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曾经在化学通报1953年4月号上发表了一篇“初中化学教案”,引出同志们不少宝贵的意见,这对我教学工作的改进是有很大帮助的。不过据笔者所知,在目前一些地区还没有发展到“写笔记已不再成为问题了”的状态,所以我愿意在此提出教师在化学教学中的板书和板画问题,并且谈一下我对学生写笔记和绘画的一些体会。是否适当,请同志们多加批评和指正。首先,我反对在上课时写几黑板笔记。很清楚,在有良好而完备的化学教科书、习题集和实验参考书的情形下,不管是按照课本的内容或是在课外补充的材料,让学生再详细地记笔记,都是没有多大意义的。但我也不能同意有了良好的化学教科书,学生就根本不需要再写笔记了  相似文献   

2.
新编高中化学课本比东北版课本增加了复习初中教材并加以补充的第一和第二章,使能与初中课本紧凑地衔接起来,这是适合实际需要的。不过,其中关於化学方程式写法,和根据方程式的计算步骤,我认为还有几点修改的意见,需要提出来和教师同志们共同商讨:  相似文献   

3.
关于在化学教学中写笔记的问题,我曾在“我对初中化学教案的几点意见”一篇文章中,(化学通报1953年10月号)发表了我个人的意见:我认为在化学教学中给同学们写笔记特别是对初中同学是没有必要的,没有多大好处的。最近在1954年12月号的化学通报上,杨作桂同志对笔记问题,提出了另外的意见,他认为“适当地写笔记是可以的”我对杨同志的意见,仍有不同的看法,针对杨同志的意见,我愿再来谈谈这个问题,不正确的地方,希望同志们指正。  相似文献   

4.
在边讲边实验教学中,学生实验占着重要的地位。讲解时用学生的实验结果为根据,逐步推进。但现用高中化学课本中一些实验是不大适合於这个教学类型的:有的装置太繁,时间太长,有的药品用量不合适,实验难得成功,这些应该想法改进;有的应该实验才好进行讲解的,但课本中没有实验方法,只好自己设计。现在将个人改进和设计的一些实验写出,请同志们指正。  相似文献   

5.
在本刊1955年4月号发表了刘泉祥同志“关於高中有机化学教学中的一些问题的讨论”及明同志对该文的商讨两篇文章。现在我发表我个人对这一问题的意见: 第一,关於结构学说在那里引出的问题,我同意明同志的意见,我也认为在绪论中引入是合适的,理由我不再重复。根据苏联1953年里夫琴科(В.В.Левченко)、伊凡楚娃(М.А.Иванцова)、苏鲁维也夫(Н.Г.Соловъев)和费力德(В.В.Фелъдт)等人合著的中学8—10年级化学课本在讲有机化学的一章时,也是把结构学说放在绪论中讲的,而且是在讲了同分异构现象以后,才讲结构学说的,现在把原书编排的次序译在下面:  相似文献   

6.
初中化学课本的第一版是根据苏联奚尤什金(Д.М.Кирюшкин)所著七年制及十年制中学七年级化学教科书(1951年版)编译的、1952年11月出版,在全国范围的中学内已经使用了两年。这次修订时,除了根据“关於初高中化学课本的修订”一文中所叙述的修订原则并参考了最新版的奚尤什金所著七年制及十年制中学七年级化学教科书(1954年版)的若干内容外,还注意到前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关於改进和发展中学教育的指示”中所指出的“中学教育不仅要供应高等学校以足够的合格的新生,并且还要供应国家生产建设以具有一定政治觉悟、文化教养和健康体质的新生力量。  相似文献   

7.
目前元素化学实验主要包括试管试验和无机化合物制备两方面的内容。对于其中占有一定比例的试管试验,学生往往感到枯燥无味,零乱,有的学生认为不作实验也能写报告。难怪,当教师提出要以科研性、探索性态度对待元素化学实验时,许多学生认为是说大话,小题大做。如何改变这种情况,上好元素化学实验课?下面谈谈我们近几年来的想法和做法.  相似文献   

