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 毫秒
1.
摘要 目的 筛选出新型呼肠病毒S1基因和宿主相互作用的关键区段,为后续的宿主受体蛋白筛选工作提供可靠的基础。 方法 将编码全长S1基因,以及N端和C端阅读框分别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IRSE2-EGFP,转染敏感细胞株鼠成纤维细胞(L929)和人宫颈癌细胞(Hela)后,通过荧光报告基因EGFP的表达分析,筛选出S1基因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时起决定性影响的区段。 结果 同等量的3种真核表达质粒在单独转染L929时,pGSN质粒转染后荧光表达量最大,pGSC质粒转染后荧光表达量最小。 不同比例混合的pGS与pGSN进行共转染时,pGSN在转染质粒中的比例越高,荧光表达量也越高。 在Hela细胞中的转染结果与L929相同。 结论 新型呼肠病毒R4株的S1基因N端阅读框编码区(62-406bp)在S1基因转染时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2.
实验利用RT-PCR技术,在小麦矮苏3品种中克隆了1个编码泛素融合降解蛋白基因的cDNA,并且含有完整的5′端,将该基因命名为Tufd1,利用RACE技术克隆了该cDNA的3′端。根据这2段cDNA克隆,设计特异引物,利用RT-PCR扩增出了Tufd1完整的开放读码框(ORF),其编码区长948bp,编码315个氨基酸的多肽,在NCBI中运行BLAST。分析表明,Tufd1蛋白同拟南芥的UFD1蛋白有74%的同源性,在所编码的多肽链的N-端有UFD1保守结构域,可作为催化蛋白降解的信号。  相似文献   

3.
杆状病毒SpltMNPV病毒粒子中存在泛素复合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间接免疫荧光分析,发现在斜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Spodoptera litura nucleopolyhedrovirus,Splt MNPV)感染的Sl-zsu-1细胞的细胞质中存在大量的泛素或泛素复合物.Western印迹分析表明,在SpltMNPV多角体源病毒粒子与芽生型病毒粒子中均存在相对分子质量为30×103~65×103的泛素复合物.推测SpltMNPV在出芽或组装的过程中由感染细胞的胞质中获得泛素复合物.  相似文献   

4.
通过神经胚cDNA文库的大规模测序,从青岛文昌鱼(Brachiostoma belcheri tsingtauense)成功分离到一个泛素cDNA(AmphiUh52)克隆,演绎出的128位氨基酸序列揭示该基因产物为一个融合蛋白(76个氨基酸的泛素和52个氨基酸的60S核糖体蛋白).序列同源性分析表明该基因在所有的真核生物中都高度保守.在52个氨基酸的核糖体蛋白中可能含有一个“锌指”模式参于核酸的结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因其强大的感染力肆虐全球,因此深入研究病毒与宿主的相互作用是揭示SARS-CoV-2致病机制的重要途经。方法 利用同源重组方法 将SRAS-CoV-2的非结构蛋白Nsp1~Nsp16构建到真核表达载体上,并通过Western blot检测Nsp1~Nsp16重组质粒的蛋白表达情况。接着使用Western blot检测Nsp2对细胞总泛素水平的影响,并通过细胞免疫荧光检测Nsp2在细胞中的分布情况。最后通过免疫共沉淀技术对Nsp2与泛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进行检测。结果 Western blot检测显示Nsp1~Nsp16重组质粒能够在A549细胞中正常表达;筛选发现非结构蛋白Nsp2能在细胞质中上调细胞总泛素表达水平;免疫共沉淀检测进一步发现Nsp2能与泛素蛋白发生相互作用。结论 成功构建了SARS-CoV-2非结构蛋白Nsp1~Nsp16真核细胞表达载体,并发现非结构蛋白Nsp2可以增加细胞总泛素表达水平并被泛素化修饰。提示Nsp2通过泛素途径参与到SARS-CoV-2与宿主的相互作用,有助于深入了解病毒与宿主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6.
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油菜ATP6的相互作用因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蓝型油菜波利马(Brassica napus pol.)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是一种很有实用价值的油菜不育类型.目前关于其分子机制的研究已证实,线粒体ATP合成酶的一个亚基ATP6与其雄性不育相关.本实验以ATP6作为诱饵蛋白,应用酵母双杂交共转化的方法筛选与ATP6相互作用的蛋白质.在获得的阳性克隆中,发现了一个与拟南芥中未知基因AT3G47550所编码的蛋白质具有较高同源性的蛋白质.它含有RING HC的结构,可能在泛素-蛋白质降解途径与细胞质雄性不育间建立起了某种联系.  相似文献   

