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1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53篇
化学   179篇
晶体学   6篇
力学   14篇
综合类   15篇
数学   49篇
物理学   14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该文以苯并噻唑衍生物和二氨基马来腈为原料,经醛胺缩合制备了一种高选择性的次氯酸(HClO)荧光探针(HADM)。探针HADM在活性氧和活性氮物种的干扰下能对HClO进行快速特异性识别(反应时间<3 s)且具有良好的pH稳定性,同时可以观察到明显的绿色荧光。在优化条件下,探针的荧光强度与HClO的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0.9969,检测限为2.64×10-6 mol/L。红外、核磁、质谱以及荧光光谱研究表明,HClO可氧化探针的HC=N键,生成了醛基化合物,发射绿色的荧光。此外,探针还成功应用于可裸眼识别的HClO试纸和复杂水样的加标回收实验。该探针制备简单、响应快、稳定性及特异性强,可作为实际应用中一种有效的次氯酸检测工具。  相似文献   
102.
介绍了伪补分配格的理想成为同余理想的若干条件和性质,给出了主理想成为同余理想所满足的条件和形式,并用改进的方法予以证明。  相似文献   
103.
对氨基苯基亚甲基若丹宁固相萃取光度法测定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 p H为 2 .6的柠檬酸 -氢氧化钠缓冲介质中 ,乳化剂 - OP存在下 ,对氨基苯基亚甲基若丹宁 (ABR)与银反应生成 2∶ 1的稳定络合物 ,该络合物可用 C18固相萃取小柱富集 ,用乙醇 (含 5 %乙酸 )洗脱后由光度法测定 ,在乙醇介质中 λmax=5 30 nm,ε=5 .5 3× 10 4L·mol-1·cm-1。银含量在 0— 2 μg/ m 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方法用于环境水样中银含量的测定 ,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04.
罗达玲  唐强  郭竞渊  张纯祥 《物理学报》2015,64(8):87805-087805
在硫酸盐掺入稀土元素的研究中, 得到了几种掺入Eu2+的碱土金属硫酸盐磷光体MSO4:Eu2+ (M =Mg, Ca, Sr, Ba), 这组磷光体具有与掺入三价稀土离子(Tm3+, Dy3+, Eu3+)的碱土金属硫酸盐截然不同的热释光特性, 热释光三维发光谱中只呈现一个热释光峰, 对γ和βup辐射的热释光剂量响应为线性-亚线性响应. 结果清楚地显现出Eu2+对碱土金属阳离子的等价取代而形成的等电子陷阱对这些磷光体的热释光特性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Eu2+等电子陷阱与基质中的本征缺陷SO42-形成的缺陷复合体作为热释光多阶段过程的基本作用单元, 基本上产生一次作用热释光事件. SrSO4:Eu2+是一种典型的等电子陷阱发光的磷光体, 它具有相当高的热释光和光释光发光效率.  相似文献   
105.
合成了两类芳二醛甘氨酸Schif碱配体及其Cu(Ⅱ)、Zn(Ⅱ)、Ni(Ⅱ)、Cd(Ⅱ)双核配合物,并对八种配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分析、差热热重分析、紫外可见光谱分析,确证了这些配合物的结构.  相似文献   
106.
许丽丽  任乃林  林泽玲 《色谱》2014,32(8):798-803
采用中间体法,先将大黄素配体与γ-[(2,3)-环氧丙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60)偶联剂反应制备含配体的硅氧烷试剂,然后再与硅胶键合,最终制得大黄素键合硅胶液相色谱固定相(以下简称ESP)。通过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和热重分析表征固定相的结构。以萘作为溶质探针,甲醇-水(60:40,v/v)为流动相,流速为0.8 mL/min,测得ESP柱的柱效。采用传统的反相C18和苯基柱作参比,将ESP应用于系列中性、碱性和酸性芳香族化合物以及实际样品风油精的分离分析,并探讨相关的色谱分离机理。结果表明,配体大黄素被成功地键合到球形硅胶表面,测得配体键合量为0.23 mmol/g,ESP柱理论塔板数约为19874 N/m。ESP的偶联剂链和蒽醌环提供了疏水性的结构基础,大黄素配体还能为溶质提供π-πp-π、电荷转移、氢键、偶极-偶极等作用点。多位点的协同作用使得ESP柱具有独特和优秀的色谱分离选择性,并且无需调节pH值,采用简单而廉价的甲醇-水流动相就能实现胺类、酚类等极性样品的基线分离,实验条件简单、方便。  相似文献   
107.
