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化学   4篇
数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聚硅烷研究进展 (1)聚硅烷的合成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聚硅烷的合成及应用因可溶性聚硅烷的发现而成为聚合物研究的又一热点。本文综述了聚硅烷合成与应用的近期发展。  相似文献   
2.
制备了双面神(Janus)结构的聚多巴胺/聚丙烯酸-氢氧化铜纳米粒子(PDA/PAA-Cu(OH)2 JNPs)。PDA在近红外(NIR)区有较强的吸收,并且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PAA纳米球与铜离子(Cu2+)配位后形成的PAA-Cu(OH)2纳米粒子具有介孔结构,可用于装载抗癌药物;Cu(OH)2在NIR区有较强的吸收,可用于光热治疗,实现不同功能有机融合,展现协同增效。选用亲水的阿霉素(DOX)作为药物模型,研究了此药物递送系统对肿瘤细胞(HepG-2)的抑制效果。合成的双面神纳米粒子具有高的药物(阿霉素)装载能力(药物负载容量=0.87 mg/mg)、良好的光热转换效率(45.9%)、 pH/近红外(NIR)双重响应药物释放性质和光声(PA)成像能力,可用于体外PA影像和化疗-热疗协同癌症治疗。体外毒性实验结果表明,DOX负载的PDA/PAA-Cu(OH)2 JNPs加激光组呈现明显的癌细胞死亡,细胞存活率极低(7.9%)。  相似文献   
3.
聚硅烷研究进展:(I)聚硅烷的合成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聚硅烷的合成及应用因可溶性聚硅烷的发现而成为聚合物研究的又一热点。本文综述了聚硅烷合成与应用的近期发展。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多个工作环境条件因素同时变化对元件或系统故障概率影响程度及特征,在已有的连续型空间故障树的理论框架下提出因素联合重要度分布概念.其源于已经给定的因素重要度分布概念,目的在于分析元件或系统在多因素变化情况下的满足系统可靠性的工作环境区域.定义了元件或系统的因素联合重要度概念、公式及推导过程.对给定元件和系统进行了分析,得到了对于使用时间t和使用温度c的因素联合重要度分布,及其分布特点.最终得到了保持系统可靠性稳定且易于运行要满足的两个条件.从而可应用于指导实际的系统运行.  相似文献   
5.
曹晴 《高分子通报》1998,(2):40-45,10
聚硅烷的独特性质与其电子在主链上离域有密切关系,本文就聚硅烷的电子结构及电子光谱特性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