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焕亮  张平英 《化学教育》2010,31(Z2):219-220
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和能力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熊亚楠 《化学教育》2023,(10):91-98
分析“胶体”教学内容,根据知识特点和学生学情进行教学设计,以实验探究引领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宏微辨析和模型认知的能力,并通过建构的模型进行知识迁移,解释生活和药剂生产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陈争 《化学教育》2005,26(1):37-39
本文以课例“玻璃和陶瓷”为例,分析了以知识为载体建构意义的课堂的建构过程,分析了学生在框架式问题和真实情境中探究知识、建构意义的过程,并对教师和学生的意义建构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4.
骆秀云 《化学教育》2007,28(6):29-30,41,47
以“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一节课的教学案例为载体,阐述了如何创设真实的问题情景和建构性的学习过程,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高级认知能力、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以及通过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和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终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能力。  相似文献   

5.
浅谈建构主义理论与课堂教学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千红 《化学教育》2001,22(1):7-9,37
面对知识的飞速增长,新经济时代已见端倪,如何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改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为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是正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任务。本文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结合中学化学课堂教学实际,就如何设计教学,使学生自主且有效地实现意义建构,提高教学质量,提出了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6.
梁静  蒋荣立  曹景沛 《化学教育》2022,43(18):34-41
为了充分发挥知识的多维教育价值,促进学生发展,基于发现学习理念,以芳香亲电卤代反应为例,将基础知识与前沿文献的引入协同进行,采用问题-发现模式推动学生主动思考,引导学生探究知识的深度、广度、联系度、实践度。实践表明,通过发现学习学生能主动进行知识建构,而对知识完整深刻的处理可促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实现思维训练、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  相似文献   

7.
陈悦  张文华 《化学教育》2020,41(5):53-59
以“分子和原子”3堂同课异构课为载体,阐述了模型素材差异对学生概念认知水平的影响。通过控制变量法以及采用“前测问卷-课堂授课-课后测试-访谈问卷”的研究方法,得出以下结论:(1)教师采用教育的类比模型进行教学更有利于学生对“分子”“原子”概念的建构,采用图像和符号模型进行教学更有利于学生“从微观角度解释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概念的建构。(2)从知识来看,使用图像和符号模型组织教学整体来说能帮助学生对“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建构到更高水平。从建模能力来看,使用图像与符号模型教学更能培养学生的图像识别与描述能力,使用教育的类比模型教学更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空间建模能力。(3)同时使用2种模型进行教学时学生对概念建构的程度最好,概念建构所达到的水平也更高。同时,研究对教材的编写、教师的教以及学生的学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通过“简异”化学实验的创设,增加化学实验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升化学实验教学的探究性,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实现化学知识的系统建构;引导学生理性质疑书本实验,实现化学实验的创新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9.
王红 《化学教育》2010,31(Z1):44-45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指出: 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 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 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 而是主动建构知识。  相似文献   

10.
赵妍  任红艳  戴乐  林雪瑶 《化学教育》2018,39(21):49-53
化学反应速率是高中化学重要的原理性知识。巧妙使用多功能组合U型管设计创新实验,探究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因素,提高学生实验能力,增强学习兴趣。以WWHW认识论思考模型为指导,帮助学生自主建构化学反应速率相关知识,深化学生对化学反应速率知识内容及其科学本质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王屹  贾坷 《化学教育》2004,25(11):19-22
分层次研究性学习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元认知能力进行分类后,将不同层次的学生按一定比例编排分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在自己具备的学习经验的基础上,以问题为导向,通过多种活动,以科学探究的方式,各司其职、互相探讨,积极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系统,达到对知识的深层理解,建立科学概念,养成科学研究习惯,形成自己的科研方法,发展科研能力的一种学习活动.  相似文献   

12.
罗秀玲 《化学教育》2014,35(1):51-53
基于舒尔曼学科教学知识(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简称PCK)概念和科克伦的学科教学识知理论(PCKg),提出在化学师范生教育教学中,应重视化学知识与教育教学知识的整合;引导师范生关注学生的相异构想;培养师范生调控学习环境的能力;重视化学专业师范生PCKg的动态建构。  相似文献   

