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评价一堂课的关键要看是否进行了有效教学.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  相似文献   

2.
一直以来,课堂例题教学最盛行的方式是:以知识为中心,过分注重方法和体系的完备性,却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既有水平和认知,直接导致了课堂容量偏大,满堂灌等现象的盛行.同时,为了提高学生成绩,教师采用大量补课以及题海战术等方式,试图让学生在不断机械重复中掌握新的知识和方法.这样的教学方式是低效甚至无效的,长此以往,教学就形成了恶性循环: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也学得很吃力,并越来越感到数学很枯燥乏味,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相似文献   

3.
有效教学是指教学有效益,学生有收获.课堂中,不论教师讲得多么卖力,课堂设计得多么完美,若学生一无所获,那就属于无效教学.因此,课堂中学生的获得、发展与进步是用来衡量教学有效性的标准.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课堂的有效教学成了万众瞩目的焦点.鉴于此,笔者就执教过程中的一些实践经验,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课堂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主阵地,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如果学生在接受信息中有障碍的话,就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我们在平时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种现象:学生的学习思维跟不上教师的教学思维,也就是平常所说的“跟不上”,即“思维滞后现象”.进而出现了课堂气氛沉闷,学习效率低下的现象.只有师生互动协调,配合默契才是理想的课堂,不然,教师讲得再好,也是“急水未能满盆”.如何处理和解决好这个问题,使学生思维和教师思维很好的链接起来,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一个关键.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相似文献   

5.
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教师要教得好,学生要学得好,教是为了学,离开了学就谈不上教。但是传统的课堂教学却单纯地强调了“教而”忽视了“学”,把教学活动仅仅看成教师的活动学生缺乏必要的活动,即使有学生活动,也不过是做做练习而已,这与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要求是不相符合的。  相似文献   

6.
数学教学中如何体现师生的双主体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 问题的提出长期以来 ,对数学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地位和作用存在模糊的认识 .一种是把教师视为教学过程的主体 ,学生则是客体 .认为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领导、统帅 ,具有绝对权威 ,教什么、学什么、怎样学完全由教师确定 ,学生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 ,学生失去了向教师咨询 ,与教师交流合作的机会 .尽管教育界也一直在讲学生不仅是教育的对象 ,也是教育的主体 ,但在教学过程中的一系列主要做法未得到真正体现 ;另一种是把学生视为教学过程主体 ,教师则是客体 .持这种观点的人 ,认为教学中无须教师构造、组织、交往活动 ,无须教师引导、…  相似文献   

7.
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是教,一个是学.教就是如何引导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将学生的热情和求知欲融入到课堂的学习氛围中;学就是有目的,有方法,有条件的参与探索知识的生成过程,质疑、拓展、应用、归纳、总结提升;无论哪一方面都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设计如何,更直观地说就是体现在教师的题组设计上.  相似文献   

8.
董加礼 《工科数学》1998,14(2):100-101
记得在50年代,我国的某些高中为配合牛顿力学的教学,组织观看前苏联的有关教学影片,效果很好,在大学学习数学以及后来长期从事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常为没有类似的教学片观看而感到遗憾,几十年来,国内高校数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变化不大,形式单一,学生学得吃力,教师教得辛苦.这种现状不改变怎么行。  相似文献   

9.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强调重新定位"教"与"学"的关系,意在打破传统教学中教的主导作用和主体地位,实现有效教学.我们不难看出,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不应是用教师的教来决定学生的学,而应是用学生的学来决定教师的教.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数学习题讲评课教学,往往都是以教师讲题为主,解题思路由教师讲解,解题过程由教师展示,学生只能充当听众.教师以自己思维取代了学生的思维,把自己认为最好的方法“灌输”给学生,这样的结果是学生做得多,教师讲得也多,但是不少学生在遇到同类或相似的题型,甚至是原题时,还会出现错误.教师此时不禁感叹“现在的学生怎么这么难教呢?”其实问题不在学生,而在于我们老师,一味儿地“灌输”只会让学生没有自己的见解,扼杀了学生的独立思考,不利于学生思维  相似文献   

