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溶剂挥发法合成了锌配合物[Zn(Hppo)2(ppo)Cl](1),Hppo=5-苯基-3-羟基吡唑,利用元素分析、FTIR以及X射线衍射法对配合物1进行表征。晶体结构显示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P21空间群。检测了配合物1对肝癌细胞HepG2、Hep3B和Huh7的细胞形态与细胞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配合物1对肿瘤细胞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以取代苯肼盐酸盐为原料,通过Vilsmeier-Haack,Biginelli和Knoevenagel等多步反应合成了9个含有吡唑取代基的噻唑并[3,2-a]嘧啶衍生物,并利用IR,1H NMR,13C NMR,ESI-MS和HRMS对目标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测试了目标产物对人前列腺癌PC-3细胞和人肝癌Hep G2细胞的体外抗增殖活性,部分化合物表现出了较好的生物活性,其中化合物5b,5c,5g和5i对PC-3细胞的抗肿瘤活性优于阳性对照药5-氟尿嘧啶,IC50值分别为29.98,27.69,26.36和12.56μmol/L.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化合物5i能够诱导PC-3细胞凋亡,并使其周期阻滞在G2/M期.  相似文献   

3.
新型吡唑Schiff碱及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和抑菌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3-氨基-4-氰基吡唑和芳醛为原料合成了10个新型吡唑Schiff碱及铜(II)、镍(II)、锌(II)、钴(II) 4个金属配合物. 用元素分析, IR, 1H NMR及单晶解析表征了Schiff碱及金属配合物的结构. 测定了Schiff碱及金属配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和绿脓杆菌的抑菌活性. 生物活性研究表明, Schiff碱及金属配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绿脓杆菌都有较好的抑菌效果, 其中铜(II)和锌(II)配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活性最好.  相似文献   

4.
利用焦磷酰氯(P2O3Cl4)和DMF为Vilsmeier-Haack试剂,与2,3,3-三甲基-3H-吲哚反应生成二甲酰化中间体化合物,再与肼衍生物反应生成系列吡唑环桥连简约型长春碱类似物2a~2m.目标化合物的结构均经1H NMR,13C NMR和HRMS确证.初步的抗肿瘤活性数据表明,在50μmol/L的浓度下,大部分目标化合物对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estrogen-positive)和人肝癌细胞株(Hep G2)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其中2f和2j抗肿瘤作用较强,它们对MCF-7细胞株的存活率分别为28.0%和21.4%;而对Hep G2细胞株的存活率分别为31.6%和34.0%.  相似文献   

5.
N-烷基-1,10-菲咯啉2-甲胺La(Ⅲ)配合物的合成及抗癌活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合成和表征了甲基、乙基、丙基、丁基和苄基N-取代1,10-菲咯啉2-甲胺衍生配体及其镧(Ⅲ)配合物. 研究了配合物对HL60人白血病、PC-3MIE8人前列腺癌、BGC-823人胃癌、MDA-MB-435人乳腺癌、Bel-7402人肝癌、Hela人宫颈癌共6种瘤株的体外抗肿瘤活性及其与DNA的作用方式. 结果表明, 该系列化合物对实验的6种瘤株均具有不同程度的生长抑制作用, 其中配合物L5LaL5对MDA-MB-435人乳腺癌和Bel-7402人肝癌的抑制效果较好, 对Bel-7402人肝癌和Hela人宫颈癌的抑制效果优于顺铂. 其作用机理可能是配合物以部分插入方式同时伴随共价和静电与DNA发生作用, 影响其基因调控与表达, 进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 最终导致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6.
桑色素及其配合物与DNA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桑色素 (Morin)是黄酮类化合物 ,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 [1] .前文 [2 ] 以桑色素为配体合成了 6种过渡金属的配合物 ,并研究了这些配合物与配体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作用和抗肿瘤活性 .研究表明 ,配合物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作用明显高于配体 ,桑色素合铜 ( )和桑色素合锌 ( )配合物对 Hep- 2 ,BHK- 2 1和 HL - 6 0癌细胞瘤株的抑制作用强于配体 .配合物具有比单一有效成分更显著的药效 [3 ,4 ] .本文采用荧光方法和电化学方法研究了桑色素和抗肿瘤活性较强的桑色素合铜 ( )、桑色素合锌 ( )与 DNA在生理条件下的相互作用 ,试图…  相似文献   

7.
王京  张磊  姚其正 《合成化学》2014,22(6):730-733
以4-甲氧基苯乙酮为原料,设计并合成了7个新型的含1,3,4-噁二唑的吡唑类化合物(7a~7g),其结构经1H NMR,IR和ESI-MS表征。并用MTT法测定了7a~7g抑制人肝癌细胞Hep G2增殖的体外活性。结果表明,5-[3-(4-甲氧基苯基)-1-苯甲基吡唑-5-基]-2-[N-(4-溴苯基)乙酰胺-2-硫基]-1,3,4-噁二唑7g具有较好的抑制活性,其IC50为60.06μM。  相似文献   

