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89篇 |
免费 | 378篇 |
国内免费 | 740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1346篇 |
晶体学 | 63篇 |
力学 | 119篇 |
综合类 | 99篇 |
数学 | 255篇 |
物理学 | 102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16篇 |
2022年 | 56篇 |
2021年 | 51篇 |
2020年 | 53篇 |
2019年 | 45篇 |
2018年 | 52篇 |
2017年 | 83篇 |
2016年 | 57篇 |
2015年 | 82篇 |
2014年 | 105篇 |
2013年 | 149篇 |
2012年 | 117篇 |
2011年 | 158篇 |
2010年 | 156篇 |
2009年 | 213篇 |
2008年 | 172篇 |
2007年 | 154篇 |
2006年 | 164篇 |
2005年 | 157篇 |
2004年 | 125篇 |
2003年 | 84篇 |
2002年 | 94篇 |
2001年 | 113篇 |
2000年 | 87篇 |
1999年 | 48篇 |
1998年 | 23篇 |
1997年 | 25篇 |
1996年 | 20篇 |
1995年 | 17篇 |
1994年 | 25篇 |
1993年 | 18篇 |
1992年 | 20篇 |
1991年 | 15篇 |
1990年 | 13篇 |
1989年 | 14篇 |
1988年 | 24篇 |
1987年 | 17篇 |
1986年 | 13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10篇 |
1983年 | 11篇 |
1982年 | 5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9篇 |
1979年 | 8篇 |
1978年 | 2篇 |
1976年 | 3篇 |
1974年 | 4篇 |
193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9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给出了代数闭域上基连通有限维代数A的AR箭图中带有方向圈及不含有DTr周期模且除投射-内射模外所含元均是左稳定模的一类连通分支的结构。 相似文献
2.
3.
本文求得了弹丸消融过程的自洽解析解。结果表明:Parks的弹丸消融理论需要修正;弹丸消融速率由消融物云和表面蒸发层共同控制;入射电子通过消融物云时慢化效应并不显著;消融物离开弹丸表面时一般呈部分电离态;聚变堆条件下,弹丸表面可能会出现激波。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二氯三烯丙基硫脲合镉(ATCC),二氯三烯丙基硫脲合汞(ATMC)和二溴三烯丙基硫脲合镉(ATCB)三种晶体的结构特点.首次报道了ATMC和ATCB晶体的非线性光学系数及倍频性能;文中分析比较了三种晶体的非线性光学性能;讨论了晶体结构与性能的关系,为探索高效非线性光学新材料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基于光学传输矩阵的提取太赫兹时域光谱光学参数的理论方法。相比于传统的提取主脉冲方法,该方法在未来可以推广用以分析主脉冲与次脉冲无法分辨的太赫兹时域光谱。利用该方法得到了蓝宝石(α-Al2O3)样品在0.3~1.0太赫兹频段的复折射率。通过与利用提取主脉冲方法得到的复折射率的结果比较,验证了基于光学传输矩阵的理论分析方法的可靠性和精确性。所提出的方法为今后主次脉冲无法分辨的太赫兹时域光谱的准确分析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燃煤锅炉生成的碳烟不仅会增强火焰辐射、影响燃烧外,还排放到大气环境中带来严重危害。为了进一步了解其生成机理从而更好地对其生成量及特性进行控制,对煤粉燃烧过程中颗粒周围碳烟的分布规律进行定量的研究十分必要。本文自行设计了注射式微量给粉装置,成功实现了0.1 g/h量级给粉率下的连续给粉,并通过改进多元扩散燃烧器和以及结合激光诱导白炽光(Laser Induced Incandescence)技术,首次实现了对单颗粒煤粉燃烧过程中碳烟分布的定量测量,发现对于70μm左右的煤粉颗粒,碳烟分布直径约为1 mm。此外还通过控制气氛,研究了含氧量对碳烟生成的影响,发现随着氧含量的上升,碳烟总浓度下降并且峰值出现更早的规律。 相似文献
7.
8.
本文应用有限控制体算法,采用中心差分格式处理具有Boussinesq近似的N-S方程的对流和扩散通量项,计算了无坩埚和籽晶旋转情况下CZ晶体生长中熔体的非定常自然对流。数值计算的结果得到了某些典型时刻的流场结构和温度分布情况。结合计算得到的CZ熔体总动能和总热能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分析了流场和温度场的不稳定变化过程。此外,计算结果还给出了在非稳定热对流影响下的晶-液界面热通量的变化。非定常计算的结果对于研究自然对流和CZ单晶生长,具有理论和实际意义。
关键词: 相似文献
9.
Many real-world networks such as the 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networks and metabolic networks often display nontrivial correlations between degrees of vertices connected by edges. Here, we analyse the statistical methods used usually to describe the degree correlation in the networks, and analytically give linear relation in the degree correlation. It provides a simple and interesting perspective on the analysis of the degree correlation in networks, which is usefully complementary to the existing methods for degree correlation in networks. Especially, the slope in the linear relation corresponds exactly to the degre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in networks, meaning that it can not only characterize the level of degree correlation in networks, but also reflects the speed that the average nearest neighbours’ degree varies with the vertex degree. Finally, we applied our results to several real-world networks, validating the conclusions of the linear analysis of degree correlation. We hope that the work in this paper can be helpful for further understanding the degree correlation in complex networks. 相似文献
10.
利用一维辐射传递方程及LBLRTM逐线积分模式建立计算模型,对工业革命前与目前大气构成情况下温室效应的能量分布及其光谱吸收机理进行分析,在保持温室气体浓度为当前水平的基础上,研究温室效应能量分布与地表温度之间的相互耦合机理.结果表明:工业革命前地球的温暖环境主要来自于大气温室气体的(100~370)cm-1、(640~710)cm-1以及(1370~2000)cm-1三个强吸收带对于地球长波辐射的吸收,而地球当前的变暖则源自于大气的(370~640)cm-1和(710~1370)cm-1两个弱吸收带的作用,其对工业革命以来所额外增加的温室效应贡献分别达到了25%和55%;地表温度升高,温室效应在全波段范围内也会随之增强,但不同谱带处的温室效应贡献以地球平均温度所对应的辐射峰值波数为界线,峰值波数右侧的温室效应贡献将会增加,在其左侧的贡献比例则会减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