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31篇
化学   61篇
晶体学   5篇
力学   4篇
综合类   3篇
数学   9篇
物理学   7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双核系统核子转移驱动势与复合核的最佳激发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计算了以208Pb为靶的一系列重离子熔合反应双核系统核子转移驱动势.它制约由输运方程所支配的核子转移速率,因而确定了双核系统形成复合核的几率.并由此可确定形成复合核所必须的最低激发能,即形成最稳定复合核的最佳激发能,得到了与已知实验值基本符合的结果. Particle transfer driven potentials in Di nuclear System (DNS) in heavy ion collisions based on 208Pb target are calculated. The driven potential controls the particle transfer velocity in the process governed by the diffusion equation, and as a consequence determines the compound nuclear formation probability of DNS. The minimum excitation energy to form a compound nucleus, which is the optimum excitation energy to form the most stable compound nucleus, has been calculated, and the results are basica...  相似文献   
2.
Dielectric and ferroelectric characteristics for Pb1-xBax(Fe1/2Nh/2)O3 (x = 0,0.05,0.1,0.15, and 0.2) ceramics are determined together with their structures. X-ray diffraction (XRD) analysis confirms the solid solutions with the cubic structure. The dielectric nature changes from diffuse ferroelectric to relaxor ferroelectric with increasing x, while the phase transition temperature Tc (or Tm) decreases monotonously. The diffuse ferroelectric phase transition is observed in the solid solutions with 0≤x ≤0.05. For Pbl-xBax(Fe1/2Nb1/2)O3 with 0.1≤ x≤0.2, relaxor ferroelectric behavior is determined, and the Vogel-Fulcher equation is used to describe the relaxor behavior. The 1/ε versus T plots reveal the diffusion dielectric characteristics in both diffuse and relaxor ferroelectrics.  相似文献   
3.
高纯贵金属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稳定的热电性、高温抗氧化性等优异的材料学特性,使得这一类材料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国防安全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高纯贵金属纯度是决定其性能和应用领域上限的重要指标,对贵金属生产工艺具有重要指导作用。综述近年来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辉光放电质谱法等检测技术在高纯贵金属痕量杂质检测中的进展,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并对未来高纯贵金属中痕量杂质检测在评价体系和标准化方面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刘景军  金学民  宋薇薇  王峰  王楠  宋夜 《催化学报》2014,35(7):1173-1188
以VulcanXC-72炭黑为载体,通过对炭载体石墨化处理和表面化学修饰,将其与化学沉淀法制备的纳米级LaMnO3颗粒共混,再经特定温度下煅烧,制备出改性炭黑-LaMnO3复合材料.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热重分析表明,当煅烧温度在300℃时,炭载体与LaMnO3纳米颗粒之间形成了大量C-O-M(M=La,Mn)化学键.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发现,纯相LaMnO3纳米颗粒主要呈现短棒、三支棒或竹节棒的形貌特征,炭载体则为具有完整石墨层的空心球结构,LaMnO3均匀分散在炭载体上.在25℃,1mol/LNaOH溶液中的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成分比(LaMnO3:C)为2:3的复合材料具有很高的氧还原电催化活性,氧还原反应电子数为3.81,中间产物H2O2产率为9.5%,其活性接近商业Pt/C催化剂(E-TEK).高的氧还原电催化活性主要归因于LaMnO3纳米颗粒与炭载体之间形成了大量共价键.  相似文献   
5.
新型酰乙基葡甲胺树脂的合成及吸硼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一步法, 用氯乙酰化聚苯乙烯树脂(PS-Acyl-Cl)与葡甲胺反应制得一种同时含有α-酰乙基胺和邻羟基双官能团的新型酰乙基葡甲胺树脂, 考察了溶液pH值、 温度、 初始浓度和吸附时间对酰乙基葡甲胺树脂吸附硼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实验浓度范围内, 该树脂对硼的吸附符合Langmuir方程, 最大吸附量约为28.1 mg/g干树脂, 优于氯甲基树脂制得的硼特效树脂. 表明α-酰乙基胺和邻羟基双官能团对硼有双重或协同吸附作用. 该树脂在pH=6.0时对硼的吸附量最大; 温度对树脂吸附的影响不大; 树脂解吸率大于96%; 树脂重复使用5次后吸附量基本不变. 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 吸附过程为液膜扩散控制过程.  相似文献   
6.