7.
CLAVATA(CLV)家族在拟南芥茎顶端分生区干细胞增殖与分化平衡的调节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CLV基因家族编码受体蛋白激酶CLV1、受体样蛋白CLV2和细胞外多肽信号配基CLV3,前期研究表明,CLV1和CLV2可能以复合体形式接收并向胞内传递CLV3的信号,而受体激酶CORYNE(CRN)参与CLV3信号转导途径,可能和CLV2相互作用组成二聚体与CLV1形成平行独立的通路来应答CLV3信号.采用酵母双杂交泛素分裂系统研究了CLV家族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结果表明CLV1的胞外域与CLV3和CLV2分别存在相互作用,这进一步为CLV家族受体-配体复合体的形成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8.
以AtTR1作为诱饵蛋白利用泛素分裂系统在拟南芥cDNA文库中筛选与拟南芥AtTR1基因相互作用的蛋白质.运用营养缺陷型培养基和X-Gal显色、PCR扩增及酶切分析等实验排除假阳性,并对阳性克隆进行序列测定和比对.通过泛素分裂系统筛选到可靠的AtTR1相互作用蛋白质,测序比对后,选取HMA与AtTR1通过GST pull-down进行进一步的验证,结果证明它们确实存在相互作用,这对进一步研究AtTR1及其相互作用蛋白质在植物耐热中的作用和耐热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埃博拉病毒是一类能够感染并引起人和灵长类动物发生埃博拉出血热的烈性囊膜病毒。发现近40年中,埃博拉病毒给人类生命带来了极大威胁。然而,目前人们对于埃博拉病毒的了解非常有限,尤其是病毒与其宿主细胞受体的结合机制和膜融合机制相关信息的缺失,使得针对埃博拉病毒的特效药物的设计和研发工作阻碍重重。本文综述了埃博拉病毒分类、形态、病毒蛋白和病毒生命周期,着重介绍了高福院士团队在埃博拉病毒入侵宿主细胞的分子机制研究中的成果。通过结构学手段解析了埃博拉病毒激活态囊膜糖蛋白GPcl与宿主细胞受体NPC1分子的复合物结构,从原子水平上阐明了埃博拉病毒与宿主细胞相互识别的机制,并在结构基础上对病毒的膜融合促发机制做出推测,提出以埃博拉病毒为代表的新的(第5种)囊膜病毒膜融合激发机制,为抗埃博拉病毒药物和疫苗的设计提供了结构基础。  相似文献   

10.
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Western Blot和LC MS/MS技术,对在溴氰菊酯胁迫下的小菜蛾(Plutellaxylostella)四龄幼虫的泛素化蛋白(Ubiquitinated protein)的组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小菜蛾溴氰菊酯敏感品系与小菜蛾溴氰菊酯抗性品系里的泛素化蛋白表达量有显著差异.本实验成功证明了在药剂胁迫下小菜蛾泛素化蛋白存在表达上的差异,该研究结果为分析昆虫细胞中泛素的功能及其对昆虫生理、生化和环境胁迫等方面的调节作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微生物共生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中,真菌-细菌联合体能以多种方式相互作用,共同发挥各种生态功能。有些细菌驻留在真菌菌丝内部,借以调控真菌的生长、发育、分布和次级代谢过程,这些细菌被称为菌丝内生细菌(endohyphal bacteria, EHB)。EHB的研究揭开了微生物生态学的一个新篇章,是真菌与细菌共生关系中最紧密的代表。在逆境条件下,EHB可以调节寄主生殖机制相关的关键成分或步骤,诱导植物激素类物质的产生,对寄主真菌具有辅助性保护作用。研究最深入的真菌-EHB共生体系是植物致病性根霉菌Rhizopus sp.与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sp.,引起水稻幼苗枯萎病所必需的植物毒素——根霉素是由伯克霍尔德氏菌所产生的,而非寄主根霉菌本身产生的。EHB也会影响定殖于高等植物的内生真菌的生态和多样性。在某些情况下,EHB还有助于激活参与识别、转录调节和初级代谢蛋白合成过程的相关基因。目前已开发出了无菌培养分离EHB的方法,然而对真菌-EHB共生体系的研究尚不够深入。综述了菌丝内生细菌EHB及其与宿主真菌的共生体系,阐述这些伴侣之间复杂微妙的相互关系,以及EHB对宿主真菌和宿主植物生长和发育的影响,并对该领域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拟南芥中,Rad23基因通过参与泛素/26s蛋白酶体途径调节植物生长发育和激素应答.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编码蛋白的分子作用机制及其生物学功能,构建了pCold-Rad23融合蛋白重组表达载体,将该载体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中诱导表达目的蛋白.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结果表明,分子质量为94 ku左右的融合重组蛋白在...  相似文献   

