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在初中讲授电压概念,不管是对教师或是对学生都是一个困难的课题。而且几年来尚未得到很好的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也深切感到这一点,愿就这个问题提出一些不成熟的意见和同志们一起研究。首先分析一下造成困难的原因: 第一:根据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对电的感性知识及实际经验都是欠缺的,对抽象概念的理解是困难的,而电压正是这样一个概念。第二:根据初中教材的安排,不可能从电 相似文献
2.
自从党中央央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以来,本刊陆续接到许多读者来信,询问有关进修高等学校物理系课程的一些问题,包括:综合大学和师范大学物理系有些什么课程?这些课程是怎样安排的?进度如何?主要采用那些参考书?等等。为了解答这些问题,帮助读者进修,本刊征得高等教育部综合大学司和教育部高等师范教育司的同意,特将"综合大学物理专业教学计划(四年制)"和"高等师范院校物理系科教学计划的简单介绍"发表在下面,并同时发表陈家昕同志写的"我对综合大学物理专业四年制教学计划的认识"和各至同志写的"对中等学校物理教师自修物理的一点意见"两文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3.
高中物理課本在“透鏡”部份的敘述中沒有將“透鏡可以成像”列為透鏡的基本性質之一,这樣,按照課本來講述便有了問題。課本在介紹了透鏡光心及主焦點的性質後,便匆忙地過渡到用作圖法來求物體的像;顯然,由光心及主焦點的性質並不能推證出透鏡可以成像,並且,由於對透鏡可以成像缺乏較深入的分析,會造成学生對作圖法只作膚淺的形式主義的了解,因而發生很多疑問及錯誤。我以為在講作圖法以前,应增加下面一些 相似文献
4.
关于电流方向的规定,很难为初中学生所接受。因为学生们根据所学过的电子论的简单知识知道,在金属导体中,只有带负电的自由电子可以自由活动,而正电荷则是固定不动的。可是现在学习“电流的方向”时,又规定把正电荷由正极出发流向负极的方向作为电流的方向,学生对此点思想不通,抱怀疑态度。此外,在目前使用的初中物理教科书中,关于这个问题的叙述,还存在着某些缺点,因而使教学更感到困难。 相似文献
5.
自从展开教学改革的大辩论以来,我深刻地感到我过去的物理教学是严重地脱离了政治、脱离了生产实际、脱离了学生实际。以致学生在物理科方面的学习质量,几年来始终没有显著的提高。尤其是学生不能把课堂知识和生产实际结合起来,做到敢想、敢作、大胆地发挥创造精神。我长期地是这样想:青年学生本来就是热情的、朝气蓬勃的,是富于理想和创造性的。但他们在思想上没能敢想、敢作、这原因在那儿呢?我认为并不是 相似文献
6.
许多年来,当我在讲授“为什么远距离输送电能时要用高压电流”一节课时,总是把问题说成是为了要减少电流通过导体时因发热而带来的损失.而且,总是习惯于运用焦耳一楞次定律的公式Q=0.24I~2Rt来加以分析论证,以说明为了减少输送电能时的发热损失,唯一 相似文献
7.
“饱和汽与未饱和汽”这一课题过去对中技校学生来讲是比较不易接受的。主要是因为内容比较抽象,别雷史金和特列齐雅可夫合著的物理学(1952年原版)译本对这方面的叙述太少。现行中技校课本作了很大的改进,但是在某些方面我们觉得还是不够的。例如,为什么在一定温度下增加汽的压强来减少它的体积,或降低汽的温度,可以使未饱和汽变成饱和汽,该书中没有详细说明,因而同学对这方面特别感到模糊。由于这个问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后面讲到露点时就不易接受。此外,我们在教学方法上也存在着很多缺点。对教材的内部逻辑联系注意不够,对课堂演示也重视不够。后来经过详细分析,我们认为突破这个难关的关键,在于必须把饱和汽与未饱和汽的概念讲得很透彻。于是针对这方面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通过实 相似文献
8.
“功”是力学上经常用到的基本概念之一。有些人学过普通物理、理论力学,但对这一概念的理解仍不充分。在如摩擦力作功,功的计算和所取坐标系的关系等问题上,往往会出现一些误解。个人看来,这些误解的产生是和讲解功这一概念时对其定义中包含着力点的位移这一点强调得不够有关系的。对学生来说,全面掌握这个概念要有一个过程。高中物理课本在“功的量度”这一节里提出:“功的大小等于力和受力作用的物体在力的方向上所通过的路程的乘积”,并用公式表为 相似文献
9.
高中物理课本(甲种本)第一册实验十四和乙种本上册实验七,都使用了相同的一个装置,定量地研究了弹性碰撞时的动量守恒.因为此实验需定量研究,就应对实验装置提出尽可能高的要求.但现行实验装置从 相似文献
10.
钳形安培计以它的量程大、可以“带电”作业而被广泛地应用着.它结构简单,原理清晰且典型而常出现在“电工学”、“物理学”等教科书中.由黄伟民先生主编的工科中专《物理》下册第一版在互感应用中提了钳形安培计,而在第二版中进一步介绍了钳形安培计的工作原理.这样... 相似文献
11.
贵刊<11线电位差计测电动势实验的改进>(2000年第2期)一文中所介绍的改进方法值得借鉴,但我认为文中"避免了因E、Rn的精度不高带来的误差"这种提法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2.
福里斯著“普通物理学”第二卷§178(中译本1953年版§165)的后牛部分讨论了如何确定离子迁移率之比u_+/u_-的问题。其中描述阴极附近离子浓度与离子运动之间的“关系式”n_(ot)~(K)=n_o-n_ou_t的量纲不对,因为n_o是单位体积内的离子数,u_是速度量纲,u_t是长度量纲。同时,n_ou_t 相似文献
13.
物理通报1964年第11期登载了上海教育学院王良佐同志的“牛顿第二定律演示实验的改进”的文章。阅读后,我感到这个仪器装置在计时系统与运动系统的配合上是相当紧密的,但是,在研究牛顿第二定律的水平装置的实验中,存在着计算上不严密的问题。那就是,在这一实验中,小车所受的拉力的量值是直接从砝码的重量求得,而实际上二者是不相等的,这一点王同志已经指出,至于该文所说的二者相差 相似文献
14.
1958年3月号“物理通报介绍了杨振中同志所做“关于水的热膨胀的特点的演示实验”,经我校物理组同志试验过几次,结果确实很好。但其中有一点我们有不同意见,就是他所介绍的二支温度计,一为-10℃,一为-110℃,而-110℃的温度计不好买,因此我们采用了二支都是-30℃的酒精温度计,结果良好。另外,两次观察所用的时间不是1分钟, 相似文献
15.
16.
18.
19.
学习物理解习题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同时也是熟悉掌握物理知识过程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解习题不但可以使学习过的理论知识(物理学的概念、定律、公式等)巩固下来,根据我个人学物理及教物理的经验,仅学习了物理学概念、定律、公式,没有演过习题,就不可能使理论知识真正懂得透彻。所以我认为解习题决不是学习一节理论知识课以后的附加东西,而正是学完一节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正因为解题本身也是学习物理理论知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有机构成部分,所以通过解题,也如通过课堂教学一样,能够培养学生积极思维的能力。因此解题本身,便应该是一个使学生有广阔思维活动的场所,教师应该充分注意这一思维活动阵地。我认为只注意课堂教学不批改学生作业;或批改作业时只注意习题对与不对,而不注意从解题中发现学生思维活动的过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