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66篇
化学   121篇
数学   1篇
物理学   2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标准放射源进行模拟核材料库房监控实验,当放射源被转移出系统的时候,在不同位置探测了γ计数率变化,根据γ计数率变化的距离平方反比规律实现了被转移的放射源的定位,并估算了该放射源的源强.  相似文献   
2.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原位合成温敏性微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过硫酸钾为引发剂、丙酮-水[V(丙酮)∶V(水)=4∶6]的混合溶剂为反应介质, 在少量二乙烯苯存在的条件下使苯乙烯(St)和对氯甲基苯乙烯(CMSt)进行无皂乳液共聚反应, 得到了粒径大小均匀的交联型聚苯乙烯(PSt)微球, 由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表面组分测定发现: CMSt上的氯原子在聚合过程中富集于交联微球的表面. 以此交联型PSt微球为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的引发剂, 在22 ℃下引发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Am)进行原位ATRP反应, 得到了表面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接枝的交联聚苯乙烯(PNIPAAm-g-PSt)温敏性微球. 借助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及激光光散射仪等对PNIPAAm-g-PSt的结构、相转变温度、形态及不同温度下的粒径变化进行了测定, 结果表明NIPAAm单体成功地原位ATRP接枝在交联PSt微球的表面, 接枝微球的球形更规整, 在水中的相转变温度约为32 ℃, 具有明显的温度敏感性.  相似文献   
3.
OUH体系的结构和分析势能函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密度泛涵B3LYP方法优化出了OUH分子的各种结构,确定了最稳定构型和离解能,以及它们的谐性力常数,并导出双原子分子UH,UO的Murrell-Sorbie势能函数及其光谱数据。采用多体项展式方法,导出OUH(X^4A')基态分子的分析势能函数,获得OUH(X^4A')体系的势能面,考察了这个势能函数的基本性质,正确地复现出OUH分子的平衡结构特征,结果表明:U+OH,O+UH,H+UO的反应均为无阈能的放热能反应。为进一步探讨OUH体系的反应动力学过程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分散共聚法制备特殊形态高分子微球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以聚乙二醇 (PEG)大分子单体为反应性稳定剂 ,在丙烯腈的分散共聚反应中添加少量苯乙烯以形成疏水性核 ,制备得到了亚微米级高分子微球 .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表明 ,该高分子微球具有特异的形态结构 .同时研究了分散共聚体系中各种反应因素对微球形态和直径的影响 ,结果表明 ,苯乙烯单体的添加量、PEG大分子单体的浓度及分子量、混合溶剂的组成对微球直径和形态均有明显的影响 .X 射线光电子能谱 (XPS)研究结果表明 ,微球表面聚集有亲水性PEG链 ,核为疏水的聚 (丙烯腈 苯乙烯 ) ,即形成的特异形态的PEG接枝高分子微球亦为复合型结构  相似文献   
5.
罗静  刘仁  刘晓亚 《化学教育》2021,42(2):6-10
本着培养涂料行业精英人才的宗旨,针对涂料行业对人才需求的特点,结合多年教学经验,从教材的选择、教学内容设置、教学方法改进以及考核方法改革等4个方面探索了“功能涂料”课程的教学方法改革与课程实践。通过自编教材,精心设置授课内容,将科研成果、前沿知识、生活场景、新闻事件与书本知识相结合,提高课堂的趣味性;通过讨论法和交换式互动上课来加强课堂的互动性;通过过程性评价提高课程的学业挑战度。通过教学改革,本课程的选课率和出勤率得到了大幅提高,学生对涂料的兴趣明显增加,毕业后选择进入涂料领域工作的学生也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6.
在四阶微分方程非线性项f中含有未知函数“的二阶导数u”的情况下,运用Avery-Peterson不动点定理,研究了一类四阶微分方程三点边值问题三个正解的存在性,得到了该类边值问题存在三个正解的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由于光触发自修复聚合物具有可控快速等优势,其在自修复聚合物领域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光触发自修复聚合物实现自修复的方法主要分为3类,分别是基于光交联反应的自修复、基于光触发交换反应的自修复和基于光热效应的自修复。本文主要从光触发自修复聚合物的修复机制以及修复过程中涉及的化学本质两个方面,重点阐述了上述3类光触发自修复方法的最新研究进展,强调3种光触发自修复之间的联系和共同点。同时,对光触发自修复聚合物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通过Mannich反应在7-羟基-4-甲基香豆素的8-位上引入具有pH响应性能的4-甲基哌嗪的供电子哌嗪基团, 得到水溶性香豆素衍生物, 7-羟基-4-甲基-8-(4'-甲基哌嗪-1'-基)-亚甲基香豆素(HMPC), 利用哌嗪环上的叔胺给电子体系对酸碱的敏感特性调节HMPC的光二聚反应特征. 详细考察该香豆素衍生物在不同pH水溶液中的紫外光二聚性能, 紫外光谱分析显示, 通过调节HMPC水溶液的酸碱性可有效改变其紫外特征吸收; 在波长大于310 nm的紫外光照射下, 衍生物上的香豆素单元可进行光二聚, 并且紫外点光源光二聚反应实验表明, 其在中性水溶液中的反应速度最快, 其次为碱性条件中的反应, 最慢的则是酸性条件中的反应.  相似文献   
9.
双亲性无规共聚物P(VM-co-AMPS)的自组装及其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和苯乙烯类光敏单体7-(4-乙烯基苄氧基)-4-甲基香豆素(VM)为共聚单体,采用自由基聚合法制备了光敏性双亲共聚物P(VM-co-AMPS)。P(VM-co-AMPS)在溶剂水中自组装胶束化,用原子力显微镜(AFM)表征了自组装胶体粒子的形态、粒径及其分布。紫外光照使胶体粒子中香豆素基元发生光二聚反应,用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UV-Vis)跟踪其光二聚交联过程,用光学显微镜考察了胶体粒子的乳化性能。结果表明:胶体粒子具有较好的紫外吸收性能和较好的乳化性能。该胶束制备工艺简单,条件温和,避免了溶剂的使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用羟基对甲苯磺酰氧基碘苯与聚苯乙烯进行亲电取代反应,得到大分子阳离子碘镥盐光引发剂聚苯乙烯碘镭一六氟锑酸盐(PS-I·SbF6).用核磁共振仪、傅立叶红外光谱仪、凝胶渗透色谱仪、差示扫描量热仪、紫外分光光度仪对其进行了表征.与小分子碘镛盐系光引发剂相比,PS-I·SbF6的紫外最大吸收波长λmax红移,在240—270nm范围内有较强的吸收;固化成膜后其相对迁移率较小分子光引发剂有显著下降.初步研究了PS-I·SbF6在环氧体系中的光固化性能,结果表明该体系有较好的光固化和后固化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