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综合大学的物理化学大纲中,将热力学和动力学定为该课程的骨干,并且以热力学为主要系统。因此,如何教好这一课程中的热力学基础(也就是热力学的基本定律)一章是在培养将来的化学研究人才上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的。在教学改革以来,笔者在教研组的集体讨论中和教学实践中初步有下面几点体会。写出来请大家教正。(一)关于第一定律的实验根据问题热力学是实验科学,它的几个定律都是有牢固的实验根据的。这一点应该向学生强调指出,但是单强调地指出而不能将第一定律的数学式和它的实验根据用严密的罗辑结合起来,是收不到培养学生唯物主义思想的效果的。我们是这样结合的。首先从历史上找寻恒动机械的失败的经验,来说明能量不能够从无  相似文献   

2.
编辑同志:读了贵刊关于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两篇文章(《熵与混乱度》、《热力学第二定律从物理说法导出数学说法》,1974年第5期),有些看法。这两篇文章毫无批判地向我国读者介绍西方科学家的这些观点,是不适宜的。毛主席早就教导我们,对于一切外国的东西,必须“把它分解为精华和糟粕两部分,然后排泄其糟粕,吸收其精华,……决不能生吞活剥地毫无批判地吸收。”(《新民主主义论》)毫无疑问,对于化学知识方面,我们也应当采取这一正确的方针。克劳胥斯(Clausius)对热力学第二定律所做的片面概括和推论,对于读过《自然辩证法》的同志来说,是熟悉的。恩格斯尖锐地指出:“克劳胥斯的第二原理等等,无论以什么形式提出来,都不外乎是说:能消失了,如果不是在量上,那也是在质上消失了。熵不可能用自然的方法消灭,但可以创造出来。宇宙钟必须上紧发条,然后才走动起来,一直达到平衡状态,而要使它从平衡状态再走动起来,那只有奇迹才行。”(《自然辩证法》261页)克劳胥斯不承认自然界运动形式的质的多  相似文献   

3.
热力学是研究能量转化规律的一门学科。如果说热力学第一定律确立的是能量不灭的准则,热力学第二定律确立的则是一个用能量效应来判定热力学过程方向性的准则。这两个最基本的准则构成了热力学规律的核心。认真考察一下学科发展史,对这两个基本规律是在生产实践基础上发展和总结出来这一点应该没有任何疑义。产业革命,蒸气机的发明(1769年,以瓦特为  相似文献   

4.
本年“化学通报”第5期“問題討論欄”周乃扶同志所写的“化学反应与能”一文中,有兩点有問題的地方似应指出如下: (1)在60頁左欄21行起,作者說“必須具有一定能量的分子相碰撞时才能反应,这些分子叫做活化分子,这一定能量(……)叫做括化能”。这意味着活化能是一个活化分子的  相似文献   

5.
在本年1月间全国中学教育会议的决议中指出:“教学改革应以教学内容的改革为中心,相应地改革教学方法。”所以本刊编辑是循着这一原则来工作的。燕同志对本刊的意见基本上是正确的,但举例只是思想性中的一种。在加强思想性教育方面,还应包括政治思想,如爱国主义教育,国民经济建设等。唯物主义世界观,唯物辩证思想方法,即说明科学的认识过程。希望本刊读者注意这方面的问题,把自己的经验介绍出来,即使是不成熟的亦可提出讨论,共同研究。  相似文献   

6.
热力学第二定律是一条自然规律,它是于1850年和1851年由克劳胥斯和开尔文分别在卡诺循环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克劳胥斯说法是:“不可能把热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而不产生其他影响。”开尔文说法是:“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取热使之完全变为有用的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这两种说法意义相同,只是表述形式不同。一百多年来,还没有发现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事例。在建立热力学理论体系的过程中,出现了“宇宙热寂说”。1865年克劳胥斯提出了“宇宙的熵趋于极大值”的荒谬结论。1867年他进一步说:“当熵达到它的最大值时,宇宙就不可能再发生任何大的变动,将处于某  相似文献   