8.
我在参考了物理通报上的关於釷的放射性的文章以后,在讲解放射性这一章时,作了如下的实验:在暗室引导学生从显微镜观察夜光表针的闪光以后,在堂上作了釷的放射性的演示。  相似文献   

9.
读了“关於高中有机化学教学中的一些问题的讨论”一文(见55年4月号化学通报)我拟和刘泉祥同志提出一些商榷的意见。 1.中学时代学生应是全面发展的。就是说,无论是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都应该掌握一些基本的知识,对有机化学也是如此。在高中的教学中,仅不过将有机化学的意义、特征及其主要内容,联系祖国的经济建设及日常生活(如橡胶的合成、淀粉制乙醇)介绍给学生,使学生对有机化学具有基本  相似文献   

10.
Ⅰ.高等学校和中等学校化学教学中存在的基本情况:根据1952年度各高等学校教学中,一部分反映的意见,认为所招收的新生中,成绩优良的固然很多,但成绩太差的还是不少。甚至于一部分新进来的学生,有某些功课,好像还没有经过高中阶段的学习,例如不会写一个简单的分子式或者以为1/5比1/3大,这可说是一点基础都没有。因此在高等学校的教学中,要拿出一  相似文献   

11.
读了许国培、王世显、周芬等同志编的初中化学课本(以下简称新本),发现了很多优点,也觉得有些意见,一并写出来。不妥之处,深望同志们加以帮助。 (一)进一步贯彻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提出了实施基本生产技术教育的任务,使中学化学教学适应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迅速发展,这是新本的一个优点。做为一本教科书的基本要求之一是:“根据学科的性质,充分反映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材料,并把实际材料和相关章节及其原理有机结合起来。”我们的初中课本,过去虽曾注意到这个要求,但每每是讲苏联的材料多,讲我国的生产建设材料少,至于讲述工业生产上应用的一些设备的基本原理的  相似文献   

12.
本刊1955年4月号赵苏生和丁惋如二位先生所写的“关於初中化学铁和其他金属的教学法”一文,基本上是很好的,现在只把我个人的三点意见提出来以供作者和读者的参考,如果有不正确的地方,还希望大家予以指正。 (一)课文第一节铁的物理性质最后一段“把具有磁性的铁加热;它的磁性就逐渐减弱,热到760℃或更高的温度的时候,磁性就会完全消失,可是冷却以后磁性又会重新出现”。而作者写为“但铁受热后磁性减弱,760℃以上完全失去磁性,冷却后也不能恢复磁性”。很容易引起人认为课本是错了。其实课本上的磁性是指铁磁性,铁都具有铁磁性,除铁外,镍和钴以及稀土金属钆在0℃时也具有铁磁性,他们都能被磁体所吸引。但是铁的  相似文献   

13.
张健如 《化学教育》1983,4(3):49-50
为了配合初中化学课本的教学,上海市几位有经验的教师和教学研究人员季文德、刘正贤等同志合编了《初中化学教学参考书》(下称参考书),由人民教育出版社于1983年秋出版,供初中化学教师教学时参考。这本参考书是根据初中化学课本的内容和要求,总结了一些教师的教学经验,结合初中教学的实际情况编写的。  相似文献   

14.
截至发稿时为止,本刊收到了由全国20个省1个自治区的94个城市的读者写来的意见表。这些读者是高等学校师生,高、初中教师和学生,师范和技术学校教师,药学工作者和化验工作者,部队中的文化教师及各方面的自修青年。虽然有一些地区的意见表尚未寄来,我们认为这次读者意见的搜集相当广泛和深入;这些意见是有着很大的代表性的。因此,这些意见的提出,对本刊工作的改进,将起着很大的作用。本刊常务编委会经过慎重地整理归纳,三次讨论了读者的意见,今将初步结果简述於后: (1)关於本刊编辑方针问题,读者有两种不同的意见: 1) 把现有刊物分成“为高等学校”和“为中等学校”服务的两种刊物。这样就可以解决高等学校师生不愿看中学教学栏和中等学校师生看不懂“专论”的困难。 2)同意目前的编辑方针,这样可以使中学教师对高教情况和目前科学发展的方向有机会了解和钻研,加强高等学校和中等学校化学教学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读了本刊1955年6月号刊出的浙江师范学院张若民先生写:“硫酸底制造法一节教材中几个问题的商榷和探讨”一文以後,就我个人对於中学化学教学大纲(草案)的膚浅体会以及对教材内容的初步分析,对“关於教材内容问题”一节,提出下面不同意见,请大家讨论指正。张若民先生认为:“用氮的氧化物制造硫酸”一段,教材内容太简,教学上有困难。认为:从铅室法到塔式法的教材配置,顯然不够完善。而且说、从很  相似文献   

