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0篇
化学   55篇
数学   15篇
物理学   9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X-射线衍射(XRD)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研究了CuO/CeO_2体系中CuO在CeO_2表面的分散状态。结果表明,CuO在CeO_2表面的分散容量约为1.20mmol/100m~2,当CuO含量低于该分散容量时Cu~(2+)在CeO_2载体表面以嵌入形式呈离子态分布;而含量高于分散容量时则有结晶态的CuO出现。首次试用静态二次离子质谱(SSIMS)研究了CuO/CeO_2样品表面第1层中Cu~(2+)/Ce~(4+)离子的比值,结果显示CuO含量为1.22和0.61mmol CuO/100m~2 CeO_2的样品中该比值分别为0.93和0.46;程序升温还原(TPR)结果表明,表面嵌入态的Cu~(2+)比晶相CuO中的Cu~(2+)更易还原而且还原分两步进行,在约153℃和165℃出现两个还原峰。用表面相互作用的嵌入模型讨论并解释了所得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2.
建立了一种人工神经网络-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钢中酸溶铝的方法,用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低合金钢中总铝值,应用所建立的ANN-BP网络模型,输入总铝含量直接预测出酸溶铝含量。同时使用改进的BP算法,避免了神经网络学习中可能产生的麻痹现象。该方法用于钢中酸溶铝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采用X射线衍射(XRD),程序升温还原(TPR)等表征手段考察了TiO2改性对CuO(或NiO)在γ-Al2O3表面上分散以及还原性能的影响,同时检测了这些改性的催化剂在CO+O2反应中的活性.结果表明:TiO2的改性使得CuO和NiO在γ-Al2O3载体上的分散复杂化,产生了多种状态的氧化铜(氧化镍)物种.当负载量低于其在γ-Al2O3上的分散容量(0.56 mmol Ti4+/100 m2γ-Al2O3)时,TiO2的加入主要是抑制了CuO和NiO在γ-Al2O3载体上的分散;而当负载量远大于其分散容量时,出现了CuO和NiO在晶相TiO2(锐钛矿)上的分散.无论其负载量如何,TiO2的加入促进了CuO的还原.因此,在250℃的CO+O2反应中,改性的催化剂中具有更多的活性位,因而显示出更高的活性;相反,TiO2的改性则抑制了NiO的还原.因此,在350℃的CO+O2反应中,可还原的氧化镍的量明显少于未经改性的催化剂,导致改性催化剂的活性降低.  相似文献   
4.
5.
一些金属氧化物在TiO2(锐钛矿)载体上的分散*嵌入模型的应用徐斌董林陈懿(南京大学化学系亚微观固态化学研究所,南京210093)关键词嵌入模型,金属氧化物,分散容量,锐钛矿我们曾以γ-Al2O3,CeO2和SiO2为载体研究了离子化合物的分散,认为...  相似文献   
6.
董林  马莹  李豪  贾晓林 《发光学报》2007,28(5):798-801
研究了使用电化学沉积法于碱性条件下在柔性ITO衬底上制备Cu/Cu2O薄膜的方法。循环伏安曲线表明Cu2O与Cu的阴极峰分别位于-500 mV(vs Ag/AgCl)和-800 mV(vs Ag/AgCl)附近。利用循环伏安法考察了生长温度和电解液pH值等对Cu2O与Cu阴极峰电位的影响,阴极峰随生长温度的升高以及pH值的降低而略向阳极移动,沉积电流也随之相应增大。与弱酸性条件相比,上述两个阴极峰随pH值升高而移动的程度明显减小,这可能与碱性条件下C3H6O电离程度增大以及C3H6O根作为配体的过量程度有关。通过X射线衍射光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的表征证实,在所研究的生长温度区间和pH值内可利用电化学沉积法在柔性ITO衬底上制备Cu/Cu2O纳米混晶薄膜。在相同的生长温度和pH条件下,电化学沉积电位对样品表面形貌和晶体性质具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图的测地数.利用极点必属于测地集的方法,刻画了g(G)=n-1的图G的结构,同时使用图的一些重要参数,获得了图上下测地数的几个新的界.对于有向图D,讨论了g(D)=2的充要条件.  相似文献   
8.
董林 《数学通报》2005,44(7):39-40
《数学通报》2003年第12期刊登了《用构造法证明不等式》一文(以下简称文[1]),笔者反复阅读,总觉对文[1]有几点不同的看法,今借贵刊提出,以就教于钟焕清老师和广大同仁,从而从学术争论中促进笔者自身业务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N掺杂TiO_2纳米管阵列的制备与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马莹  董林  贾晓林 《光散射学报》2010,22(2):161-165
本文采用阳极氧化法制备了孔径为60-80nm,孔壁厚约为20-30nm的高有序度TiO2纳米管。将制备的TiO2纳米管经表面酸化后在浓氨水中浸泡,并于氮气气氛中进行退火处理,以实现TiO2纳米管的N掺杂。利用SEM、XRD、Raman和XPS对样品的形貌与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掺N后不会破坏阳极氧化形成的高有序纳度米管阵列,而且N的引入促进了TiO2纳米管在低温下由锐钛矿相向金红石相的转变。N掺杂样品的XPS中出现了结合能位于399.7 eV的峰,该峰来源于TiO2的间隙氮杂质,显示此方法在TiO2纳米管中实现了有效的N的掺杂。  相似文献   
10.
采用溶剂热法在二乙二醇溶液中制备了珊瑚状的金红石二氧化钛(Rut-dg)。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表明样品呈均匀分散的球形颗粒,直径约为1μm,表面具有珊瑚状的突起结构,半径约10 nm。氮气吸附-脱附结果表明样品比表面达到228 m2·g-1,是商品金红石的7倍多。由于其特殊的形貌,Rut-dg在紫外光下的催化产氢量达到25 000μmol·g-1·h-1,比P25高出50%,是商品金红石活性的13倍。在可见光下的产氢量为270μmol·g-1·h-1,而P25和商品金红石则没有明显活性。进一步实验表明,Rut-dg样品表面检测不到可能引起活性增加的有机杂质存在,因此,珊瑚状的形貌是影响活性的重要因素。样品在300℃焙烧后,珊瑚状表面结构明显烧结,比表面下降了50%,导致产氢量下降了15%~25%,这也说明珊瑚状结构大大促进了光催化产氢活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