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72篇 |
免费 | 106篇 |
国内免费 | 151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226篇 |
晶体学 | 7篇 |
力学 | 44篇 |
综合类 | 9篇 |
数学 | 42篇 |
物理学 | 30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4篇 |
2023年 | 18篇 |
2022年 | 19篇 |
2021年 | 17篇 |
2020年 | 12篇 |
2019年 | 19篇 |
2018年 | 24篇 |
2017年 | 11篇 |
2016年 | 18篇 |
2015年 | 23篇 |
2014年 | 22篇 |
2013年 | 18篇 |
2012年 | 24篇 |
2011年 | 19篇 |
2010年 | 21篇 |
2009年 | 22篇 |
2008年 | 27篇 |
2007年 | 18篇 |
2006年 | 20篇 |
2005年 | 23篇 |
2004年 | 36篇 |
2003年 | 24篇 |
2002年 | 15篇 |
2001年 | 16篇 |
2000年 | 13篇 |
1999年 | 7篇 |
1998年 | 9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17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12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9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6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6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1篇 |
1959年 | 1篇 |
1957年 | 3篇 |
1956年 | 4篇 |
1955年 | 2篇 |
1954年 | 8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实现高功率、高光束质量的脉冲激光输出为目的,对非对称平-凹谐振腔的结构进行了理论分析。设计出了高功率、高光束质量非对称放置的平-凹谐振腔、双氙灯泵浦的脉冲Nd: YAG激光器。当占空比为9%时,实现输出激光平均功率近480 W,光束参数积优于12.7 mm·mrad,电光转化效率近4%,与理论分析吻合,可用芯径300 μm的光纤传输,不稳定性优于±1%。加工实验证明有较好的质量:切割材料为不锈钢,厚度为3 mm时、切割速度为0.6 m/min和厚度为1.5 mm、切割速度为1.2 m/min时,两种情况下所得切缝宽度均为250 μm,且切割上下沿光滑。 相似文献
2.
采用光学诊断和电磁测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强光一号”不同结构的水开关的放电性进行研究,其中包括环-板结、球-板结构及局部增强球-板结构。通过理论模拟开关电场分布及“强光一号”加速器水开关击穿电压的实际测量可以分析不同结构的开关得工作稳定性,结果表明:环-板结构的水开关具有最稳定的击穿特性,15发放电的时间抖动只有30 ns;局部场增强球-板结构水开关抖动60 ns;球-板结构水开关稳定性最差,抖动达到140 ns。利 用纳秒时间分辨可见分幅相机和光纤传感器对环-板型及局部场增强球-板结构水介质开关进行光学测量,得到了电流通道发展图像以及整个放电过程的光强变化信号。实验结果表明:环-板型水介质开关开始击穿时的平均场强约为190 kV/cm,同时存在多个放电通道,流注呈树枝状分布,其发展速度为几十cm/s。 相似文献
3.
吸收式激光雷达在大气环境探测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数据的准确性、复现性以及不同系统测量结果的可比性都直接影响到系统测量数据对环境治理工作的价值。基于气体分子对光波的差分吸收原理,设计了一体化吸收式激光雷达校准系统,采用与多种不同标准浓度气体对比的方法实现对雷达系统的精确校准。通过对雷达校准系统的核心部件——多程反射腔进行了仿真模拟,确定了系统中反射腔镜片的相关参数。最后利用甲烷气体对这一标定系统进行了测试。实验表明,该校准系统可以在一个大气压内实现对激光雷达的快速校准。 相似文献
4.
5.
1976年kimura等报导了双冠醚庚二酸二-〔3,4-(1',4',7',10',13-五氧环十五烷乙烯)苄酯〕(以下简称双冠醚A),用为钾离子和铊离子选择电极的活性物质,并测定了电极的各种性能参数。同年Szczepaniak等也报导了用Tl-O,O-二癸基二硫代磷酸盐为活性物质的铊(Ⅰ)离子选择电极。Coetzee及Malik报导了固态沉淀盐的铊(Ⅰ)电极。本文研究和制备了含有活性基团的双冠醚(B)作为电活性物质的PVC膜铊离子选择电极,并测定了它的性能,获得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试验表明,以三氧化二铝:碳酸钙:氯化钠的比例为8:1:1为缓冲剂,镓,锗谱线黑度出现峰值。原因在于该缓冲剂形成的电极-电弧温度环境有利于镓、锗的蒸发与激发,而能有效地抑制电极内熔珠中蒸气分压较低的基体蒸发。动板试验显示,基体分离的效果较好。估算表明,在试验条件下,镓、锗分别有30%、84%进入电弧云中,而基体则仅有4%左右。同时, 相似文献
7.
关于脂族酰基过氧化物在苯中分解,形成的烷基自由基与苯反应生成烷基苯,文献中已有不少报道,而分解过程中由于烷基异构化可能形成烷基苯异构体的实验结果,则至今未见报道.我们用GC-MS法分离分析过氧化月桂酰(1)和过氧化丁酰(2)在苯中分解形成的烷基苯类化合物,都发现有少量氢原子重排产物.1在苯中分解形成的十一烷基苯的异构体为正十一烷基苯(3),2-苯基十一烷(4),3-苯基十一烷(5),4-苯基十一烷(6)和5-苯基十一烷(7);2在苯中分解形成正丙苯和异丙苯.烷基自由基在溶剂中发生自由基型氢重排,除1,5-氢迁移 相似文献
8.
等截面梁有限变形的传递函数增量算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介绍了一种计算等截面梁有限变形的新方法-传递函数增量算法,它是一种半解析数值计算方法。此算法充分利用增量失空法Gauss求积公式计算非线性有限变形的特点,并将这些特点与传递函数方法,有效地结合起来,既避免了数值方法计算量大的困难,又使得求解高阶非线性微分方程的解析解成为可能,算例分析表明,这是一种易编程,计算量小,收敛快,求解精度高的行之有效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9.
I.Introducti0nlnPart(l),thethree-porous-medium1nodeIisdevelopedtosimulatethebLliddynan1icproblem0ftulbormicrocirculation.Thepressureandvel0citypr0fileofblo0d,lyn1phandinterstitialI1uidarcobtaincLl.Basedol1thescsoltltions,tl1ctral1sl,ortpr0ccss()finbbUbOg10bUlb1G(lgG)anditSal1tigCb-bindil1gfraglbCI1t(Fab)iI2thCl1Orn1al-tlSSuC-surroundcdtunlorareana1yzedibthispapcl'.Thel1nitcclcn1el1tlbetl1odisuscdtos0lvethcdit1'usion-convcctiollequatiol1stogcttbccol1cel1trationproIbeoflgGandFabil1bloo… 相似文献
10.
作者研制了一台可测试润滑油在高压下的粘度和密度的落柱式高压粘度装置。本装置采用了新型高压粘性动密封和新型高压流变平垫静密封,经1200MPa试压、1000MPa压力下48小时保压和使用试验证明均无泄漏。用本装置所获得的压粘数据的重现性好、灵敏度高、可比性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