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 毫秒
1.
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可用运动学和动力学的方法来处理 .运动学方法不涉及力 ,用到如下四个公式 :vt=v0 at (a) s=v0 t at2 / 2 (b)s=(v2 t-v20 ) / 2a (c)s=(v0 vt)t/ 2 (d)四个公式中只有两个公式是基本的 ,已知v0 、a、s、t、vt 中的任意 3个量就可恰当选择两个公式求解 .动力学方法涉及力 ,要用到牛顿第二定律、动能定理、动量定理 .方法 1 牛顿第二定律结合两个运动学公式求解动力学方法可多列一个牛顿第二定律方程F =ma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动力学方法涉及到的物理量有v0 、vt、a、s、t、F、… 相似文献
2.
3.
1缘起
近来测试卷中有这样一道题目:现有一满偏电流为50μA、内阻约为800~850Ω的59C2型小量程电流计G(表头);另外可供选择的器材有电压表V(量程3V,内阻约为20kΩ),电流表A1(量程200μA,内阻约为500Ω), 相似文献
4.
教师的课堂教学要站在学生认知的规律上组织,要保证自己的思维能激起学生的思维的共鸣.一题多解的教学模式对基础较差的初学者要慎用. 相似文献
5.
6.
教学的意义不仅是知识的传授, 更应致力于科学研究方法的探索和思维方式的培养. 本文以一道关联
速度题为例, 通过4种不同的解法从4种不同的角度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促使学生物理素养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8.
谈物理习题中的一题多解刘敬(贵州省体育运动学校贵阳550002)一题多解,即是对同一研究对象,从不同的角度,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处理,而得到相同的结果.这种教学方法对教学任务的完成,对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对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提... 相似文献
9.
10.
11.
2002年理综考试共30题,物理试题有10题,其中客观题6题,主观题4题,共120分.内容很贴近课本,没有出现前两年较为热门的"信息题",考试更加注重对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的考查.试题灵活而不落俗套,新颖而不离基础,强调能力而不偏离教材,考查素质而不脱离实际. 相似文献
12.
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仅仅依靠智力因素的作用,并不能充分地理解学习过程中的成功和失败,人们越来越多地注意到非智力因素在学习过程中所起的巨大作用。中国在这方面的格言甚多;“哀莫过于心死,愁莫过于无志”;“勤能补拙”;“笨鸟先飞”等都是说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物理实验作为一种能动的实践活动,是青少年心理和认识发展的重要源泉和动力,它能够创设适当的学习情境、激发创造动机、发展良好个性、优化认知结构、激发创造思维,促使学生创造力各种资源的生成,为创造力的发展提供良好的锻炼.因此,物理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良好途径. 相似文献
14.
学生的物理想象能力和物理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但二者也有不同.在教学中,必须随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物理想象能力的情况.为此笔者运用“等价排除法”对学生的物理想象能力进行了多次测试,并进行对比和分析,总结如下.1等价排除法 通常测试方法对于能力测试而言,有两点明显不足,一是能力和知识混在一起;二 相似文献
15.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促使学生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注重开展物理实验设计教学,可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最近发展区水平上进发",有效的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6.
探讨一般科学发现的历程,会对我们如何去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有益的启示.这是因为:(一)科学发现和学生解决问题同样都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所不同的仅是:科学发现的前沿是人类未知的问题而学生解决的虽对学生是未知的,但对人类则是已知的.学生解决问题,可以得到教师的启发、指导,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7.
在日常教学中发现,一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将数学和物理两个学科简单地分割开来,在物理课的学习和解题过程中往往不习惯或不会应用学过的数学知识,从而不能很准确地理解和解答一些物理问题,所以在教学中应多在这方面引导学生,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下面就是一个用数学知识解电学题的例子. 相似文献
18.
2010年天津高考物理最后一题是以汤姆孙发现电子的质谱装置为背景,以涉及力学、电磁学等知识的复合场的综合试题为载体,考查学生应用物理方法分析问题、运用数学工具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为中外学者所共识.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爱因斯坦也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问题解决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问题只有在被发现的时候,才能引起人们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研究表明,发现问题的能力是个体思维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提出问题是学的真知的关键一步,一个人在学习过程中,假如提不出问题,很难 相似文献
20.
物理模型教学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教学以能力培养为重点.学生获得研究问题、探索问题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物理模型的教学过程对培养学生研究问题、探索问题、发展创造思维、培养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方法都极为有利,因此,必须重视物理模型教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