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60篇
化学   29篇
晶体学   1篇
力学   49篇
数学   6篇
物理学   2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陈慈龙  徐高新  郭峰  谢政  万松 《应用声学》2023,42(4):889-895
某轻客车型在1100-1500rpm加速工况下存在明显车内轰鸣,严重影响乘坐舒适性。本文通过对激励源、悬挂结构传递路径和车身响应详细诊断和分析,分析主要原因为传动系扭振激励过大、激励前悬挂系统模态导致振动传递到车身零件与声腔模态耦合引起轰鸣。最终通过在前风窗下横梁和尾门增加CBS、前围板加强和前转向节增加动力吸振器解决了轰鸣问题。该优化思路为类似问题的优化控制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高光谱成像凭借高的光谱分辨率、图谱合一、波段多的特点,能够为待分类目标提供多维的参考信息,从而提高分类精度。爆炸破片的识别回收能够为爆炸威力的评估和防爆措施的设计提供参考。针对当前破片检测中多采用可见光波段或红外波段等单个波段进行检测,忽略了破片目标与背景对不同波长的光有着不同的吸收程度,没有将多波段破片特征充分利用,为此结合高光谱检测手段,提出了一种空间分割结合光谱信息的爆炸破片识别方法。在实验室环境下,首先采集铁质破片、石头、树叶的高光谱图像,对采集的样本图像数据做预处理,包括去噪声以及黑白校正反演反射率信息等,感兴趣区域随机提取三类样本像素点共750个,随机选取600个点作为训练集其余作为测试集,通过训练后得到预测准确度分别为88%、 88%、 94%的决策树模型。其次模拟了铁质破片散落在含有石头树叶的沙土中的场景并采集其高光谱数据,通过前后级联的空谱融合方法,在空域经过图像增强和去噪等预处理之后,采用边缘检测结合区域生长以及形态学处理的方法对空间图像进行分割,得到沙土上有形态的目标,空间分割的交并比(IOU)达到93.5%,真阳率(TPR)达到97.4%;然后结合光谱域训练得到...  相似文献   
3.
于波  郭峰 《高分子科学》2015,33(1):163-172
We directly monitor the absolute separation profiles that function as film thickness between a single glass disk and the charged polyelectrolyte brushes decorated steel slider in water using a home-made slider-on-disk apparatus, which reflects the structural conformation variations and interactions of polymer brushes under externally applied pressure, in addition to probing the relative variation of friction forces under different applied loads and sliding velocities. We find that the polyelectrolyte brushes modified surfaces can sustain high pressure and have extremely low friction coefficients(around 0.006 at pressures of 0.13 MPa; 0.5-0.6 without brushes). The water-lubrication characteristics are correlated to the structural conformation changes of the polyelectrolyte brushes that are mainly governed by electrostatic interactions and the osmotic pressure of counterions inside the polymer chains, which can be used to support and distribute the normal pressure. The apparent thickness of the brush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loading forces, an increase in the ionic strength causes the polymer chains collapse, and the friction forces increase. This fundamental research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understand the mechanical and structural properties of polyelectrolyte brushes and their influences on the tribological behaviors, and helps to design friction/lubrication-controlled surface/interface by taking advantage of polyelectrolyte brushes.  相似文献   
4.
杜威  王登飞  郭峰  杨晓东 《广州化学》2011,36(2):59-64,78
全密度聚乙烯的生产工艺包括溶液法、淤浆法和气相法.通过改变进料组成和工艺参数,可以灵活地生产0.910~0.970g/cm3的全密度聚乙烯,成为目前聚乙烯生产工艺技术的一个发展趋势.其代表工艺主要有Sclairtech工艺、Dowlex工艺、Compact工艺、CX工艺、双环管反应器工艺、Unipol工艺、Innove...  相似文献   
5.
