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含介晶单元的反应性增韧剂改性环氧树脂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合成了既含聚乙二醇醚(PEG)柔性链、又含刚性液晶结构单元的活性增韧促进剂(LCEUPEG),对其促进环氧树脂/双氰双胺体系的固化反应活性、反应机制;增韧剂的用量与动态力学性能、冲击性能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LCEUPEG对E-51/dicy固化体系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能有效的降低固化反应活化能及固化反应温度;改性体系的冲击强度较单纯的E-51/dicy体系提高3~7倍;模量较未增韧体系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2.
该文合成了一种既含聚醚柔性链又含介晶结构单元的环氧树脂改性剂LCEU(PEG),用其改性环氧树脂/双氰双胺(E-51/dicy)固化体系,对改性体系的动态力学行为和冲击性能作了研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试样断裂面的形态结构进行了观察,并探讨了体系的形态结构与动态力学行为、冲击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改性体系断裂时产生大量应力条纹,断裂面呈微观两相网络结构,为韧性断裂。  相似文献   

3.
本文合成了既含聚醚柔性链、又含刚性介晶结构单元的活性增韧剂(LCEUPEG),用其改性E-51/dicy固化体系,系统研究了增韧剂中柔性链分子量与改性体系动态力学性能、冲击性能之间的关系。动态力学分析表明:改性体系的100℃以下的模量没有降低,并且随LCEUPEG中柔性链分子量的降低而略有升高;Tg随LCEUPEG的加入而略微降低,随改性剂中柔性链分子量的降低而略微增大。冲击实验结果表明:当LCE  相似文献   

4.
该文合成了一种既含聚醚柔性链又含介晶结构单元的环氧树脂改性剂LCEUPEG,用其改性环氧树脂/双氰双胺(E-51/dicy)固化体系,对改性体系的动态力学行为和冲击性能作了研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试样断同的形态结构进行了观察,并探讨了体系的形态结构与动态力学行为,冲击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改性体系断裂时产生大量应力条纹,断裂面呈微观两相网络结构,为韧性断裂。  相似文献   

5.
聚醚多元醇对环氧树脂的增韧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力学性能、热性能以及扫描电镜等方法研究了聚醚多元醇对环氧树脂-酸酐体系的增韧效果。结果表明:聚醚多元醇在环氧固化过程中分相析出,呈现出较好的增韧效果;在环氧-酸酐体系中,大分子量聚醚多元醇的增韧效果不如小分子量的;而由环氧乙烷封端的聚醚多元醇,由于含有与环氧树脂相容的聚环氧乙烷(PEO)链段,分散相与环氧母体间能够形成良好的界面作用,也体现出良好的增韧效果。  相似文献   

6.
合成了含不同分子量柔性间隔基的扩链脲,并对其与双氰双胺共同固化环氧树脂体系的反应活性,抗冲击性能,动态力学性能,形态结构及贮存性能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含分子量为400的聚乙二醇柔性链的扩链脲/双氰双胺/环氧树脂固化体系的抗冲击强度较单纯双氰双胺/环氧树脂固化体系提高了7倍左右,其冲击试样断面电镜归咎呈韧性断裂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合成了一系列既含环氧丙烷聚醚(PPG)柔性间隔基、又含刚性介晶结构单元的端脲基活性改性剂(LCEUPPG),并对其改性环氧树脂E 51/双氰双胺(E 51/dicy)体系的固化反应活性、改性剂含量对增韧体系动态力学性能及冲击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LCEUPPG的加入对固化体系具有明显的增韧作用,冲击强度提高了3~7倍;其对E 51/dicy固化反应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可使固化反应表观活化能(Ea)降低50~70KJ/mol、固化温度降低30~40℃;体系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略有下降,但模量基本不降低或略有升高;β 转变向低温方向移动.  相似文献   

