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1.
2.
用共沉淀法制备了Bi和Mo的复合氧化物固体材料,运用XRD,IR,TPD和激光促进表面反应(LSSR)技术研究了其晶体结构、表面构造、化学吸附特性和激光促进异丁烷选择氧化反应性能,结果表明:Bi-Mo-O复合氧化物含有α-Bi2Mo3O12和少量γ-Bi2MoO6晶相;其表面上存在着Lewis碱位(Mo=O和Mo-O-Bi键中的O)及Lewis酸位(Bi^3 );异丁烷的两个甲基H分别吸附在两个相邻的Lewis碱位Mo=O上,形成双位分子吸附态;在常压和200℃条件下,用一定的激光激发Mo=O键1000次,异丁烷的转化率可达11.2%,其反应产物是异丁烯、甲基丙烯醛和甲基丙烯酸,其中甲基丙烯酸的选择性为90%,根据实验结果,探讨了激光促进异丁烷选择氧化为甲基丙烯酸的表面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3.
钒钼复合氧化物表面上激光促进异丁烷选择氧化制甲基丙烯酸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表面反应;钒钼复合氧化物表面上激光促进异丁烷选择氧化制甲基丙烯酸 相似文献
4.
5.
采用沉淀法制备了Pb3(PO4)2和BiPO4固体材料,用XRD,IR,TPD和LSSR等手段对Pb3(PO4)2和BiPO4的晶体结构、表面构造、化学吸附性能和激光促进异丁烷氧化脱氢反应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固体材料表面由Lewis碱位P=O和P-O-M(Pb或Bi)键中的O2-及Lewis酸位Pb2+或Bi3+构成;异丁烷分子中两个甲基中的H分别吸附在两个相邻的Lewis碱位P=O上,形成双位分子吸附态;在常压和200℃条件下,用一定频率的激光激发固体表面P=O键,发生异丁烷氧化脱氢反应,产物异丁烯的选择性大于95%,在激光促进表面反应体系中,激光能量的利用率主要取决于固体材料的振动结构和对反应物分子的吸附能力,反应产物的选择性主要决定于反应物分子在固体表面上的吸附态. 相似文献
7.
激光促进异丁烷选择氧化制甲基丙烯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共沉淀法制备了Fe和Mo的复合氧化物。运用XRD,IR,TPD和LSSR技术研究了其晶体结构,表面构造,化学吸附特性和激光促进异丁烷选择氧化反应性能,结果表明,Fe-Mo-O的主体物相为Fe2(MoO4)3,并有少量的MoO3相;其表面上存在Lewis碱位(Mo=O和Mo0O-Fe键中的O)及Lewis酸位Fe^3+,异丁烷的两个甲基H分别吸附在两个相邻的Lewis碱位(Mo=O)上形成双位分子吸附态;在常压和200度条件下,用一定频率的激光激发Mo=O键1000次,异丁烷的转化率为5.8%,其反应产物是异丁烯,甲基丙烯醛和甲基丙烯酸,其中甲基丙烯酸的选择性为80%,根据实验结果,探讨了激光促进异丁烷选择氧化为甲基丙烯酸的表面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8.
铋钼复合氧化物表面上激光促进异丁烷选择氧化制甲基丙烯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共沉淀法制备了Bi和Mo的复合氧化物固体材料.运用XRD,IR,TPD和激光促进表面反应(LSSR)技术研究了其晶体结构、表面构造、化学吸附特性和激光促进异丁烷选择氧化反应性能.结果表明:Bi-Mo-O复合氧化物含有α-Bi2Mo3O12和少量γ-Bi2MoO6晶相;其表面上存在着Lewis碱位(MoO和Mo—O—Bi键中的O)及Lewis酸位(Bi3+);异丁烷的两个甲基H分别吸附在两个相邻的Lewis碱位MoO上,形成双位分子吸附态;在常压和200℃条件下,用一定频率的激光激发MoO键1000次,异丁烷的转化率可达11.2%,其反应产物是异丁烯、甲基丙烯醛和甲基丙烯酸,其中甲基丙烯酸的选择性为90%.根据实验结果,探讨了激光促进异丁烷选择氧化为甲基丙烯酸的表面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9.
锂铅磷酸盐表面上激光促进异丁烷选择氧化制甲基丙烯酸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5%Li3PO4-Pb3(PO4)2固体材料。运用XRD、IR、TPD和LSSR技术,研究了其晶体结构、表面构造、化学吸附特性和激光促进异丁烷选择氧化的反应性能。结果表明,复合盐的主体晶相为Pb3(PO4)2,Li3PO4以分子分散态掺杂在主体相中;其表面存在Lewis碱位(P=O和P-O-Pb键中的O^2-)及Lewis酸位、Pb^2+t Li^+;异丁烷的两个甲基中的H分别 相似文献
10.
以TiO2/beads作为光催化剂,研究了磷酸酯类农药光催化降解的规律.结果表明,低浓度的磷酸酯类农药光催化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4.0×10-4mol/L的敌敌畏和久效磷农药,375W中压汞灯照射1.5h,其残留量小于10%,光照3.5h,有机磷被完全光催化降解至PO43-.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