报道了一种纳米金合成的新方法。采用葡萄糖还原氯金酸,成功制备出平均粒径为15~35 nm,且高度分散的纳米金溶胶。分别讨论了制备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确定了用葡萄糖制备稳定的纳米金溶胶的最优条件为:pH=5.0,葡萄糖∶Au=35,反应温度100℃,pH值在加入葡萄糖后再予以调节。用这种方法制备的纳米金与牛血清白蛋白(BSA)进行偶联,确定偶联最小蛋白用量为5μg/mL,并在该最小用量的基础上成功制得了BSA-纳米金复合物。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二硫代二苯甲酸、均苯四甲酸酐和没食子酸为修饰剂,通过后交联反应和化学修饰反应制备了3种酸性功能基修饰的超高交联树脂。通过等温吸附实验和吸附动力学实验,探讨了3种酸性吸附树脂对2,6-二氯苯酚(2,6-DCP)的吸附性能和吸附机制。结果表明,3种酸性吸附树脂对2,6-DCP均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吸附量随着2,6-DCP初始浓度的增大而增加,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均能够较好地拟合吸附等温线,3种酸性树脂对2,6-DCP的吸附机理较复杂。吸附热力学结果表明,吸附过程主要为放热、自发的物理吸附过程。3种酸性树脂对2,6-DCP的吸附动力学过程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方程,颗粒内扩散是该吸附过程的主要控制步骤。3种酸性吸附树脂对2,6-DCP的吸附速率常数大小顺序为kGAMRkDSTAMRkPMDAMR。  相似文献   
8.
王雷  王楠  冀林  姚文静 《物理学报》2013,62(21):216801-216801
低速生长条件下, 共晶“层片↔棒状”转变只由两相的体积分数控制. 高速情况下, 这种转变有时亦发生, 其转变机理不清楚. 本文应用竞争生长准则, 结合高速生长条件下层片共晶和棒状共晶生长模型研究了生长速度引起的“层片↔棒状”转变机理. 结果显示: 体积分数在临界值附近很小的范围内, 生长速度和溶质配分系数的增大可引起“棒状→ 层片”共晶转变; 而当体积分数远离临界值时, 转变不发生. 生长速度名义上引起“层片↔棒状”共晶转变实际上是由生长速度变化引起的体积分数的变化导致的. 关键词: “层片↔棒状”共晶转变 竞争生长 生长速度 体积分数  相似文献   
9.
王楠  周宇齐  姜子叶  吕田钰  林进  宋洲  朱丽华 《化学进展》2022,34(12):2667-2685
全/多卤代有机污染物大多具有生态毒性、生物蓄积性、环境持久性及长距离迁移性,不仅危害环境与生态安全,而且可经食物链传递威胁人类健康。由于卤原子是吸电子基团且取代数目多,这类物质的最高占据分子轨道能较低,难于被氧化降解,相反较易被还原法脱卤降解。随卤原子取代数减少,脱卤产物难被进一步还原,而其毒性甚至高于母体污染物。注意到低卤代有机物更容易发生氧化降解,一些研究构建了还原-氧化接力降解体系,即先利用还原法将全/多卤代有机污染物还原为低卤代产物,再利用氧化法降解这些中间产物,从而实现深度/完全脱卤和矿化。本文根据催化反应类型对还原-氧化联用法进行了归纳,分类介绍了基于传统化学催化、光催化、电化学、光电化学及机械化学等构建还原-氧化协同降解体系的原理及应用,以期为开发高效的处置技术提供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铑矿石是获取铑的重要来源,但矿石中的铑含量极低,且分布不均匀,准确测定其含量一直是分析测试中的难题。本研究建立了一种可高效富集矿石中铑元素的铅试金——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方法。采用金作保护剂,铅试金分离富集矿石中的铑,形成的金-铑合金用王水溶解,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进行测定。实验结果表明:熔剂配比m(硼砂):m(纯碱):m(黄丹粉):m(淀粉)=5:5:10:1,加入15mg金做为保护剂,灰吹温度900℃,可完全富集50 μg铑。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仪进行检测,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11)为6.97%~11.23%,线性范围为0.17~50 μg?L-1,加标回收率为99.36%~100.94%,10倍于铑的其他共存贵金属对测定无干扰。方法准确、可靠、简便,可用于矿石样品中铑的日常分析。本研究对铑资源勘探开采及铑矿物的综合利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