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The molecular weight distribution function (MWD) of AB, B type condensation polymers obtained by adding AB monomers in batches has been derived by statisticaland kinetic methods. Calculations show that the MWD of condensation polymers obtained by this process is much narrower than the Flory distribution and agrees with the Monte Carlo results very well.  相似文献   

2.
线型缩聚的反应过程可以用参数P即参予反应的官能团的反应程度加以描述,式中N_0是反应前的官能团总数,N是未起反应的官能团数。从定义可知,用化学分析的方法可以对P作出直接的测定。对AB型和等当量的AA-BB型缩聚言,N_0和  相似文献   

3.
极性单体阴离子型聚合反应产物的分子量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任意官能度多官能团引发剂瞬时引发并有单体链终止的阴离子型聚合反应体系,本工作通过非稳态动力学分析,求得了分子量分布函数和平均聚合度的一般表示式,讨论了单体的最大消耗量和聚合物的官能度分布问题,建立了从反应的初始条件和单体转化率计算产物的各种分子参数的方法。上述理论结果适用于甲基丙烯酸甲酯等极性单体在极性溶剂中的阴离子型聚合反应。数值计算的结果表明:当引发剂的官能度为2时,除了少数例外,所得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一般具有双峰。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长链支化存在下,SEC柱扩展效应对测定数据的影响并导出了基本方程组,给出方程组的解法,并通过计算机数值模拟确证此解法的可行性,同时还讨论了扩展效应、改正参数、实验误差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建议了以SEC-LALLS联用技术为核心的表征辐照高聚物分子量分布的系统化方法。  相似文献   

5.
电子转移引发的阴离子聚合反应产物的分子量分布函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工作根据 Pepper的反应机理,对电子转移引发的阴离子聚合反应以及单体链转移对这一反应的影响等问题作了理论处理,求得了分子量分布函数的精确解。对于以乙烯基(艹米)为单体、萘-钠为引发剂、四氢呋喃为溶剂的反应体系,理论计算的结果和已报道的实验数据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6.
膜渗透计测定低分子量聚合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用小体积膜渗透计及动态渗透压法测定了聚苯乙烯标准样品(分子量1000—17000)和一系列主链含-5氟尿嘧啶聚酯的分子量(低于9000)。同时研究了再生纤维素玻璃纸制备的半透膜的渗透性和选择性。该膜在丙酮中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可测定1000分子量。 低分子量聚苯乙烯的第二维利系数A_2依从A_2=常数·(?)关系。  相似文献   

7.
针对自由基聚合歧化终止和偶合终止两类机理生成的线型高聚物,应用统计物理的基本原理,对其分子量分布重新进行了理论推导,其方法简洁清晰,无须任何附加假定,导出FlorySchulz分布.结果有助于从另一方面理解FlorySchulz分布的物理学基础.  相似文献   

8.
通过溶度参数等有关理论进行计算、分析及实验验证,找到了邻氯苯酚/氯仿(1/3,ml/ml)可作为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的溶剂和室温淋洗剂。用自行制备的一系列分子量不同的PBT样品标定柱,建立了用凝胶色谱在室温下测定PBT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的方法,并得到了PBT和PS在邻氯苯酚/氯仿(1/3,ml/ml)体系中,25.0℃的[η]-M方程。发现在此GPC体系中普适标定法可以适用。  相似文献   

9.
 通过溶度参数等有关理论进行计算、分析及实验验证,找到了邻氯苯酚/氯仿(1/3,ml/ml)可作为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的溶剂和室温淋洗剂。用自行制备的一系列分子量不同的PBT样品标定柱,建立了用凝胶色谱在室温下测定PBT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的方法,并得到了PBT和PS在邻氯苯酚/氯仿(1/3,ml/ml)体系中,25.0℃的[η]-M方程。发现在此GPC体系中普适标定法可以适用。  相似文献   