7.
1956年12月号登载了,山东师院单象荪同志,所写“如何装置实验用隔膜电解槽”。我以为其中不符合实际的,根据实验证明提出下列几点意见。 (1)实验过程,由于木盖及隔膜旁边软木,受了食盐水浸蚀膨胀,实验结束,无法拿出清洗仪器,甚至损坏坡璃筒及所镶软木之处,这是实  相似文献   

8.
(一) 自从”关於相规的推导法的一点补充意见”一文在本年化学通报1月号发表后,我们非常高兴地读到了华保定同志所提的,关於“体系中任一组分在体系的各相中是否都存在”这一问题的讨论意见。华同志的意见实际上接触到一个更为重要的问题,即是否足够注意“热力学理论的宏观性质”的问题。因此,先把这一问题提出来谈一谈,我想一定会有许多同志感觉兴趣的。我们知道相规是热力学的一部分,而热力学是一种宏观理论。在热力学中所用的描写物态的变数和函数都是宏观量。从分子运动论看来,也就是从微观方面看来,这些宏观量都是平均数,都是统计  相似文献   

9.
讲过化学通报1956年,10月号关于“初三化学绪言教法的研究”一文以后,我对此有不同的看法,提出来跟胡国华同志商榷。原文“这一课的好坏就直接关系到同学们以后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态度”,能够想到这一点是对的。至于如何达到这一点,使同学们树立正确的科学兴趣和学习态度,为学好化学这门学科打下基础,则需要有切合学生知识水平的教学活动。奚尤什金的教学法指出“在开始化学教学的第一堂课里,即使是很小的失败,也可能使教师以后的教学工作发生很大的困难。但是,反过来、内容丰富和组织得很好的课,却能巩固和发展学生对化学的兴趣”。根据这一点,胡同志这一课的教学是难以达到的,表现在如下的几方面: (一)从这课的目的“是通过世界是不停的永恒  相似文献   

10.
Ⅱ.关于化学概念和其他教材的科学性问题一、第一章 1.关于物体由物质构成的问题第一节里提出的“自然界里的一切物体都是由物质构成的”这一命题显然是不合逻辑的。“构成一词只能用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上,不能用在种概念从属于类概念的关系上,更不应用在“体”和“质”两个范畴(类概念)上。物质的存在必占有空间,既占有空间,就具  相似文献   

11.
东北版初中化学教材与过去旧教材有显著的不同,只就基本定律而言,它有着简明的科学系统。旧的教材关於“物质不灭定律”的说明,只介绍一些固体或液体的化学变化前後重量不变的实验,有些则仅略述关於燃烧腊烛的实验,但均语焉不详,有些甚至连实验也不做只简单地叙述一下定律的条文罢了。因此,便造成学生的教条学习死记定律的不合理现象,对定律的真正意义了解得不彻底,遇到具体的事例便解决不了。而这本书对基本定律的说明与实验,只要是用过这部书的教师都会感到它的优  相似文献   

12.
熵与混乱度     
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随着蒸气机的发明,工业生产迅速发展起来。人们开始研究如何充分利用热能来推动机器做功。能量互相转换的等当量实验奠定了热力学第一定律,它排除了人们想制造第一种永动机的幻想。但是可以利用的能量必须以功的形式出现,因此就提出了问题:是否可以把全部热量都转化为功而使能量的利用效率达到最充分呢?对热机的理论研究打破了这种幻想。它指出热功转化中存在着一定的方向性,即热不可能全部转化为功,除非在环境  相似文献   

13.
读了本刊1961年第7期中刘玉栋同志写的“关于实验室天平的调整修理方法的补充”一文,有如下几点不同意见和补充。1.文中第一部分谈的“感量过大或过敏问题”,这样的标题提法是不太恰当的,因为“过大”和“过敏”实际上是一个意思,“过大”是指灵敏度过高(也就是感量过高)。“过敏”同样是说灵敏度高,因此与下文的调整方法就不符合了。正确的提法应该说:“感量值过大或过小”,这里“过大”是指根据计算感量公式  相似文献   

