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张红艳  王韵 《化学教育》2023,44(5):96-102
利用文献研究法从中学化学教学特点和教师有效教学等2个方面入手,构建了由信息化应用能力、信息化资源整合能力和信息化教学实施能力等3个一级指标和10个二级指标组成的中学化学教师信息化教学技能评价指标,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路径系数确定了指标权重,构建出了中学化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实证研究表明,所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可操作性强,评价结果直观清晰,便于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2.
随着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兴起,越来越多的高校参与到慕课(MOOC)建设中。目前已有的标准和措施大多是从课程建设者和管理者的角度提出,从学习者的角度保证MOOC课程质量的研究还不够系统和完善。以“中药化学实用技术”课程为例,尝试从学习者的视角出发,基于SDOD理念,构建了基于学习体验的含3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和43个三级指标的慕课质量评价体系,通过2轮德尔菲法的修正,采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排序法计算指标权重,并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本课程慕课的质量做出评价,为提高本课程慕课质量、提升课程学习体验提供理论上和方法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王磊  潘程 《化学教育》2009,30(4):39
“化学教学论”的教学实践中,坚持围绕每个内容专题,设计和组织学生活动,开展了汇报、讨论、辩论、设计、评价、学期论文汇报和答辩等多种形式的系列学生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介绍了设计和研究化学教学论课程中学生活动的模型,详细和系统的学生活动设计框架,具体的活动组织与实施方案,并结合本校化学教育专业的实际进行了实践研究,运用活动后即时访谈、跟踪性访谈和调查问卷等方法调查分析了实践效果,结果表明,实施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EQUIP测评工具是理科教师探究性教学水平分析方法系统,该系列量表深入评估探究课堂的时间利用、教学、话语、评价、课程等5个要素。选择2名骨干化学教师C和教师Y作为个案研究对象,以人教版《化学1》第3章金属及其化合物中典型的2节课进行课堂观察,应用探究性教学质量评价量表(EQUIP)测评工具分析探究性课堂教学的表现,结论如下:(1)探究性教学整体表现处于中等水平以下;(2)课堂探究活动顺序水平低;(3)教师为中心,互动偏少;(4)教学评价以理解知识为主,缺乏批判性思维培养;(5)探究性教学缺乏大观念建构。教学方式以引导和讲授为主,教学观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方式为主。  相似文献   

5.
刘庆文 《化学教育》2013,34(11):72-76
KPI是关键绩效指标管理法,作为一种管理思想和管理工具,可以作为建立科学评价学生分析化学实验成绩的理论依据。分析化学实验成绩评定由三个一级指标组成,一级指标逐次分解为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制定相应的评价内涵和相应的评价标准,使得对分析化学实验的考核具有可操作性。采用分析化学实验成绩评价体系,使学生知晓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使教师明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从而为达到整体教学目标提供有效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王影  王磊 《化学教育》2018,39(1):48-55
深入到具体教学内容主题的层面,对学科教学知识(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简称PCK)内涵构成和教师PCK的发展进行过程性研究。以北京师范大学化学教育研究所“高端备课”项目为平台,以《化学2》和《化学反应原理》的“原电池”主题为载体,提出PCK的分析框架,并据此开发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教师在“高端备课”培训过程中,PCK的一级维度和二级维度均得到发展,其中学生学习知识和教学策略知识这2个一级维度的提升最为明显,电化学思维模型、学生认识发展特点、知识的功能价值和思路外显这4个二级维度的提升较为显著。教师普遍认为培训中的备课研讨环节和试讲反思改进环节,以及指导专家的分析讲解、质疑提问和讨论建议这3种指导行为是促使其PCK提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陈博  郑海鹏  陈凯 《化学教育》2021,42(15):107-112
依据国际科学教育文献,对SLPRI、SLPAI和5E ILP 3个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理科教学设计评价工具进行评述和比较,发现当代国际理科教学设计评价工具呈现出适用对象具体化、指标设定专业化、评分标准精细化等发展趋势。从教师培训、教学设计和教学设计评价工具的开发3个方面提出我国理科教育工作需要关注的问题,呼吁我国学者应关注和从事理科教学设计评价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郑长龙 《化学教育》2018,39(9):35-40
从本体论视角,探讨了化学教学论的学科边界和研究对象;对化学教学论学科发展进行了“2时期5阶段”的划分,并梳理了各自的阶段特征;从方法论视角,概括了化学教学论学科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唐力  孙影  黄都  王馨  黄明娟 《化学教育》2003,24(10):16-20,23
依据具有探究式教学特征要素的化学教学基本过程及其建构性教学功能,设计化学探究式教学过程的专家评价表和学生调查问卷,对几个化学课例进行评价,对所得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表明所建构的教学环节和评价指标基本恰当,对推进以探究式为主的多样化教学方式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姜建文 《化学教育》2011,32(1):49-51
"中学化学教学设计论"是我们主动适应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构建化学教学论课程体系之重要模块,成长记录袋评价是落实新的评价观的有效形式,也是对师范生进行评价的新方式.结合"中学化学教学设计论"教学评价实践,介绍了化学教学论课程模块体系中运用成长记录袋评价法进行评价的具体作法.  相似文献   