10.
凝胶色谱与激光小角光散射(GPC-LALLS)联用是高聚物表征的有效手段,但将它用来研究橡胶的报导还很少见,这是由于实践中存在着一定的团难。对顺丁橡胶的表征国外曾有一些报导[1-3]。GPC-LALLS法不仅可以测定试样的几种平均分子量,更有意义的是可以直接测得谱图各区间的分子量,而且溶质的分子量越大,散射光强越高,因此光散射法对大分子特别敏感,本工作利用这方法的特点,克服了技术上的困难,对国内外不同催化体系合成的顺丁胶进行了对比表征,得到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12.
采用凝胶渗透色谱法使用示差折光检测器与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联用技术,并根据高分子材料在溶剂中的不同溶解能力对塑料粘结炸药中偏氟乙烯-三氟氯乙烯共聚物和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混合体系进行了分离及相对分子质量测试,获得混合体系中单一组分的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建立了适合于该混合体系的GPC测定方法。经与原材料的相对分子质量结果比对,证明该方法分离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Abstract

Being one of the oldest known polymers, nitrocellulose has been the subject of study for over a century. It was initially used solely for military purposes; however, since the end of World War I its usage has expanded into the fiber and coatings industries where it has been a mainstay to the present day [1, 2]. General interest in the molecular weight characterization of nitrocellulose may be classified into two categories. The firstand more obvious reason for the relevance of this parameter is that the molecular weight and molecular weight distribution profoundly influence the properties of the product and affect the processability of the material, For instance, the molecular weight (hence, the viscosity of this material)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that needs to be considered in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nonvolatile content in lacquers [21]. The second reason is that it is a soluble derivative of cellulose, for which direct molecular weight determination is problematic due to solubility difficulties. Thus, nitrocellulose, barring degradation during nitration, has been utilized as a practical means of indirectly arriving at the molecular weight distribution of the starting cellulose. Very closely tied with this second interest is the focus on the conformation of nitrocelluloses with different degrees of substitution. This piece of information has been a major source of questions related to the methodology of calibration when 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 (GPC) was chosen for molecular weight determination.  相似文献   

14.
15.
由于Wesslau公式不够精确,用于计算分布较宽的正态GPC曲线将导致较大的误差。这一问题以往尚未为人们所觉察,本文推导出Wesslau分布及Lansins-Kraemer分布在给定区间内M的计算公式,不但可提高函数法计算M的准确度,而且对分布曲线的性质得出了一些新的结论。还指出了提高GPC法测定宽分布试样M准确度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稀土络合催化聚合的顺-聚丁二烯的双峰分子量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渗透压、粘度和尺寸排斥色谱方法研究了稀土络合催化聚合的顺丁橡胶在聚合过程中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的变化。络合催化剂中不同结构的烷基铝组分在聚合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对实验数据所作的分析指出,使用烷基铝和氢化烷基铝混合物组成的络合催化剂,聚合至高转化率时的聚丁二烯将出现双峰分布。烷基铝和氢化烷基铝的相反行为指示,聚合机理互有差异,而且不能简单地以链转移常数的不同来解释。  相似文献   

17.
18.
本工作用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测定了明胶的分子量及其分布。使用了三根串联的μ-Bondagel E-linear柱,用2%的十二烷基硫酸钠作为淋洗剂,采用α、β和γ三种胶样作为标准样品。测定了惰胶和改性胶的MNMWMZMη。估计并讨论了改性胶在制造过程中的降解量。  相似文献   

19.
探讨了丁烯氧化脱氢生产丁二烯中出现的某些杂质对稀土催化体系聚合丁二烯的催化活性和聚合物分子量的影响。杂质普遍地降低了催化活性,尽管它们的影响在程度上是有很大的差别。聚合物的分子量随着催化活性的降低而升高。  相似文献   

20.
自Baker和Williams提出梯度淋洗法测定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以来,已被成功地应用于各种聚合物的分级,包括不同分子量的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异丁烯、聚乙烯、聚氯乙烯、聚醋酸乙烯酯等等.梯度淋洗法是基于聚合物在柱上进行多次的溶解-沉淀平衡的原理使聚合物进行分级,故一般认为,此法是利用溶度分级中分级效率最高的方法.且方法快速,试样用量少,设备也不复杂,并能使操作自动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