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ESESOC-Ⅱ是一个用于含O,N,P,S及卤素等多种杂原子的有机化合物结构自动解析专家系统.它由3个部分组成:数据分析,结构产生器,结构验证。结构产生器是系统的核心部分,它从分子出发,穷举生成结构基元集和结构片断集,最后对接成穷举的、非冗余候选结构。文中详细介绍了结构产生器的结构生成算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概述从化学的角度出发,以什么为根据,逐步探索新药创制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闭孔泡沫塑料结构与性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近年来对闭孔泡沫塑料,主要是发泡聚烯烃的结构与性能关系研究的进展。总结了有关泡沫塑料的常见结构模型以及性能结构关系的解析式表达,并介绍了常见表征泡沫塑料结构、性能的方法以及近年来出现的新的表征手段。文章讨论了近年来研究塑料泡沫结构与性能尤其是力学性能之间关系的新结果、新进展,并对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药物递送正在逐渐成熟为一门工程科学,主要根据药理学的要求,利用材料科学的基本原理来进行递送体系设计和研究.高分子是药用材料的主要类别,本文以药物一高分子固体分散体和高分子药物为例,讨论了高分子科学中的基本原理,尤其是结构与性能关系,是如何在药物递送研究和设计中得以体现的.另一方面,药物递送领域的发展也对高分子科学提出了...  相似文献   

5.
系列新型大孔径分子筛骨架结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提出三种包含有五员环的新型(准)笼结构单元 ,并基于这些新型的二级结构单元 ,应用“二级结构 空间群组合法”辅以Σ变换设计了MIR系列属于正交晶系Ibam空间群含有16、20、24、28员环主孔道的大孔径新型沸石骨架拓扑结构。估设了这些新型分子筛结构的晶胞常数以及骨架T位原子及氧原子的坐标参数。然后通过能量最小化 ,确定它们稳定构象的全部晶体结构设计细节以及相应的生成热 ;进而讨论了这些结构的稳定性。通过对比、分析不同结构的生成热 ,得到分子筛骨架结构中插入六棱柱笼会使其生成热降低而使结构更趋稳定的推断。  相似文献   

6.
以新鲜玫瑰花花瓣正面为模板, 采用模板印刷法制备具有微米级阵列凹坑和纳米级沟壑结构的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薄膜, 通过对该薄膜逐级拉伸改变其微观结构的分布; 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了不同拉伸程度下薄膜表面微观结构的变化, 采用高敏感性微电力学天平测试了样品表面微观结构变化过程中水滴的黏附力, 分析了其微观结构分布与水滴黏附性质的关系; 采用接触角测量仪表征不同拉伸条件下薄膜的浸润性. 结果表明, 随着PDMS薄膜被逐次拉伸, 单位面积内的凹坑结构数目减少, 且凹坑逐渐分离, 凹坑的深度逐渐降低, 水滴更容易浸入到凹坑结构中, 因此水滴与薄膜的黏附力急剧增大; 随着薄膜进一步拉伸, 纳米级沟壑结构会随着凹坑的拉伸而不断伸展, 纳米级沟壑结构的面积增加, 纳米沟壑结构诱捕的空气量逐渐上升, 导致水滴与薄膜表面的接触面积降低, 使得水滴与薄膜的黏附力下降; 继续拉伸PDMS薄膜, 纳米级沟壑结构进一步伸展, 水滴逐渐浸入纳米级沟壑结构中, 水滴与薄膜的黏附力缓慢增大, 当水滴完全进入到纳米级沟壑中时, 水滴与薄膜的黏附力达到极大值, 此时继续拉伸PDMS薄膜, 纳米级沟壑结构随着拉伸程度的增加继续伸展, 水滴与薄膜的接触面积稍有减少, 黏附力将有所下降, 直至薄膜被完全破坏. 由此可见, 微米级凹坑结构和纳米级褶皱结构的分布是影响PDMS薄膜对水滴黏附性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计算机辅助有机化合物结构解析ESESOC-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昌玉  许禄 《分析化学》1997,25(4):482-488
简要介绍了有机化合物结构自动解析专家系统ESESOC-Ⅱ及其结构产生器由分子式穷举生成有机化合物结构异构体的基本算法。主要讨论了结构产生器的穷举性、非冗性和有效性问题。  相似文献   

