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张颖  权新军 《大学化学》2020,35(8):103-106
从氧化数的定义和氧化数概念的发展过程入手,分析了氧化数教学中存在的争议,提出确定氧化数的规则应加上元素的正氧化数小于或等于原子的外围电子总数,解决了结构比较复杂和结构未知的化合物中元素氧化数的计算问题。  相似文献   

2.
完全活性空间组态相互作用计算与完全活性空间中的活性电子数和活性轨道数有关,但完全活性空间组态相互作用的能量不是活性电子数和活性轨道数的单调递减函数,因此活性轨道数和活性电子数不能用来外推完全活性空间组态相互作用的能量。为此,我们定义了一个新的变量:活性空间中的最大未占满轨道数。我们对一系列单重态、双重态和三重态分子进行了完全活性空间组态相互作用的计算,并利用活性空间中的活性电子数和最大未占满轨道数这两个变量,对这些基态能量进行了拟合和外推,拟合的均方根误差都在10~(-6)数量级。外推能量的精度优于MP4,对小分子体系,其精度高于CCSD。外推的完全的组态相互作用(FCI)能量值和实际计算的FCI值也很接近。另外,我们还利用外推能量来优化双原子分子的平衡键长,并计算谐振频率,其精度优于CASSCF。  相似文献   

3.
希托夫法计算离子迁移数是大学物理化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知识,也是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提问较多的内容之一。一些经典物理化学教材中只给出一两个相关例题,却并未介绍希托夫法计算离子迁移数的步骤和思路,导致学生难以深刻理解和掌握希托夫法计算离子迁移数的教学内容。提出采用希托夫法计算离子迁移数的新策略,并用实例进行详细阐述。通过提出的新策略,用希托夫法计算离子迁移数将更加方便、快捷且不易出错,有利于学生对离子迁移数知识的掌握及增加学习物理化学知识的兴趣。  相似文献   

4.
陈振华 《化学通报》1990,(10):52-53
作者认为,对氧化数的概念稍作调整,即可构成一个新的概念,不仅能定量标示有机物分子的还原态,而且是一个有用的生物能力学参数,姑且称之为碳还原数。一、联还原数的概念根据IUPAC对氧化数的定义,各种碳原子的氧化数如表1。氧化数虽也可用于比较不同有机分子的氧化态,但相加时正负数抵销,致使许多化合物的碳氧化数为0,如葡萄糖和乙酸均为0(图1)。欲扩大它的应用范围,必须设法消除负值。为此,作者建议以价  相似文献   

5.
范杰 《大学化学》1987,2(3):29-29
教育评估是教育管理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实施教育目标和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是根据一定的目标(社会对系科的要求),通过系统地收集信息从而对客体作出价值判断的过程。高师化学系科的评估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师资队伍包括高级职称的教师数;国外学成归国的教师数;获得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数;具有授予化学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数;正副教授、讲师和助教的比例;派往国外进修或学术访问的教师数;教师队伍的年龄梯队结构(如35岁以下、35~49岁、50~59岁、60岁以上的人数);教师中化学学科学部委员数,国家级化学学科教材编委会委员数等。  相似文献   

6.
汪嘉杨  伍绍贵 《化学教育》2020,41(14):80-84
以精馏塔理论塔板数计算为例介绍计算机辅助计算在化工原理课程中的应用,并研究回流比对理论塔板数的影响。首先对已知塔板数的精馏塔设计实例进行计算,验证程序的正确性;然后以一个工业案例介绍本方法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为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最后探讨改变参数对理论塔板数的影响,并分析了原因:当回流比减小时,理论塔板数增加,主要是精馏段塔板数增加引起。当回流比以很小的间隔减小时,理论塔板数呈锯齿形增加,是由于提馏段塔板数呈锯齿状变化引起。进一步分析提馏段的操作线和料液组成发现,锯齿状变化是由于进入提馏段料液的液相组成波动所导致。  相似文献   