8.
小檗碱、和厚朴酚、槲皮素都是具有良好抗肿瘤活性的先导化合物,以其为原料合成了三个新型化合物,通过~1H NMR、~(13)C NMR、2D NMR、HRMS、IR和UV等方法对目标化合物进行结构确证;体外抗HepG2肝癌细胞活性结果显示,两个化合物对Hep G2肝癌细胞的抑制作用远远优于原料药和厚朴酚与盐酸小檗碱,且活性与阳性对照药顺铂相当,有望成为潜在的抗肿瘤药物.  相似文献   

9.
报道了合成的8种4,6-二甲基嘧啶-2-硫代乙酸的稀土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热重-差热分析,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结果表明,配合物的组成为LnL3.nH2O,其中HL=4,6-二甲基嘧啶-2-硫代乙酸,Ln=La,Ce,Pr,Nd,Sm,Eu,Gd,Tb,n=4或5。在配合物中配体羧基脱去质子后采用螯合双齿的方式与稀土离子形成配位键,同时,配合物中含有4或5个结晶水。抗肿瘤活性研究表明,部分配合物对常见的HL-60人白血病细胞、BGC-823人胃癌细胞、Bel-7402人肝癌细胞、Hela人宫颈癌细胞的抗肿瘤活性明显强于配体。  相似文献   

10.
通过溶剂挥发法合成了锌配合物[Zn(Hppo)2(ppo) Cl](1),Hppo=5-苯基-3-羟基吡唑,利用元素分析、FTIR以及X射线衍射法对配合物1进行表征。晶体结构显示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P21空间群。检测了配合物1对肝癌细胞HepG2、Hep3B和Huh7的细胞形态与细胞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配合物1对肿瘤细胞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综述了吡唑啉酮衍生物及其金属配合物抗肿瘤生物活性国内外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吡唑啉酮衍生物及其金属配合物抗肿瘤生物活性,及其活性作用机制。展望了吡唑啉酮衍生物及其金属配合物抗肿瘤活性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以4-甲氧基苯乙酮为原料,设计并合成了5个新型的含1,3,4-噁二唑啉的吡唑类化合物(6a~6e),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IR和ESI-MS表征。用MTT法测定了6a~6e抑制人肝癌细胞Hep G2增殖的体外活性。结果表明:3-乙酰基-2-(4-乙酰氧基-3,5-二甲氧基苯基)-5-[3-(4-甲氧基苯基)-1-苯甲基-吡唑-5-基]噁二唑啉(6a)具有较好的抑制活性,其IC50为28.04μM,优于5-氟脲嘧啶(37.57μM)。  相似文献   

13.
为了从吡唑类化合物中寻找具有新的活性物质,利用亚结构拼接原理,设计合成了一系列新型含取代异噁唑结构的吡唑酰胺类衍生物.利用1H NMR、13C NMR和元素分析对标题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初步的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部分目标化合物具有较好的杀虫活性.在测试浓度为500μg/m L时,部分化合物对粘虫的防效为60%~100%,对蚜虫的杀死率分别为50%~100%.另外,部分化合物对Hep G2细胞显示出较好的抗肿瘤活性,其IC50值为14.2~18.9μmol/L.  相似文献   

14.
合成了12个带支链/环链烷氧基乙酸为离去基团的顺铂类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质谱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研究了所有化合物对人非小细胞肺癌A549、人肝癌细胞BEL-7402和人乳腺癌细胞MCF-7细胞系的体外抗肿瘤活性。测试结果表明,12个配合物中有5个对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有较好的体外活性。其中化合物2(顺-二(异丙氧基乙酸根)·二氨合铂(Ⅱ))在所有的化合物中显示最高的活性,对所测3个细胞系都是如此。  相似文献   