8.
合成了含不同分子量柔性间隔基的扩链脲(Ui),并对其与双氰双胺共同固化环氧树脂体系的反应活性、抗冲击性能、动态力学性能、形态结构及贮存性能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含分子量为400的聚乙二醇柔性链的扩链脲/双氰双胺/环氧树脂固化体系的抗冲击强度较单纯双氰双胺/环氧树脂固化体系提高了7倍左右,其冲击试样断面电镜照片呈韧性断裂的特征。扩链脲的反应活性基本不受分子中聚乙二醇链段分子量的影响。环氧树脂/扩链脲/双氰双胺体系在50℃下贮存期可达1~2天。  相似文献   

9.
聚醚扩链脲增韧环氧树脂体系的冲击性能及其断裂面形态结构  相似文献   

10.
合成和表征了含有介晶结构单元的单环氧官能团化合物4-(4'-甲基基苯甲酰氧基)苯基缩水甘油醚(MPEP),以一定比例的MPEP加入到环氧树脂E-51/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DDM)固化体系,获得了一系列在高分子链上悬挂介晶结构单元的固化网络结构,并对其动态力学行为进行了表征,侧链上介晶结构单元的引入使固化体系的交联密度降低,链段柔顺性增加,表现为与未加MPEP的体系相比,含有介晶结构单元的体系的玻璃化温度和动态模量下降,而且MPEP的加量越大,玻璃化温度和动态模量下降幅度越大.  相似文献   

11.
在系统研究含介晶基团的高聚物LCEUPPG增韧环氧树脂E 51/双氰双胺(dicy)固化体系固化反应活性、反应机制、动态力学行为及冲击性能的基础上,以扫描电镜(SEM)为手段,对材料断裂面的形态结构进行了研究,并对体系的形态结构与动态力学行为、冲击性能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改性后材料断裂面的形态均呈微观两相网络结构,明显不同于未改性体系,正是由于两相网络结构的存在,导致了改性体系的冲击强度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12.
合成了一系列含不同分子量聚环氧丙烷 (PPG)柔性间隔链的扩链脲 ,系统考察了扩链脲改性环氧树脂E 5 1/双氰双胺 (dicy)固化体系的固化反应活性、动态力学行为、冲击性能和断裂面形态结构 ,并对体系的冲击性能、形态结构与动态力学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结果表明 ,改性体系固化反应活性明显提高 ,固化反应表观活化能降低 ,固化反应峰顶温度从 190℃降低至 14 0℃ ,固化反应的表观活化能由 14 5 5kJ/mol降至 70~ 80kJ mol;改性体系冲击强度明显提高 ,其中所含PPG柔性链分子量为 10 0 0的扩链脲改性的E 5 1/dicy体系冲击强度较未改性的E 5 1/dicy体系提高了 8倍 ,其冲击试样断裂面的形态具有明显的韧性断裂特征 ,微观两相网络结构的存在导致了改性体系冲击强度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3.
合成了一系列既含环氧丙烷聚醚柔性间隔基,又含刚性介晶结构单元的端脲基活性改性剂,并对其改性环氧树脂E-51/双氰双胺体系的固化反应活性,改性剂含量对增韧体系动态力学性能及冲击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4.
合成了含聚乙二醇柔性问隔基的扩链脲(Ui),并对其与环氧树/二苄胺混合体系的反应活性、贮存性能、动态力学性能及抗冲击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环氧树脂/扩链脲/二苄胺混合体系在323K下贮存期可达40h,其固化物抗冲击强度最高可达55.8kJ/m2,较环氧树脂/小分子取代脲(U0)/二苄胺混合体系提高近5倍.  相似文献   