16.
《九年义务教育四年制初级中学试用课本·化学》(山东教育出版社)第一册、第二册共编入45篇阅读材料。这些阅读材料在课文中占了很大篇幅,但由于没有教学要求,升学考试更不涉及其内容,往往被教师忽略。本人认为作为课文的一部分,正文内容的补充,教师应鼓励、要求、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对知识性的篇目,如书写化学式的简捷方法等,教师也可花少许时间进行适当讲述。指导学生在课外看“阅读材料”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好处。一、加强化学学习与社会的联系在阅读材料中,用了一定篇幅介绍了关于水的重要意义、缓慢氧化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利…  相似文献   

17.
胡新懿 《化学教育》1988,9(5):28-31
82年我开始教化学。在教学中发现:清华附中的学生,文化基础知识较好,求知欲较强,有一定的学习能力。但同时存在一些问题:有的学生认为现在处于“知识爆炸”的时期,中学课本里的基础知识学了没有多大用,不安心于中学的基础学习。有的学生认为化学知识零碎,不如数学、物理学科具有科学性和逻辑性,对化学不感兴趣。还有的学生学习中习惯于听老师讲课,老师讲什么,他听什么,记什么,背什么,惰性较大,处于消极被动学习的位置,缺少钻研精神,不会自己获取知识。  相似文献   

18.
还在小学时,学生就从算术课里学习到一些具有名数的问题。到了初中学习物理学时就接触到表示密度单位的量纲(克/厘米~3)。在化学里,是否应该有类似的表示某些化学量的量纲呢? 老实讲,直到今天,在化学教学法上还找不到有关这个问题的讨论材料。好像在化学里对于单位和名数的要求松了些,我们试看一下现行的高中化学课本里有下列的一些写法:  相似文献   

19.
有些教师讲课往往犯平铺直叙、现象罗列的毛病,这样会使学生听讲的情绪消沉,难以造成深刻的观念,更难形成巩固的概念。所以了解学生意见时往往是:“讲过的找不出重点,记不住。”学生的这些意见一部分是正确的。他们要求教师讲课“有重点。”但他们希望的重点是:“老师将一节教材的某一个结论或某一中心问题,用几句话来说明,并让他们划下记号或抄下来。下节课就问这几句话,他们便得五分。……”有些教师迎合了学生的这种心理,认为这种作法是对的。在学生心目中也认为这样讲解是“有重点”了。但这样对学生的思维发展和知识的增长,显然是有害的。现在根据我听课的一个例子,来谈一谈我对教材的系统性和突出教材重点的一点体会。这个例子是讲初中化学“物质不灭定律。”  相似文献   

20.
夏立先 《化学教育》2003,24(10):14-15
对于中学化学教材 ,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处理方式。有的教师是“教化学教材” ,完全按教材规定的内容、结构以及次序等进行教学 ,不敢越雷池一步 ;有的教师则是“用化学教材教” ,只是把教材当成一种蓝本 ,然后根据自己的个性和特长、根据大纲要求和教法、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条件 ,进行发挥、想象、重组和剪辑 ,即进行有创意的艺术加工。我赞成后者 ,并且在自己近 2 0年的教学生涯中进行过积极的探索。下面结合自己的体会谈一谈对中学化学教材的处理艺术。1 重组艺术即打破教材原有的排列顺序 ,进行重新组合 ,从而更适合学生学习。例如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