15.
合成了新型5-氟尿嘧啶修饰的自由卟啉5-(2-(5-氟尿嘧啶-3-基)乙氧基苯基)-10,15,20-三苯基卟啉(L)及其锰配合物(MnL)和锌配合物(ZnL)。通过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及高分辨质谱等手段进行了结构表征。研究了它们的荧光性质和电化学性质;应用标准磺酰罗丹明B法(SRB法)测试了目标化合物对人肺癌细胞株A549、人肝癌细胞株Bel-7402和人结肠癌细胞株HCT-8生长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相同实验条件下,不同金属离子对配合物的荧光强度存在较大影响:锌配合物具有荧光猝灭的性质,而锰配合物未能观察到明显的荧光发射光谱;与自由卟啉和锌配合物相比,锰配合物除卟啉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外,Mn~(2+)自身也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抗癌活性测试显示锰配合物较其他2种化合物有较好的抗癌活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N-烯丙基二吡啶甲基胺(Aldpa)和2,2-二(2-吡啶甲胺基)丙酸(Adpa)为配体,合成了2个锌配合物,并运用IR,UV,ES-MS等方法进行了表征.X-衍射晶体结构表明[(Adpa)Zn(CHCOO)]配合物中锌(Ⅱ)离子采取五配位三角双锥构型.紫外和荧光光谱滴定研究结果显示[(Adpa)Zn(CHCOO)]与ctDNA作用强于[(Aldpa)ZnCl2].用MTT法研究了配合物体外对肿瘤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实验结果表明与ctDNA作用强的锌配合物抗肿瘤活性较好,二吡啶甲基胺氮原子上的取代基影响相应锌(Ⅱ)配合物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17.
将具有生物活性的铜(Ⅱ)离子与临床抗病毒药物喷昔洛韦(PCV)配位,合成了首个喷昔洛韦的金属配合物[Cu(PCV)_2(H_2O)_3]SO_4(1),并通过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方法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初步测试了其针对多种典型人肿瘤细胞株的体外抗肿瘤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喷昔洛韦-铜(Ⅱ)配合物1对各种肿瘤细胞株均显示出显著高于喷昔洛韦的增殖抑制活性,其中对于较为敏感的人肝癌细胞BEL-7404,配合物1的增殖抑制活性是喷昔洛韦的3倍以上。进一步,针对抗肿瘤首要靶点DNA,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发射光谱以及DNA粘度实验对配合物1与小牛胸腺DNA的键合作用方式进行了探讨。由实验结果推测,DNA应该是配合物1的抗肿瘤活性的重要靶点,其与DNA之间存在典型的插入结合方式。  相似文献   

18.
以2-氯-6肼基吡啶、丁炔二酸二甲酯和乙酸酐为原料,设计合成了5-乙酸-1-(6-氯吡啶)-1-氢-吡唑-3-甲酸甲酯(化合物1)和1-(6-氯吡啶)-5-羟基-1-氢-吡唑-3-甲酸甲酯(化合物2).其结构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1 H NMR、13 C NMR、IR和元素分析等进行表征.采用MTT法测试了所合成的化合物对人肝癌细胞HepG2、人肺癌细胞NCI-H460、人肝癌细胞BEL-7404、人结肠癌细胞HCT-116 4组细胞株的增殖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它们对所测试的部分人体癌细胞株表现出了较好的抗肿瘤活性.其中化合物1对NCI-460癌细胞表现出较好的抑制作用,而化合物2对HepG2,BEL-7404癌细胞具有一定的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19.
以异长叶烷酮为起始物,经羟醛缩合、环化等手段,合成了12种异长叶烷基二氢嘧啶硫酮类衍生物,通过~1H NMR、~(13)C NMR及高分辨质谱(HRMS)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测定了化合物3e的晶体结构.探索了这些衍生物对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人宫颈癌细胞(HeLa)、人肝癌细胞(Hep G-2)等三种癌细胞和一种正常细胞即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的体外抗增殖活性.结果表明,这12种化合物显示出较好的抗肿瘤活性,其IC_(50)值在3.12~44.28μmol/L范围内.其中,化合物3j对MDA-MB-231细胞表现出最强的抗肿瘤活性(IC_(50)=3.12μmol/L),化合物3g对He La细胞表现出最强的抗肿瘤活性(IC_(50)=4.04μmol/L),化合物3k对Hep G-2细胞表现出最强的抗肿瘤活性(IC_(50)=5.43μmol/L).此外,化合物3j将MDA-MB-231细胞阻滞在G0/G1期,并以剂量依赖的方式诱导MDA-MB-231细胞的早期凋亡.  相似文献   

20.
李风华  林华宽 《无机化学学报》2008,24(12):1949-1956
本文合成、表征了乙二胺、1,3-丙二胺和1,2-丙二胺桥联邻菲咯啉配体及其镧(Ⅲ)配合物,研究了配合物对人白血病HL60、人前列腺癌PC-3MIE8、人胃癌BGC-823、人乳腺癌MDA-MB-435、人肝癌Bel-7402、人宫颈癌Hela等6个瘤株的体外抗肿瘤活性及其与DNA的作用方式,结果表明该系列化合物对实验的6种瘤株均具有明显的生长抑制作用,具有广谱性。其作用机理可能是配合物以部分插入方式,同时伴随共价作用与静电作用与DNA发生作用,进而影响基因调控与表达,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最终导致癌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