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6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59篇
化学   117篇
晶体学   4篇
力学   9篇
综合类   10篇
数学   47篇
物理学   145篇
无线电   24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2年   1篇
  1961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大鼠肝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免疫电镜研究印文利(辽宁省基础医学研究所电镜室,沈阳110005)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简称GSH-PO)是一种含硒的可溶性蛋白质。它在清除脂质过氧化物,保护细胞免受脂质过氧化损伤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国内学者虽然对其功能进...  相似文献   
2.
最近过氧化脂质作为有退行性变化之疾病或老化的原因之一及作为对细胞损伤的可能机制被注意。过氧化脂质的分解,主要在肝脏。已经证明四氯化碳、乙醇中毒和氯仿等麻醉剂引起肝脏的改变,也和生成的过氧化脂质有关。本文以氢过氧化枯稀0.765mg/50g体重注入孵化11天之鸡胚卵黄囊内,再孵化8天,取肝组织测定其中丙二醛(过氧化脂质的分解产物),并作透射电镜观察。实验组表明肝组织内丙二醛量明显多于对照组。电镜下主要是肝细胞核及线粒体的改变。线粒体呈明显之变性变化。一部分肝细胞已呈现坏死之所见。这可以说明肝功能发生障碍,结合肝组织内丙二醛的测定,病变是由过氧化脂质引起的。这对理解某些肝疾病病人血清中,过氧化脂质之升高,提供了形态学基础。肝组织内过氧化脂质之升高,可能由于肝功能障碍,在肝组织内,产生过多的过氧化脂质及肝组织降低了除去过氧化脂质的能力有关。这对于理解某些肝疾病(如酒精性肝中毒,药物性肝中毒等)之发病机理,并及时给以抗氧化剂(如硒及维生素E等),能带来较好的防治效果,理解其机制,都将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3.
采用传统固相反应法制备了Ca0.9(NaCe)0.05Bi2 Nb2 O9铋层状无铅压电陶瓷.采用XRD、SEM、EDS及相关电学性能测试系统表征了样品的晶体结构、断面形貌、元素组成以及介电、压电、铁电等性能,探究不同烧结温度对于陶瓷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烧结温度为1150℃时,样品的晶体结构单一均匀,呈现片层状结构,致密性较好,压电常数高达17 pC/N,介电损耗仅为0.42;,居里温度为908℃,并且具有很好的温度稳定性,说明固相反应法制备的Ca0.9(NaCe)0.05Bi2Nb2O9压电陶瓷最佳烧结温度为1150℃.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ZnSe:Mn的光导激发谱.室温下观察列两个峰:4600Å和5380Å.还研究了4400Å及5200Å激发下光导与温度的关系.根据这些实验认为:Mn2+离子的第一激发态4T1,非常接近导带.理论上导出了5200Å激发下光导对温度的依赖.调节参数将理论与实验进行拟合.从选定参数中得出:Mn2+的4T1态位于导带下0.054eV.4400Å激发下光导与况度的关系用陷阱的作用解释.陷阱深度估计为0.4eV.  相似文献   
5.
本法应用自制TT-Cu铜离子选择电极测定镍电解液中微量铜,提高了中间产品分析的速度和准确度。针对我厂镍电解液组成较为复杂,对主要组分的浓度范围进行了条件试验,试验表明:1.虽镍电解液含大量Na~+和Cl~-(约为105克/升—120克/升),且变化较大,但铜离子选择电极响应电位与铜离子浓度在P_(Cu)2—7范围内呈直线关系,平均斜率为50毫伏,  相似文献   
6.
1 INTRODUCTION Benzimidazole is an interest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 because it is found in various naturally occurring drugs, such as omeprazole, astemizole and emedastine difumarate[1]. The efficacy of sub- stituted benzimidazoles in the treatment of parasitic infections is well known[2~4]. Substituted benzimid- azole moieties are established pharmacophores in parasitic chemotherapy. Bis(2-benzimidazole) and some substituted bis(benzimidazol-2-yl)alkanes have attracted much interest …  相似文献   
7.