13.
丁樱 《化学教育》2016,(17):26-29
"二维图"将元素化合价、组成物质的微粒、物质之间的转化整合在一张图中。教学实践证明,建构元素"二维图"用于高一教学,能很好地衔接了初中与高中的化学主要知识,缓解学时压力,促进学生认知发展,实现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拓展了学生创新思维,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做好了准备。建构元素"二维图"为教学过程中渗透化学观念提供了可行性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4.
郑晓明 《化学教育》2019,40(15):23-27
分析了有关九年级化学“溶液”的教研类文献,提出以氢氧化钠为教学主线,在知识之间进行整体性联通,引导学生深度思考,提高多学科知识的整合能力,将多渠道信息融入原有的认知体系进行建构,丰富了认知角度,发展了学生系统、变化的认知方式,呈现了可借鉴的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15.
《化学教育》2010,31(Z2):341-347
一直以来元素化合物的单元教学是以知识的系统性和完备性为教学目标的,然而实际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为此本研究提出了基于学科观念建构的元素化合物单元教学设计,目的在于通过观念建构实现知识的结构化和功能化,进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山东科技版《化学1必修》教材中"硫的转化"单元为例,本研究提出以建构"转化观"为核心的单元教学目标,研究了"转化观"有效建构的2个重要标志,即学生能够自主建构以价态和类别为横纵坐标的二维物质转化关系图,能够利用转化关系及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实现观念的工具化。研究了有效建构"转化观"的教学策略:(1)由整体到局部的策略,即先建构转化关系再利用整体结构指导学生认识重要代表物的性质,实现思维的系统化、有序化和结构化;(2)从自然现象→实验室→工业生产→环境等多角度建构和应用转化关系,以实现知识的工具化;(3)依据各课时教学内容的特点,选择开放程度适当的教学方式,保证教学的实效性。以山东科技版《化学1必修》教材中"材料家族的元素"单元为例,提出了建构"材料观"的单元核心教学目标。具体而言,就是要帮助学生建立从化学的视角认识材料的思路和角度,即认识材料的性能、加工、制备、用途等与物质性质的关系。研究确立了教学的基本思路是:以铝为载体建构基本认识框架,以铝的重要化合物为载体深化认识思路和方法,最后应用该思路和方法认识硅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与相关材料问题。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之上,本研究对单元教学的实效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基于学科观念及方法建构的元素化合物单元教学设计的一般思路和方法:明确单元核心基本观念及思想方法→选择与核心观念相匹配的知识载体→合理分配各部分知识载体的功能→合理设计单元中每一课时的教学情境、问题和学生活动→精心设计课时之间的衔接。  相似文献   

16.
黄学梅  刘建伟 《化学教育》2015,36(17):55-59
随着教师职业的不断发展,教师进行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发展他们的TPACK,化学教师的TPACK主要包括:扎实科学的化学学科知识、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整合目的的统领性观念、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整合的课程资源和课程组织知识、关于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整合的学生理解和学生误解知识、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整合的教学策略和教学表征知识。化学教师TPACK建构的基本策略有:形成TPACK的教学意识、观摩培训、亲自参与教学、提升整合转化能力、多渠道多种方式丰富TPACK资源。  相似文献   

17.
杨青山  叶漫  孙序琼 《化学教育》2022,43(15):51-56
以促进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为目标,以“探究沉淀生成的本质”任务为载体进行探究设计,通过引导学生形成解决碳酸钙沉淀生成的思路方法来构建问题探究式教学设计的模式,旨在培养与提高学生运用平衡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建构起沉淀生成本质的特征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18.
宋歌  王祖浩 《化学教育》2018,39(1):56-62
采用定量、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探究基于高中生概念认知水平的定量化能力水平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建构的定量化能力框架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发展,编制的测量工具经Rasch模型检验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高中生定量化能力呈“U”型分布;数学、化学学科学业水平与学生定量化能力呈显著正相关;中、低能力水平学生在选择题、建构反应题上表现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顾辰茜  程萍 《化学教育》2021,42(3):105-108
“中和滴定”知识有其自身的产生和发展顺序,结合滴定分析法的产生和发展、指示剂的发现、滴定管的发明及改进等史实,能够引导学生认识知识的建构过程,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20.
郑晓明 《化学教育》2021,42(9):35-40
分析了九年级化学“化学方程式”的有关教研类文献,提出在单元复习阶段要基于学科思想系统整合教学内容,以乙醇为教学主线,在知识之间进行整体性联通,引导学生深度思考,提高学科知识的整合能力,帮助学生建构学科观念,呈现了可借鉴的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