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4篇
  免费   243篇
  国内免费   271篇
化学   340篇
晶体学   21篇
力学   55篇
综合类   24篇
数学   114篇
物理学   454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8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S弯进气道出口畸变对风扇性能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某半埋入式S弯进气道出口畸变对其后风扇级性能的影响,分别将其原型及优化后模型与风扇级对接进行进气道加风扇级全流道数值研究。结果表明:全周畸变条件下,风扇级效率及增压比相比均匀进气工况明显下降,堵塞流量下降约1.20%,最高效率下降约3.77%;优化后风扇稳定工作范围有较大幅度提升,堵塞流量增加约0.19%,效率最大值增加约0.23%;受动叶旋转影响,进气道出口截面底部显著低能流体区在发展至动叶前缘的过程中逐渐减小,畸变流体与非畸变流体出现相互掺杂趋势,且这一现象在进气道优化前后始终存在。  相似文献   
2.
3C-SiC纳米颗粒量子限制效应的实验证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范吉阳  吴兴龙  邱腾 《物理》2005,34(8):570-572
报道了关于3C—SiC纳米颗粒量子限制效应的实验证据.将电化学腐蚀3C—SiC多晶靶材得到的多孔材料在水溶液中进行超声处理,制备出发光的3C—SiC纳米颗粒溶液.透射电镜实验表明,所得颗粒直径分布在1-6nm范围,光致发光谱实验给出了存在量子限制效应的实验证据.发光范围在440-460nm.SiC纳米颗粒量子限制效应的发现,为该材料在光电子发光器件中的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3.
巧用Excel处理大学物理实验数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霍尔元件测量磁场为例,介绍了用Excel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的一般过程.结果表明利用Excel处理物理实验数据能大大减轻学生繁杂的数据计算及处理步骤,有效避免了手工处理所带来的误差,并且能满足一般的实验作图要求,适宜在大学物理实验数据处理方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为了改善腔增强吸收光谱的探测灵敏度和光谱分辨率,通过将激光光束离轴注入光学谐振腔中,减小了谐振腔内振荡,提高了模式密度,使得谐振腔被近似看作为“怀特池”。采用记录波长在扫描过程中实际变化的方法,对光谱数据进行了非线性校正,省去了参考光路的布置,简化了实验光路。对二氧化碳在1.572μm处的一条弱吸收谱线进行了测量,得到了大小为1.98×10^-7cm^-1的最小探测灵敏度。实验结果表明同等实验条件下,光束离轴入射时比正轴入射时的腔增强吸收光谱具有更高的信噪比和光谱分辨率。  相似文献   
5.
理想的分形模型和实际的嵌套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龙起易  龙期威 《物理》1994,23(3):158-164
自然界中的分形结构与理想的分形模型不同,它的自相似性只在统计意义上和有限的尺寸范围内成立。材料中,在一个大尺寸范围内的不同度域可以存在不同的分形结构,形成多度域分形。材料的性能与分形结构的上下界限密切相关,因此在研究性能与分形的关系时,首先要找准哪一个分形结构与所研究的性能相关。另外,用Mandelbrot的周界-面积关系来测分维时,因受到一定条件的约束而不太方便,建议用周长-最大直径法来测分维。  相似文献   
6.
“里德堡原子”在文献中出现,只是近四、五年的事。随着原子物理理论与实验手段的进一步发展,对里德堡原子的研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它已成为原子物理学一个必不可少的分支。 一、里德堡原子的结构和能级 原子体系的能量其主要部分是由主量子数n决定的(无论是简并或非简并情况)。高激发态原子,就称做里德堡原子。它的主量子数n,高达几十以至上百。自然界中处于这样高的激发态原子数目不多,主量子数n一般是几十。 对于处在高激发状态的氢原子即里德堡氢原子,玻尔(Bohr)氢原子模型给出了一个很好的近似。虽然这时主量子数n很大,原子核外部…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了人工合成铁叶啉-Fe(OEP)Cl,Fe(NO2)(OEP)Cl和Fe(NO2)2(OEP)Cl,在77K、300K和室温下外加5KOe磁场时测得的穆斯堡尔谱。用电子自旋-自旋弛豫机制解释了谱线的变化,并讨论在叶淋环中位取代不同数目的(NO2)基所引起同质异能移位的微小变化。  相似文献   
8.
9.
许静平  常生龙  秦黎  羊亚平 《物理学报》2015,64(23):234204-234204
本文研究了初始处于激发态的两能级原子在左手材料附近运动时Casimir-Polder力对原子动力学的影响. 左手材料有两个的作用: 一是在距离界面波长区域内提供了较强的Casimir-Polder共振力, 二是在这一范围原子的自发辐射受到抑制, 延长了作用时间. 这两种效应使得依靠原子自发辐射这一过程中的Casimir-Polder力能对原子的运动学产生影响, 并将一定初速度的原子排斥远离界面. 由于原子偶极矩的取向会影响Casimir-Polder力的性质, 因此对于某些初始条件(初速度和初始位置), 不同偶极矩取向的原子有不同的运动学结果, 会被吸引到界面或反射出去, 从而对具有不同偶极矩方向的原子进行筛选. 当然由于Casimir-Polder力很小, 能够反射的初速度也很小, 但是已经可以反抗极低温的热涨落, 我们的理论预估值约为15 μupK. 如果和其他约束手段同时作用, 便能对原子的动力学产生更为有利的控制.  相似文献   
10.
It is well known that potassium ion channels have higher permeability than K ions, and the permeable rate of a single K ion channel is about 108 ions per second. We develop a hierarchical model of potassium ion channel permeation involving ab initio quantum calculations and Brownian dynamics simulations, which can consistently explain a range of channel dynamic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verage velocity of K ions, the mean permeable time of K ions and the permeable rate of single channel are about 0.92nm/ns, 4.35ns and 2.30 ×10^8 ions/s,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