8.
讲述选修课“色彩与物质结构”开设的目的、内容与措施、主要特色以及取得的效果.本课程不仅对提高结构化学的教学效果十分有效,而且对师范生拓宽知识面,提高科学素养,起到了非常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以Cu_2O@HKUST-1(HKUST-1=Cu_3(BTC)2,BTC~(3-)=均苯三甲酸离子)线状核@壳结构为前驱体,通过在碱性条件下原位水解HKUST-1壳、氧化刻蚀Cu_2O核的方法得到了一种新型的、由相互交错的CuO纳米片构筑的、中空管状的超级结构,并研究了其对CO氧化的催化活性。结果表明,这种中空的CuO管状超级结构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56.3 m~2/g)和可观的催化活性,催化剂对CO的完全转化温度为200℃,190℃时转化效率为17.3 mmolCO/(gCuO·h)。  相似文献   

10.
张殷全 《大学化学》2006,21(1):69-72
介绍Armstrong发现单糖环状结构的过程及Haworth对糖环结构的证实和测定工作。  相似文献   

11.
轴向配体在决定血红素蛋白结构和性能方面的作用引起人们的兴趣[1]. 细胞色素c是一个重要的电子传递蛋白, 在天然状态下轴向配体His 18和Met 80与血红素的Fe原子配位. UV光谱和NMR谱显示氧化态细胞色素c配位的Met 80在pH大于9或强外源配体存在时较易被取代[2]. 人们对外源配体配位引发细胞色素c的构象的研究得到一些重要的结构特征[3,4]. 但对整个蛋白溶液结构完整精确的描述和血红素电子结构的研究还很少. 此外, 细胞色素c在重折叠过程中形成组氨酸配位的中间体, 而咪唑能捕获和阻断中间体的形成. 为此, 本文对咪唑-细胞色素c复合物溶液结构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2.
硅锗分子筛因其超大的孔道结构, 在大分子催化反应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硅锗分子筛骨架的富锗双四元环结构单元的不稳定性虽然限制了它们的实际应用, 但却为结构后处理修饰以构建新晶体结构分子筛提供了可能. 本文介绍了硅锗分子筛结构稳固、 结构可控调变和催化应用3个方面的研究进展, 并展望了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挑战.  相似文献   

13.
朱诚身 《高分子通报》1995,(1):40-43,49
本文介绍了我国特有的高分子品种尼龙1010的化学结构,晶体结构和聚集态结构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15.
The open‐framework iron phosphate Fe2lllFe1.5ll,(PO4)3 was hydrothermally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is, IR, EPR, XPS and single crystal X‐ray diffraction analysis. The title compound crystallized in the triclinic, space group P1 with a=0.64724(4) nm, b=0.79651(6) nm, c=0.94229(5) nm, a= 104.447(2)°. β= 108.919(4)°. y= 101.741(4)°, V=0.42302(5) nm3, Z= 1 and RI (wR2)=0.0307 (0.0793). Crystal data were collected on a Rigaku R‐AXIS RAPID IP diffractometer with Mo Ka (γ=0.071073 nm) at 293(2) K in the range of 2.43°<Õ <27.46°. The structure of 1 consists of 19 non‐hydrogen atoms including three and a half crystallographically independent Fe and three P atoms. Fe(1) connects its symmetrical Fe(1A) through bridging oxygen forming a dimer and the dimers are connected by Fe(4) forming an infinite staircase‐like chain. Fe(2) and Fe(3) connect the infinite chains into a layer with bridging oxygen. Layers are interconnected via Fe(4) forming the six‐membered and eight‐membered channel systems.  相似文献   