11.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对本科化学专业实验课程体系与内容进行了全面改革。将化学学科中传统的无机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4大实验的内容设计优化成基础实验、综合设计实验、研究创新实验3个实验模块,搭建了基础型、提高型、创新型3个能力训练层次和1条毕业设计/专业实习能力训练主线,构建了具有地方本科院校特色的化学专业 “331”实验课程新体系,实现了课程结构的模块化,实验内容的层次化和教学科研的一体化。实践证明,通过改革与实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针对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学内容设置不当,教学模式"保姆式",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通过改变教学理念、构建新型实验教学体系以及改革实验教学方法等多种措施,提升了学生的实验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工作责任心和探索精神,提高了学生的应用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3.
为了有效解决化学化工类实验教学无法或者难以实现的教学过程问题,组建了黑龙江大学化学化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搭建了辅助虚拟实验教学和管理于一体的开放共享的虚拟仿真信息化网络平台,设计开发了系列化工、制药、仪器类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开展理论课+线下实验课+虚拟仿真实验+慕课四维课程体系建设,期望提升本科一流专业和拔尖人才试验班建设以及本科人才培养,为提高学校本科教学质量提供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14.
以苯甲酸正丁酯的合成为案例,将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应用于大学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实践表明,PBL教学法能够显著增强学生的实验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5.
以高效、合理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为基础,重新构建了无机化学元素性质实验教学模式。介绍了构建教学模式中微视频的使用方法,基本实验和自主实验相组合的教学内容,以及多途径考核评价的方法。探讨了元素性质实验教学模式重构后的实践效果,改善了教学现状,有助于提升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孙佳林  郑长龙 《化学教育》2018,39(13):44-49
按照时间脉络将我国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划分为4个主要阶段。第3个阶段是“拨乱反正”、快速发展期,伴随着“文革”结束和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我国的教育事业迎来了发展的新时代。在这一历史时期,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围绕国家的中心工作,育人功能不断拓展,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在教学实践中产生了一些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教师素质不断提高,实验教学理论也得到了发展。  相似文献   

17.
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系统,结合“蔗糖水解速率常数的测定”“液体饱和蒸气压的测定”“燃烧热的测定”等3个物理化学常规实验,介绍了在物理化学实验教学中实施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法(PBL)的具体实施步骤,探讨了该教学模式在化学实验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结果表明该教学模式教学效果良好,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郭晓亚  张彰  周忠华 《化学教育》2015,36(16):58-60
介绍了化工原理实验教学在教学模块与实验层次、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与成绩评定3个方面进行的改革与创新。通过开设演示型、验证型、综合型和研究开发型4个不同层次的实验项目,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其实验技能与创新意识,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9.
付西军 《化学教育》2015,36(22):50-54
高职化学教学中,以实验为主线,将教学内容设计为基本操作、基础知识、基本应用3大模块,分别采用模仿学习、发现学习、体验学习3种教学模式,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学实践表明: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设计,符合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方向和学生的实际,能显著提升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0.
绿色实验教学由于其低能耗、低污染和低毒害等特点而日益受到重视。分析了目前有机实验教材和实验课程的现状,指出绿色化研究应该集中于制备实验的改进,建议教学中的制备反应不仅要符合绿色化学的12项原则,还必须具备试剂绿色廉价、反应时间较短和体现有机合成新技术等3个特征,推荐了几类代表性的绿色有机制备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