负载的Ru催化剂,研究了MgAl2O4焙烧温度对Ru/MgAl2O4催化剂上液相苯部分加氢催化性能的影响.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27A1固体核磁共振、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H2-程序升温还原、H2-程序升温脱附、N2物理吸附、透射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手...  相似文献   
478.
开发了以核苷酸锆纳米颗粒为载体固定化脂肪酶的方法,考察了固定化时间、缓冲液pH值及浓度和酶载量等因素对固定化酶在有机相中催化烯丙醇酮酯交换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元尿苷酸锆(粒径30~50nm)是较佳的载体,在磷酸缓冲液pH=8.0和浓度为0.03mol/L时,酶与载体质量比为4,固定化6h制得的固定化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79.
前言清洁Al(100)、Al(110)和Al(111)的表面结构,从70年代开展研,并先后发现Al(110)表面存在振动弛豫。但这些结果彼此差别较大。本文采用自建的低能电子衍射动力学理论的能带近似公式,分别对Al(100)、Al(110)和Al(111)表面经理论计算与观测值的比较,结果发现Al(110)和Al(111)表面都存在振动弛豫。而Al(111)表面无此现象。  相似文献   
480.
Quantitative reaction between copper(I) cyanide and triphenyl phosphite forms copper(I) complex [(P(OPh)3)gCug(CN)4] (1). X-Ray crystal structure shows a catenarian polymer of tandem interconnected copper cyanide, with C and N connecting to proximal Cu atoms. The Cu atoms adopt two different conformations: one exhibits linear construction, while the other exhibits distorted tetrahedral geometry through coordinating to two cyano groups and the P donors of triphenyl phosphite molecules. The feature of 1 is the propagation pattern of two- and four-coordination along with the chain. IR and electronic absorption spectra also confirm the established single crystal structure. Thermal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1 has a high thermal stability. 3-D fluorescence result shows the middle absorption peaks with the maximum excitement and emission wavelength 342 and 350 nm, respectively. Cyclic voltammogram in DMSO, DMF and MeCN gives a midpoint voltage of --0.003, 0.061 and 0.137 V versus SCE, respectively, showing the different solvent virtue on reduction potentia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