利用表面引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技术(SI-ARTP)在钢球和玻璃盘摩擦副表面分别接枝亲水性聚合物刷-聚甲基丙烯酸-3-磺酸丙酯钾盐(PSPMA),去离子水作为润滑剂,在球-盘式摩擦试验机和纳米级薄膜厚度测量装置上开展了其宏观摩擦学性能研究,探讨了流体动压效应介入下的聚合物刷水润滑机理. 利用光干涉技术观察了低卷吸速度下(4 mm/s)接触区域水膜分布情况,发现滚道两侧水膜的形状由初始状态的圆形随着时间逐渐沿着卷吸方向分布,证实了聚合物刷通过不断捕获周围的水分子形成了1层稳定的水膜;通过控制卷吸速度从1 mm/s连续增加512 mm/s实现了润滑状态的转变,低卷吸速度时处于薄膜润滑状态,膜厚不依赖于速度且稳定在35 nm左右,接触区内有效水膜的建立归功于聚合物刷的水合效应;当速度大于32 mm/s时处于弹流润滑状态,膜厚的测量值高于等黏弹膜厚公式的预测值(2~12 nm)和水合效应促成的膜厚值(约35 nm)之和,这意味着在流体动压润滑作用下聚合物刷表现出了优异的润滑增强作用, 是水合效应和流体动压效应协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近日,我借助几何画板发现了圆锥曲线的一个有趣性质,介绍如下,并用不同的方法分别给出证明.性质1)如图1所示,在椭圆中,F为其一个焦点,l为其对应的准线,长轴的两个端点为A1,A2,P是椭圆上异于A1,A2的任一点,设A1P交l于M,PA2交l于N,则MF⊥NF.2)如图2所示,在双曲线中,F为其一个焦点  相似文献   
7.
国际晶体学联合会第16届大会在北京召开国际晶体学联合会第16届大会于1993年8月21日至29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参加大会的有来自53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多名学者,其中包括中国大陆学者240多名。这是我国科技界承办的规模最大、会期最长的国际会...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三(三甲基硅烷)亚磷酸酯(TMSP)添加剂对高镍三元正极材料Li Ni_(0.83)Mn_(0.05)Co_(0.12)O_2(LNMC811)高电压循环性能的影响。结合电化学表征、理论计算、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X射线衍射(XRD)等方法研究发现,在高电位(4.5 Vvs Li/Li~+)下,TMSP添加剂能够在LNMC811正极表面被氧化分解,生成一层富含导锂离子性能好的硅酸盐和电化学稳定的无机碳酸锂,且电解液主要分解产物(有机碳酸锂和氟化锂)含量较少的正极固体电解质界面(CEI)膜;分析表明覆盖在正极表面的薄而均匀的CEI膜,能够很好的降低充放电过程的极化电压,隔离电解液和正极的接触,减少电解液的分解,抑制金属离子的溶出,稳定正极晶体结构,使LNMC811材料能够在4.5 V(vs Li/Li~+)高电压循环时仍然保持良好的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固体酸催化1,4一二甲氧基苯乙酰化反应产物2,5-二甲氧基苯乙酮的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柱为ODS-C18反相柱(250 mmX4.6 mm,5 tμm),甲醇一水(80 20)溶液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0 nm.在此检测条件下,2,5-二甲氧基苯乙酮检测量在O.277~2.777mmlo·L-1范围与其峰面积呈线性关系.该方法可迅速准确地用于固体酸催化的1,4-二甲氧基苯乙酰化反应转化率的测定.  相似文献   
10.
采用光辅助金属有机物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在LaAlO3(100)单晶衬底上外延制备约500 nm厚YBCO/ND-Y2O3/YBCO薄膜.用X射线衍射技术分析薄膜的物相结构和外延特性,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薄膜的表面与截面形貌.主要研究了不同生长时间的Y2 O3纳米点对YBCO超导薄膜性能的影响.Y2 O3纳米点生长时间为2Os样品的临界电流密度达到2.4 MA/cm2(77 K,0T),与未生长Y2O3纳米点的YBCO薄膜相比,其临界电流密度提高20;.分析表明,薄膜中的Y2O3在YBCO薄膜内部起到了有效钉扎中心作用,提高了临界电流密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