7.
应用高分子统计方法 ,计算了Af Ag 型自由基聚合反应体系的弹性有效链数、弹性有效链节数、平均弹性有效链长和悬吊链数、悬吊链节数、平均悬吊链长 ,以及体系的有效交联点数和弹性模量 ,进而给出弹性有效链的数量和重量分数的表示式 .  相似文献   

8.
张国艳  权新军 《化学通报》2020,83(3):277-281
氧化数是元素的重要性质,在无机化学中应用广泛。长期以来,确定元素氧化数主要根据桐山良一和鲍林等建立的规则,这些规则对于氧化数概念在化学中的推广普及起了很大的作用,但在遇到结构复杂或未知化合物时有时仍然会出现问题。本文根据IUPAC的氧化数定义提出,氧化数完全取决于成键两原子之间的电子供需关系,元素的最高正氧化数受到其原子价层电子数的限制,而元素的最低负氧化数受到同周期稀有气体元素外层电子数与其价层电子数差值的限制,据此建立了确定元素氧化数的新方法,该方法既不需要考虑分子结构,也不依赖元素氧化数的习惯规定,符合氧化数概念提出的初衷,简便易行,例外情况少,不仅适合大学化学教学,也适合中学化学教学。  相似文献   

9.
应用高分子统计方法,计算了Af-Ag型自由基聚合反应体系的弹性有效链数、弹性有效链节数、平均弹性有效链长和悬吊链数、悬吊链节数、平均悬吊链长,以及体系的有效交联点数和弹性模量,进而给出弹性有效链的数量和重量分数的表示式.  相似文献   

10.
一点法测定特性粘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聚物的分子量可由溶液的特性粘数求得。特性粘数通常要从几个浓度的溶液粘度作图外推得到,这是比较麻烦费时的。为了提高测定特性粘数效率和尽快得到可靠的数据,以便指导生产实践,文献中早有从一个浓度溶液的测定数据计算特性粘数。近年来,许多人仍重视该问题的研究,并设计成了一种快速测定一个浓度溶液的粘度计和计算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分形和分形维数在催化剂研究中的应用.概述了催化剂研究中常用的分形维数测定方法,包括盒子维法、散射强度法和吸附法.从四个方面分析了近年来催化剂分形研究的方向和进展:分形维数与催化剂评定和筛选,催化剂分形孔结构,分形与反应动力学,模型建立.从分形维数的测量、催化剂分形生长模型以及多重分形研究三个方面对分形在催化剂方面的应用进行了评价和展望.  相似文献   

12.
一种计算桥环化合物环数的简便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忠云 《大学化学》1991,6(2):57-58
陈亚元同志在“桥环化合物环数的计算方法”一文中,提出了几种如何计算比较复杂的桥环化合物环数的具体方法,同时还介绍了P.A.Reddy对桥环化合物中环数的计算公式c=b-a+1(c为环数,b为环上的键总数,a为环上的原子总数),从而为计算桥环化合物的环数提供了比较简便的方法。由于桥环化合物与桥头原子并存,而化合物中桥头原子的总数目(包括主桥头原子和次桥头原子)又与环数的多少密切相关,所以,可以用桥环化合物中桥头原子的总数来正确计算桥环化合物的环数。设一种桥环化合物中的桥头原子总数为N,环数为M,根据两个桥头原子可以构成一个双环的原则,推导出计算环数的一般公式:  相似文献   