陈小明  杨利 《分析化学》2000,28(9):1074-1078
采用化学键合法,利用4,4′-二苯基甲基二异氰酸酯作间隔臂,通过纤维素葡萄糖单元上2、3或6-位上的羟基将纤维素衍生物键合在氨丙基硅胶上,制备了键合型纤维素-苯基氨基甲酸酯手性固定相。同时,以微晶纤维素和苯基异氰酸酯为原料,合成了纤维素-三苯基氨基甲酸酯,并以未修饰的硅胶为载体,制备了涂敷型纤维素-三苯基氨基甲酸酯手性固定相。分别对键合型和涂敷型两类手性固定相进行了表征,并首次在纤维素-苯基氨基甲  相似文献   
8.
陈之旸  倪友明  文富利  周子乔  朱文良  刘中民 《催化学报》2021,42(5):835-843,中插33-中插34
芳烃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目前主要通过石油催化裂化和催化重整制得.随着石油资源的消耗以及芳烃的需求日益增长,开发非石油路线制备芳烃势在必行.因此,从煤、天然气和生物质出发,经合成气一步制芳烃(STA)广受关注.将合成气制甲醇的金属催化剂和甲醇制芳烃的分子筛催化剂复合,可以制备双功能催化剂,用于合成气反应可高选择性得到芳烃.然而,关于此过程中芳烃的生成机理仍有争论.目前人们认为,生成芳烃的中间体主要分甲醇和其他含氧物种(乙烯酮,醛类)两种.本文以ZnCrAlOx和H-ZSM-5为模型催化剂,进行合成气制芳烃、甲醇制芳烃和丙烯制芳烃反应,确定了传统的甲醇制芳烃路径不是合成气制芳烃中的主要途径,并通过原位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气相色质谱解释了STA反应中两种活性组分距离越近,芳烃选择性越高的原因,从而提出了在合成气制芳烃过程中芳烃的生成机理.通过比较双功能催化剂上合成气、甲醇以及丙烯的反应性能发现,在甲醇和丙烯转化时,其芳烃选择性远小于合成气转化时的,由此可认为,在合成气制芳烃的路径主要不经由传统的甲醇制芳烃,而是通过烯烃聚合脱氢生成芳烃.红外表征和共进料实验表明,合成气可以在金属催化剂表面生成甲酸盐物种,它可与烯烃反应生成羧酸盐物种,再迁移到分子筛上反应生成芳烃,且羧酸盐物种在分子筛上的芳构化能力要高于丙烯;即使在氢气氛围下,当丙烯的芳构化能力受到氢气极大抑制时,羧酸盐物种仍能高选择性生成芳烃.本文制备了一系列金属催化剂和分子筛物理接近距离不同的双功能催化剂,研究了合成气在双功能催化剂上制芳烃时,金属催化剂和分子筛二者组分的距离对芳烃选择性的影响.随着二者接近距离的增加,芳烃选择性急剧增加;通过GC-MS分析合成气转化时的停留物种,发现随着二者接近距离的增加,羧酸盐物种和甲基环戊烯酮的量明显增加,因此,羧酸盐物种和甲基环戊烯酮物种在生成芳烃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综上所述,我们提出了STA中一条新的芳烃生成路径,并证明了羧酸盐物种是其中重要的中间物种.它经由金属表面的甲酸盐物种和烯烃反应生成,随后迁移到分子筛上生成甲基环戊烯酮物种,再脱水生成芳烃.  相似文献   
9.
利用~1H-NMR原位追踪在L-缬氨酸存在下合成花状纳米聚苯胺的形成过程中发现此结构的形成经历3个阶段:首先在苯胺与缬氨酸构成的类胶束结构内聚合成吩嗪类寡聚物;其次通过p-p重叠作用及胶束融合过程成为片状聚集体;最终通过与缬氨酸形成氢键组装成花瓣状纳米聚苯胺.通过改变反应条件,对比形成过程中核磁共振图谱及产物形貌的变化发现花状纳米聚苯胺的形成有如下特征:反应初期L-缬氨酸作为缓冲试剂可以避免苯胺的骤然质子化,有利于生成具有吩嗪结构的寡聚物;反应前苯胺单体与缬氨酸形成稳定的反应环境保证寡聚物始终在其内聚集生长,有效避免了外部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流体饱和多孔介质中热发展强迫对流的熵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Darcy流动模型,同时考虑粘性耗散效应,分析研究了以两等温平板为边界的多孔介质中,热发展强迫对流的熵产.参数研究表明,组参数和Péclet数减小,而Brinkman数增大时,熵产增大.形象化的热线表示方法着重应用于Br<0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在顺流的某些位置上,存在热传递方向的改变,即从原来的壁面向外传热变为向壁面传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