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生物体内的长链不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醇(醛)和长链烯烃等大多具有各种不同的生物活性,具有生长、性吸引、警报和通讯等功能。其活性常决定于化合物中双键的数目和位置以及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比例。近年来,用化学衍生和GC/MS手段确定脂肪酸和烯烃双键位置的工作已大量开 相似文献
2.
3.
4.
5.
6.
7.
含有不同价态的同一元素原子的化合物命名法在有机化合物命名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化合物中存在不同价态同一元素原子时的命名方法,称为λ-标志法(lambda convention)。本法的初议曾发表于1982年,最后修订稿由国际纯粹和应用化学协会的有机命名小组于1983年讨论定稿,并发表于1984年。现节译于下,供国内化学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8.
依据2005年IUPAC颁布的无机物命名法,列举了同素异形体、同核多原子阳离子、同核多原子阴离子、异核多原子阴离子以及含氧酸等常见无机物的新名称,对新命名法的特点进行了分析与总结,着重介绍了加成命名法。 相似文献
9.
10.
目前我国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是以1960年中国科学院编译出版委员会名词室公布的《有机化学物质的系统命名原则》(以下简称“60年《原则》”)为依据。通过近廿年的实践证明,“60年《原则》”,对统一我国有机化合物命名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其本身还存在着不少问题。随着化学学科的不断发展和新的化合物被大量地发现或合成,必须对“60年《原则》”进行修改和扩充,以适应当前需要。为此,中国化学会在1978年年会上,专门召开了“有机化合物命名原则座谈会”,并成立了“有 相似文献
11.
12.
1887,1888年Hantzsch和Widman各自分别创立了含氮五、六员单杂环化合物的命名系统。之后,许多学者补充修订了该系统,直到1957年IUPAC有机化学命名委员会编纂了Hantzsch-Widman系统的修订版作为有机化学命名规则的一部分。后来,单杂环化合物又有了发展,1979年IUPAC决定修订1957年版单杂环命名规则,并提出了单杂环命名的暂定规则。最近,IUPAC有机化学命名委员会综合各方对暂定规则的意见,提出单杂环Hantzsch-Widman命名系统的推荐规则,其要点如下: 1.含氮三员杂环和含氮饱和四、五员杂环词尾命名照旧,废除六员杂环的原词尾 相似文献
13.
14.
利用在双键上~1H、~(13)C、~(15)N和~(19)F不同核的化学位移、偶合常数、弛豫时间以及NOE,研究等取代双键的立体化学和构型,并扩展到其它化合物,如多环、脂环的立体结构研究。偶合常数 ~3J_(H-H) 质子-质子偶合常数在NMR中,相邻C原子上H的偶合用Karplus公式表示。由偶合常数和取代基间双面夹角的关系可导出~反J>~顺J,但亦应考虑除几何 相似文献
15.
16.
17.
碳碳双键催化加氢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近年来碳碳双键催化加氢的研究进展;分别针对以氢气为氢源的催化加氢反应和以非氢气为氢源的催化转移加氢反应进行了分析概括;指出其中催化转移加氢(包括光照下转移加氢)具有反应条件温和且操作安全简便的优势,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8.
称取样品25mg,用正己烷-无水乙醇-三氟乙酸(80+20+0.1)混合溶液溶解并定容至25mL,采用Chiralpak IG色谱柱(250mm×4.6mm,5μm)分离待测物,以正己烷-无水乙醇-三氟乙酸(80+20+0.1)混合溶液为流动相,流量为0.8 mL·min~(-1),采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进行测定,检测波长为210nm。那格列奈的顺式异构体和L-异构体的质量浓度分别在0.024~4.392,0.050~4.040mg·L~(-1)内与其峰面积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分别为0.008,0.015mg·L~(-1)。加标回收率分别在94.1%~99.3%,100%~104%之间,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小于5.0%。 相似文献
19.
20.
由于不同立体异构体的香料在香味上差别较大,则有必要建立一种确定香料中各种立体异构体相对含量的分析方法,以便得到更多所需要的异构体的产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