13.
高元祥 《化学教育》1982,3(4):36-36
在有关分子量、当量、摩尔、气体的摩尔体积的综合计算中,有些题目头绪纷繁,如果不抓住中心,不但浪费时间,而且容易混淆,使计算错误。在这些有关的基本计算里,中心在抓住摩尔数的计算。摩尔概念从微观角度揭示了化学反应中的数与量的关系,并使微观计量和宏观计量建立了联系,在有关质量、体积、微粒数和克当量数的计算中处于一个枢纽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基于绿色制造和节能环保的需求,目前国内外压敏胶的技术挑战在于无溶剂生物可降解压敏胶的研发,本文基于氯磺化改性聚二氧化碳树脂(MPPC),研究了其作为压敏胶的流变和粘结性能。结果表明,MPPC的粘结性能和剥离力数据与其数均相对分子质量有强烈的依赖关系。MPPC的数均相对分子质量越高,其拉伸剪切强度就越高;当MPPC的数均相对分子质量在7600~17500的范围内时,随着其数均相对分子质量的提高,其拉伸剪切强度可以从(0.35±0.11)MPa提高到(3.78±0.33)MPa。同时,MPPC剥离力的数据也表现出相同的趋势,即MPPC的数均相对分子质量越高,其180(°)剥离强度越高,表明其可应用于高性能压敏胶材料。流变数据结果也进一步证明,MPPC的数均相对分子质量较高时,其储能模量(G′)和损耗模量(G")相对较高,使得其性能相对于数均分子质量较低的MPPC更加优异。这为基于PPC制备可生物降解压敏胶材料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首次采用基团贡献法,根据内聚能、摩尔体积、摩尔吸引常数和临界特性粘数等分别计算并通过实验数据验证了环型和线型聚苯乙烯的溶度参数,特性粘数、摩尔极限粘数函数、临界分子量和Mark-Houwink参数,详细地讨论了计算大环高分子的K_(θ,r)值所取用的临界分子量应具有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6.
基团贡献法研究环型聚苯乙烯稀溶液流体力学参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采用基团贡献法, 根据内聚能、摩尔体积、摩尔吸引常数和临界特性粘数等分别计算并通过实验数据验证了环型和线型聚苯乙烯的溶度参数, 特性粘数、摩尔极限粘数函数、临界分子量和Mark-Houwink参数, 详细地讨论了计算大环高分子的K_(θ,r)值所取用的临界分子量应具有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7.
对武汉大学主编的《分析化学》(上册)第5版教材中关于取样单元数的计算进行了讨论,指出测量次数与采样单元数是不同的概念,在已知采样单元间的标准偏差估计值和允许误差的情况下,采样单元数应该用试差法求得。  相似文献   

18.
编者 《大学化学》1989,4(5):49-51
本刊于1989年第1期“学生园地”栏中刊出了“应用氧化数的概念讨论马氏规则”一文后,先后收到郑耀东(湖南零陵师专)、张英群(河北林学院)、王师略(江西宜春师专)舒元梯(四川东山师专)等同志来稿,对该文提出商榷.指出该文试图用氧化数来判定极性加成反应中的区域选择性,认为从氧化数的角度考虑似乎存在一种规律:高氧化数的原子与低氧化数的原子相结合,反应趋向于生成氧化数最低的产物.然而却忽视了底物和试剂的电性、空间效应、反应温度以及溶剂等因素,因此考虑是不周到的.本刊编辑部衷心感谢以上几位同志对本刊的关心和支持.现将来稿摘登如下:  相似文献   

19.
用模式识别的非参数化方法对中性有机磷化合物(R_1R_2R_3PO)和N,N-双取代氨烷基膦酸酯的子结构和萃取铀性能间的关系作了研究。对中性有机磷化合物选取的最短链碳原子数;最长链碳原子数;同一碳链的分支度;碳原子总数;碳链长度比值;R_1的P-O-C键数;R_2的P-O-C键数;R_3的P-O-C键数等8个子结构中只有P-O-C键的存在是影响性能指标的关键子结构。对于N,N-双取代氨烷基膦酸酯在所选取的  相似文献   

20.
王海军 《中国科学B辑》2006,36(5):372-378
应用统计力学原理对AaDd型氢键流体的状态方程进行研究, 讨论了氢键的形成对于体系体积的影响, 指出氢键数量对于状态方程的修正. 然后将整个体系分成多个子系统, 并研究了子系统内分子数密度和氢键数密度的涨落以及涨落的空间关联性. 进一步给出体系中“分子-氢键”数密度相关函数与分子数密度相关函数和氢键数密度相关函数三者之间的约束方程. 作为应用, 以 van der Waals 氢键流体为例, 讨论了氢键对此类流体状态方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