亚微米级Ag2S空心球的乳液法合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Hollow Ag2S spheres have been prepared via hydrolyze reaction of Ag2S2O3, which formed from the reaction of AgNO3 with Na2S2O3, in cyclohexane/water/polyglycol emulsion system. It was found that the component of the reaction system has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formation of hollow Ag2S spheres. The possibl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the hollow Ag2S spheres in the emusion system was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08.
2008汶川大地震极端滑坡事件初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了分析汶川地震诱发滑坡灾害事件强度和影响,本文以汶川地震诱发滑坡极端事件为线索,在统计分析前10个规模最大、位移最远、危害最重及最大滑坡堰塞湖分布特征的基础上,重点研究前三甲极端滑坡事件的简要特征,初步揭示: (1)汶川地震诱发的极端滑坡事件主要沿龙门山中央断裂(映秀—北川断裂带)和Ⅹ-Ⅺ高烈度地段分布,强震的振动力、地震主传播方向和发震断裂NE向扩展作用是启动极端滑坡事件的主要原因;  (2)规模最大的前10个滑坡和距离最大的前10个高速远程滑坡具有很好的重合特征,两者都反映汶川地震诱发的高能量滑坡事件; 其中,规模最大的绵竹市安县大光包滑坡,初步估算体积约742×108m3,最大运动距离达到35km,距离排名第二; 距离最大的绵竹文家沟高速远程滑坡,初步估算最大位移为42km,其体积约15×108m3,规模排名第二,这两个滑坡都属于世界上罕见的大型高能量高速远程滑坡;  (3)前10个最大的灾难性滑坡事件,累计导致3751人死亡,单个滑坡引起的人员死亡超过100人,最多的达到1600人,属于世界上罕见的灾难性滑坡事件;  (4)潜在危险性最大的10个滑坡堰塞湖,曾经威胁几十万人的生活安全,其中,最大的北川唐家山滑坡堰塞湖,曾经威胁下游绵阳市30万人的生活安全,这些滑坡堰塞湖都及时采取人工开挖措施排除了潜在危险。  相似文献   
109.
国明  于峰  贾科玲  李姣  孙海 《色谱》2016,34(4):407-413
建立了磁性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同时测定环境水样中四环素类抗生素的方法。以6种四环素类抗生素(差向四环素、土霉素、四环素、去甲金霉素、金霉素和脱水四环素)为目标化合物,考察并优化了吸附和解吸条件,确定了最佳萃取条件。萃取后的目标化合物经ZORBAX Eclipse Plus C18柱分离,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在多反应监测(MRM)模式下进行检测。在优化的条件下,6种四环素在1~100 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线性相关系数为0.9967~0.9993,检出限为2.44~25.21 ng/L,样品加标回收率为80.6%~90.0%,日内相对标准偏差(RSDs)为0.6%~2.5%,日间RSDs为1.1%~7.1%。该方法灵敏度高、背景干扰低,适用于环境水样中6种痕量四环素类抗生素的同时检测。  相似文献   
110.
浙江省低碳发展条件相对优越,可作为率先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双碳”)的示范省份.本文采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分解法(LMDI),从经济活动和居民生活两方面分别考量,对浙江省2000—2019年碳排放变化量的驱动因素进行分解.通过情景分析,即浙江省分别在2060年(国家战略)和2050年(区域率先)实现“双碳”目标,对未来浙江省人均碳排放量趋势进行预测,并结合历史分解结果对两种情景下碳排放变化量的驱动因素进行分解预测.结果表明:(1)经济活动方面,人均GDP增加是碳排放的主要驱动因素(累计增量520 Mt),而单位GDP能耗降低是碳排放的主要抑制因素(累计减量210 Mt);(2)居民生活方面,人均能耗增加是碳排放的主要驱动因素(累计增量12.6 Mt),而能源结构低碳化则是主要的碳排放抑制因素(累计减量1.5 Mt);(3)为实现碳中和目标,两种情景下减排重点均是能源结构的低碳转型,但转型关键时间线有所不同;对于2060年和2050年碳中和情景的转型关键时间线分别在于2031—2045年和2036—2050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