11.
管恩臣 《中学数学》2012,(13):24-25
中学数学教材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教学难度较大,涉及已学知识较多.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很难形成互动,往往会出现教师拼命启发,学生无动于衷,教师讲得多,而学生动得少的满堂灌现象.显然这不符合新课程理念,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布置预习作业,化解了课堂难点,使原本难讲解、难接受的教学内容得以轻松完成.教得轻松,学得愉快,教与学的矛盾得到较好统一,让教与学走得更近了.  相似文献   

12.
我们都知道,数学是指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活动的过程,"学"是"教"的目的与归宿,"教"必须以"学"作为基础和前提.在"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明确教学目的,安排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程序,选择教学方法,都取决于数学教师的课堂指挥.在课堂教学的双向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二期课程改革的实施,对我们数学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强调"学生——学习主体"的同时,必须强化教师的主导作用.那么教师  相似文献   

13.
设计提问的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世球 《数学通报》1999,(12):31-33
设计提问是用疑问的形式提出问题,明知故问,以引起学生的思考.数学教学中教师所设计的提问就是教师在备课时要提出哪些问题?先提问什么?后提问什么?这些问题之间有什么内在的联系?有些人说建造高楼大厦要设计,建筑某项工程要设计,教学提问又不是搞工程建筑,提问要事先设计什么?其实不然.建造楼房与教学育人在事先设计上是有共同之处的.楼房要建造得美观大方,节约开支,坚固耐用需要事先设计,教学育人,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要使学生的语言表达、逻辑思维等得以不断提高,也需要事先设计.提问(主要指课堂提问)如果运用得好,既能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  相似文献   

14.
王燕萍 《中学数学》2012,(20):54-56
新改革的不断发展给教学工作带来了新的生机,也使得教学工作在不断的完善和创新中谋取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我们知道,传统的教学存在着诸多问题,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方式落后,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和热情,教师的教学水平在很长一段时间都停滞不前.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多以教师为主导,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教师"教多少",学生就  相似文献   

15.
有效教学是指在符合时代和个体积极价值建构的前提下其效率在一定时空内不低于平均水准的教学.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后,引起了世界各国教育学者的关注.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  相似文献   

16.
在参加一次地市级中学"赛课"活动中,笔者对其中课题为"对数的运算性质"的两节课给予了特殊关注.活动结束之后,笔者收集了相应的课堂视频实录,进行了深入研析.1指导教学的基本思想数学教学首要的问题是"教什么"和"怎样教",具体而言是指教学生"学什么"和教学生"怎么学"以  相似文献   

17.
汤炳兴  叶红 《数学通报》2012,51(2):12-15,11
数学教学案,是在教师启发引导下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数学课堂学习方案.它突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同时又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传统意义上的教案或学案比较,突出了导与学的有机结合.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探索、尝试编写了  相似文献   

18.
王春苗 《中学数学》2022,(17):79-80
<正>有效教学是指教学效率高于平均水平的教学,它以学生的需求为教学的核心,从关注与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等方面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与核心素养.效益是它的核心,指经过一定方式的教学,学生在知识与技能等方面所获得的发展与进步.缺乏效益的教学属于无效教学,不论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中付出多少时间与精力,只要没有获得进步与发展都属于无效教学.1有效教学的理念上世纪受实用主义哲学的影响,人们逐渐意识到数学学科也属于科学的范畴.它不仅具有科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问题导学是指教师通过创设特定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时主动获取知识与技能,从而发挥其学习主动性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课堂教学模式. 实施问题导学是把课堂的焦点由"教师教得怎么样"转向"学生学得怎么样",即将"教"为重心转换为"学"为重心,促进教师由"传授"转换为"导",学生由"听受"转换为"学".它真正提高了学生作为受教育主体的能动性,从而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20.
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过程的教学.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一个坏老师奉送给学生真理,一个好老师则教学生发现真理."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反复强调: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