13.
微生物共生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中,真菌-细菌联合体能以多种方式相互作用,共同发挥各种生态功能。有些细菌驻留在真菌菌丝内部,借以调控真菌的生长、发育、分布和次级代谢过程,这些细菌被称为菌丝内生细菌(endohyphal bacteria, EHB)。EHB的研究揭开了微生物生态学的一个新篇章,是真菌与细菌共生关系中最紧密的代表。在逆境条件下,EHB可以调节寄主生殖机制相关的关键成分或步骤,诱导植物激素类物质的产生,对寄主真菌具有辅助性保护作用。研究最深入的真菌-EHB共生体系是植物致病性根霉菌Rhizopus sp.与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sp.,引起水稻幼苗枯萎病所必需的植物毒素——根霉素是由伯克霍尔德氏菌所产生的,而非寄主根霉菌本身产生的。EHB也会影响定殖于高等植物的内生真菌的生态和多样性。在某些情况下,EHB还有助于激活参与识别、转录调节和初级代谢蛋白合成过程的相关基因。目前已开发出了无菌培养分离EHB的方法,然而对真菌-EHB共生体系的研究尚不够深入。综述了菌丝内生细菌EHB及其与宿主真菌的共生体系,阐述这些伴侣之间复杂微妙的相互关系,以及EHB对宿主真菌和宿主植物生长和发育的影响,并对该领域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用自编程序计算了24种一溴代烷的1 ̄4阶共20种分子连接性指数(MCI)及价分子连续性指数(VMCI),用逐步咽归法将其与标题化合物的密度折光度和沸点等物理性质相关分析,得到了10个有显著意义的定量结构-性能关系式(QSPR),各方程的预报值与实验值符合得较好,表明这些关系不仅从分子水平上较好地描述了标题化合物的定量构效关系,而且对该类化合物中未知物的上述物理化学性质的预报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5.
坏死在众多生理和病理进程中都扮演着重要的作用.最近,一种新型的被称为"necroptosis"的细胞坏死程序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从形态学上来讲,necroptosis表现出和坏死相同的特征;然而,它却有自己独特的信号通路,这种通路需要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RIP1和RIP3的参与,形成诱导死亡信号复合体,从而促进细胞程序性坏死,但可以被necrostatins特异性地抑制.Necroptosis有助于免疫系统的调节,癌症的治疗以及多种压力下细胞的应答.本篇综述中我们将总结这种特殊的程序性死亡的信号通路、生物学效应和病理学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从患病锯缘青蟹组织中分离出一种无囊膜球状病毒,直径50~60 nm.通过病理切片观察,病蟹肝胰腺、肌肉、心脏、肠和鳃等多处组织器官受到感染,该病毒分布在细胞浆中,呈晶格状排列,不形成包涵体;这种病毒会导致细胞瓦解,细胞核肿大变形,核质聚缩,核膜破损,肌丝断裂,线粒体坏死等症状.  相似文献   

17.
磁共振成像(MRI)是常规临床医学检测中一种重要的影像手段.钆(Gd)基金属有机框架(Gd-MOF)结合了稀土元素Gd特有的磁性和MOF独特的多孔框架结构,展现出优异的造影性能,是一类具有潜力的磁共振造影剂.综述了Gd-MOF造影剂的研究进展,并综合分析了影响其性能的多方面因素.  相似文献   

18.
The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GFP) gene from the jellyfishAequorea victoria as a vital reporter for gene expression in plants is considered to have several advantages over other reporter genes. The pBIN35S-mGFP4 plasmid DNA has been introduced into cotton embryos by the pollen-tube pathway method. A transformed seedling has been verified according to its GFP-related fluorescence and Southern blotting analysis. The results provided direct and convincing facts in cytology and molecular biology for the pollen-tube pathway method, an efficient transformation technique used in plants.  相似文献   

19.
IP网服务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IPQoS研究是个热点,国外各个标准组织竞相开展IPQoS标准化工作。我国各运营商在完成骨干网的建设后,也面临在IP网上提供QoS保障业务的急迫需求。在跟踪国外IP网QoS标准化工作进展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研究,对我国在IPQoS方面应做的工作做了探讨,并提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相关标准建议。  相似文献   

20.
综述了国内外酪蛋白源生物活性肽产品的开发研究进展,综合国内外市场酪蛋白磷酸肽(CPPs)开发现状,提出了开发CPPs的同时充分利用酪蛋白非磷酸肽(CNPPs),在工业化规模上全面利用酪蛋白资源生产生物活性肽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