15.
Bailey发现螺环原酸酯和螺环原碳酸酯等单体在阳离子引发剂作用下进行双开环聚合反应时,伴随着体积膨胀[‘j.这一现象引起了高分子材料学家的极大兴趣,因为树脂固化时产生体积收缩,会使树脂材料内部产生收缩应力,是导致材料力学性能下降,使用寿命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例如,用不饱和螺环原碳酸酯改性的某种补牙材料与牙的粘接力比不含螺环原碳酸酯的大一倍,并且改善了冲击强度而不改变模量.更为重要的是,由于体积稍微膨胀,补牙材料与牙齿间无缝隙,从而消除了在缝隙中繁殖细菌的可能性,达到既结实又卫生的目的【‘].利用螺环…  相似文献   

16.
以羟基封端的二甲基甲基乙烯基(硅氧烷与聚硅氧烷)(C=C—PDMS—OH)为接枝主链 ,将单氢化端基二甲基硅氧烷(H-PDMS)作为接枝支链,通过卡斯特催化剂催化二者间的硅氢化反应形成具有瓶刷结构的柔性主链(Brush PDMS-OH)。 再通过三甲氧基硼氧六环(TMOB)的动态交联和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扩链剂(IPDI)的稳态化学交联,制备主链带有支化链的冲击硬化材料(Brush Impact Hardening Polymer,B-IHP)。 通过核磁共振波谱仪(NMR)、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和流变仪等测试手段对材料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 结果表明,B-IHP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冲击硬化性能,拉伸强度达到9.8 MPa,冲击硬化值达到3500以上。 B-IHP具有良好的自愈合性能,愈合效率可达95%以上,愈合时间仅为6 h。 该柔性主链的支化结构可以明显降低主链发生链缠结的相对分子质量阈值,提升材料的冲击硬化性能和自愈合能力。  相似文献   

17.
利用丙烯酸酯橡胶(ACM)提高热固性环氧树脂(EP)的韧性,系统研究共混体系固化条件对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固化前环氧树脂与丙烯酸酯橡胶在整个组成范围内为均相体系,固化过程中两组份分子量不断增大,部分组成环氧树脂/丙烯酸酯橡胶共混体系(80/20及50/50)发生反应诱导相分离现象(RIPS).在发生反应诱导相分离的体系中,分相后的环氧树脂和丙烯酸酯橡胶两相彼此包含对方的组分,是一种不彻底的相分离.同时,固化后材料的结构与性能强烈依赖于所用固化条件(包括固化时间、固化温度及固化剂含量等).因此,可以通过调节体系固化条件实现对环氧树脂/丙烯酸酯橡胶共混体系结构和性能的调控.  相似文献   

18.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时间分辨光散射(TRLS)研究不同分子量的氟碳链封端聚醚酰亚胺对改性环氧树脂的相分离的影响. 结果表明, 氟碳链端基的引入, 由于低表面能氟碳链封端聚醚酰亚胺的阻隔作用, 而使相分离速度降低, 相结构演变时间缩短, 固化后的相结构相间距缩小. 随着氟碳链封端聚醚酰亚胺分子量的增加, 相结构由分散相转变为双连续相. 因此可以通过改变聚醚酰亚胺的端基及分子量调控相结构.  相似文献   

19.
氨基聚硅氧烷对改性环氧树脂的形态与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将带有N-(β-氨乙基)-γ-氨丙基侧基的聚二甲基硅氧烷与环氧树脂共混,制备了聚硅氧烷改性环氧树脂固化物。研究了氨基聚硅氧烷的氨基含量对改性环氧树脂的形态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环氧树脂固化物的形态与性能主要依赖于氨基聚硅氧烷的氨基含量,在环氧树脂中引入适宜氨基含量的氨基聚硅氧烷,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其模量,提高其柔性,并可明显改善环氧树脂的表面性能。  相似文献   

20.
有机硅改性环氧树脂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用氨基硅油和双酚A型环氧树脂为原料合成一种新型的环氧树脂。研究了不同反应时间、不同反应温度以及不同氨基硅油含量对改性环氧树脂性能的影响,用热重法对改性树脂的耐热性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用工业产的氨基硅油合成的改性环氧树脂同样具有良好的韧性和耐热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