16.
稀土掺杂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作为一种新型的荧光材料,因其发光性能优异、化学性质稳定以及自发荧光干扰小等优点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如何实现稀土上转换发光性能的可控调节一直是稀土纳米发光材料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简要总结了近年来关于局域结构依赖的稀土上转换发光性能的研究进展,分别从结构设计和晶体结构调节两个方面展开,主...  相似文献   

17.
分级结构纳米材料的液相合成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东凤  牛丽亚  郭林 《物理化学学报》2010,26(11):2865-2876
由于具有多层次、多维度、多组分的耦合和协同效应,分级结构纳米材料的设计合成近年来吸引了广泛的关注.本文从分级结构的三种实现方式,即核壳结构、节型结构和分支结构,分别介绍其液相合成方法进展,并侧重从晶体成核生长和反应动力学等角度对分级结构的形成原理和影响因素进行阐述.总的来说,分级结构材料的构筑主要涉及次级结构材料在初级结构材料上的异质成核生长或两种材料之间的成分交换.其中,材料之间的晶格匹配度、次级结构材料的过饱和度及化学成键情况等是影响二次相成核位点及方式的重要因素,而对晶面能的调控是调节二次相材料生长行为的重要途径.对基于成分交换的合成策略来讲,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是两种材料具有相同的阴离子或阳离子.  相似文献   

18.
熔融反应加工是聚合物改性和制备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此过程中,多数加成聚合物由于受到热、剪切或引发剂作用,通常可原位形成大分子自由基反应中间体.我们系统地研究了如何利用这类大分子自由基调控聚合物分子链的拓扑结构和聚合物纳米复合体系的相结构与界面.然而,某些聚合物大分子自由基,如聚丙烯(PP),受其分子链化学结构决定,在熔融反应条件下非常易于发生降解.研究发现,将可控自由基聚合中调控自由基反应活性的方法应用在熔融反应过程中可以显著抑制PP的降解,促进主反应的发生,在制备长链支化聚合物、调控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相结构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介绍了本研究组近几年来通过熔体自由基反应调控PP体系的链结构和相结构的相关研究工作,如实现PP的长链支化,制备高熔体强度PP;在制备PP/C60 、PP/碳纳米管(CNTs)纳米复合材料过程中,利用熔体界面区域所发生的自由基反应,提高了纳米粒子与PP的界面相互作用,改善了纳米粒子在PP中的分散状态等.  相似文献   

19.
利用X射线衍射(XR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不同MgO掺量的阿利特结构演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MgO掺量为0.5wt%时,T1和M1型共存;当MgO掺量为1.0wt%时,稳定为M1型;当MgO掺量在1.5wt%以上时,稳定为M3型。基于XRD数据计算得到了不同晶型阿利特的伪六方亚晶胞参数,结果显示各晶型的亚晶胞参数值非常接近。通过选区电子衍射(SAED)和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像(HRTEM)对各晶型中的调制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各晶型阿利特中的超晶胞反射斑点坐标均可用相应的线形表达式描述,调制结构可以在HRTEM像中观察到,并以波状衬度的形式展现,其方向平行于亚晶胞中相应的晶面。  相似文献   

20.
超临界二氧化碳处理对聚酯纤维结构及其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DSC、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萨那蒙法对超临界二氧化碳处理聚酯纤维的熔点、表面形态结构、聚集态结构进行测定,并对处理后织物的收缩性能进行了分析探讨。实验结果表明:随着超临界二氧化碳处理温度、压力的提高,聚酯纤维的熔点、熔融热略有增加,纤维表面的低聚物增多,纤维的结晶度增加,取向度略有下降,同时聚酯织物的收缩率增加。预定型处理有助于提高聚酯纤维的热稳定性,降低二氧化碳处理对聚酯织物收缩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