14.
我们读过各同志对东北版化学教科学中问题的讨论及有关意见後,在教学上获得了很大的帮助,希望能继续发表意见讨论问题,以助我们的教学改革;我自去年暑假後才用东北版的教本,高中化学的第三册,还未见面,仅把对一二两册中的一些不完整的意见,提出来与大家研究,不妥之处,还请指教。 1.在第一册十八页中:“酸酐就是与水作用能生成酸的氧化物”及一二九页中“一氧化碳和水不能化合所以它不是酸酐”都说明酸酐一定与水化  相似文献   

15.
在初中化学第二章第八节“物质不灭定律”这个题目里,教本上用氯化铁和苛性钠为材料。但这实验只说明“两种溶液进行反应而生成沉淀,反应物的总重量等于生成物的总重量”。而教本上例举的硷式碳酸铜锻烧的实验是不适宜作演示材料的。而大纲(修订草案)里指出的:“硫或磷在密闭容器里燃烧,在燃烧以前和燃烧以后容器和容器里所含物质的总重量不变”。这一内容作为演示材料也不够好。为了比较好的证明物质不灭定律,我用稀盐酸和大理石作用,生成的二氧化碳气用苛性钠(或苛性钾)溶液吸收。装置如图。用时将分液漏斗的盖盖好,整套装置(包括仪器和  相似文献   

16.
《化学教育》1987年第3期第35页,介绍了张克梅同志的“也谈压强对化学反应速度影响的实验”一文。笔者读后,并经重复实验,认为文中的实验原理、实验现象和结论均存在某些问题,现将自己的看法提出来和有关同志商榷。一、关于实验原理原文中的实验原理是在等容、等温和参加反应的气体体积恒定的条件下,通过改变不参加反应的空气的体积而使体系压强改变的方法来说明压强改变对反应速度的影响的。  相似文献   

17.
编辑同志:《化学通报》自1975年第4期开展批判反动的“宇宙热寂说”、讨论热力学第二定律以来,发表了一些用唯物辩证法批判自然科学领域中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文章。这是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占领自然科学阵地,在科技战线实行无产阶级专政的重要任务,也是对邓小平及其在科技界的代理人大刮右倾翻案风、推行修正主义科研路线的迎头痛击!为了把这一革命大批判深入地开展下去,提出几点不成熟的意见和希望,供编者和作者参考:一、讨论中存在的一个明显的分歧,是“热寂说”与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关系问题。有的同志认为,热力  相似文献   

18.
新编的高中化学课本已在本年八月间开始供应,为了帮助教师同志研究新教材和联系旧教材,我把我们在编辑当中所遇到的几个问题的解决方法和解决这些问题的有关实验等介绍出来以供参考。这篇所提供的材料在教学上不一定完全适用,有不妥当的地方,希望大家指正。 1.定组成定律的证明在一般化学实验书籍中,介绍证明定组成定律的实验很少。我们证明时是采用了铜粉和氧气的化合反应。把极细的铜粉放在坩埚里,用酒精喷灯加强热,就生成黑色氧化铜。实验的秤量结果(几次实验中的一项记录)如下:  相似文献   

19.
读了《化学通报》1974年第2和第5期刊载关于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三篇文章,很受启发,感到这确是值得讨论的问题。这里,试谈我们对于《热力学第二定律从物理说法导出数学说法》一文(以下简称《说法》)的看法,来共同讨论。《说法》一文向我们介绍了“公理式热力学”在热力学第二定律方面的主要内容,并认为这一“导出”工作“推进宏观的热力学第二定律到完善阶段”。其实,这种“导出”工作只是用逻辑推理的方法,把“物理说法”的物理内容抽去,使剩下“几何学中公理的形式”,即“数学说法”。这是“公理式热力学”的要求。该文那样说,实际上就是说,“公理式热力学”是宏观的热力学的完善阶段。这种观点我们认为有认真讨论的必要。  相似文献   

20.
读了贵刊(1988.5)林昌必同志关于“同素异形体互变是化学变化吗?”一文后,笔者受益非浅,同时对该文所作的“……同素异形体的互变应是化学变化”这一结论持有不同的意见,特提出与林昌必同志商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