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 毫秒
1.
全国汉代画像石的分布分为五个区,其中南阳汉代画像石属于二区。该区的汉代画像石分布之广,已经超越了南阳的地理范围。其广泛分布于整个南襄隘道,呈现出以南阳市为中心,南北长约400千米,东西宽约150千米的广阔地理空间内。在这个区域内,画像石也有着诸多差异,即以唐河县湖阳镇为中心的一区、以南阳市宛城区为中心的二区和以方城县城关镇为中心的三区。  相似文献   

2.
对汉代画像石墓分布形态的考察,学术界大多侧重于其在全国范围内的宏观分布形态研究,而对其在局部地域的细微分布形态特征的研究明显不足。本文以南阳地区为中心,并以宛城区、卧龙区以及唐河县业已出土的汉代画像石墓为考察对象,以期对南阳地区汉代画像石墓分布的微观特征做一描述。同时,对其呈现此种形态的原因做一阐释。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各种文献资料中对麒麟形象特征的描述,考察了山西、陕西、四川、江苏、山东等地出土的汉画像石中的麒麟形象,分析了各地出土的汉代画像石中麒麟的主要形象特征,通过比较,说明南阳理工学院博物馆所收藏的一汉画像石中的动物形象为麒麟,填补了南阳汉画像石中麒麟形象的空白。  相似文献   

4.
汉代的画像石是汉代独特的造型艺术样式,艺术形式本身体现了鲜明的美学特征。它的绘画特征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深远的意义和极高的美学价值。情节式的图像组织方式、表达“所知”、“所感”的造型思维、流动如生的乐舞精神,这些特色使其艺术形式上充溢着张力,体现出宏大气魄和浑厚雄强的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5.
在汉代画像石中除了描写农耕、战争、宴饮等场面外,最多的要属墓葬前面用来祭祀的辟邪兽了。从目前考古发掘出土的东汉石辟邪来看,其兽形象并不统一,制作也较为粗糙。在这些石兽中,除了宗资墓前有"辟邪"字样的石兽外,很可能有一部分石兽如穷奇等在当时被称为"辟邪"。,对汉代墓葬的研究,发现这种"观看"的主体并非是一个外在的观者,而是想象中墓葬内部的死者灵魂。这就是汉代大量存在于汉代墓葬中的画像石会有大量辟邪兽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6.
汉画像石是构筑于墓室、祠堂以及石阙之类建筑物上的石质建材,借助石面雕刻各种图像,既具有装饰性、观瞻性和实用性,又表现了汉代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鲁南汉画像石以其题材之丰富、雕刻技法之多样、延续时间之长而倍受国内外研究者重视。  相似文献   

7.
段宁 《科技信息》2009,(4):123-123
汉画像石是在建造祠堂和墓室时,特意雕画刻绘的一种石刻艺术品。山东汉代画像石的产生和发展是一种在特定历史环境下的社会文化现象,是我国古代为丧葬礼俗服务的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它所反映的是汉代社会的经济、政治和占主流的思想和儒家文化中厚葬习俗方面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略谈儒家思想对山东汉画像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画像石是在建造祠堂和墓室时,特意雕画刻绘的一种石刻艺术品。山东汉代画像石的产生和发展是一种在特定历史环境下的社会文化现象,是我国古代为丧葬礼俗服务的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它所反映的是汉代社会的经济、政治和占主流的思想和儒家文化中厚葬习俗方面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在当代,对汉代画像石图像的构图方式的研究,不同学者有着"平面散点布局的方式""分层方式""散点透视法"和"焦点透视法"等阐释。这些构图方式体现的是民间美术的构图法则与思想,汉代民间画师、民间石刻艺人们的思维方式、对事物的认知、习惯、信仰等应该是汉代画像石图像构图的内在思想方式。研究现出土的汉代画像石图像的构图方式不能仅从现代中西方绘画的构图理论、法则与方法入手。从民间美术的构图法则与思想角度深入研究汉代画像石图像的构图方式,应该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0.
南阳目前发现的汉代画像石墓题记题刻有许阿瞿墓志汉画像石、唐河郁平大尹冯孺人画像石墓题记题刻、杨官寺西汉画像石墓题记题刻、方城"胡奴门"画像石题记等。现存的汉代碑刻主要有:张景造土牛碑、李孟初神祠碑、赵蓟碑、南阳都乡正为弹碑等。这些珍贵的汉画像石墓墓志题记和汉代碑刻记录了汉代的社会历史、书法等内容。对研究汉代的历史文化、书法艺术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汉代画像石中有不少历史故事画像。表现忠孝思想的画面有周公辅成王、二桃杀三士等,表现孝子思想的画面有老莱子娱亲等,贞妇图有鲁义姑姊图等。另外,墓、祠中刻绘大量历史故事,也与当时的绘画、雕塑艺术的发展有密切的联系,当时的人物故事画在构图中已经讲究对立统一的艺术法则,并注意疏密关系。  相似文献   

12.
汉画像石艺术是我国汉代独特的艺术形式,对我国后来的艺术产生过很大的影响。古埃及石刻艺术在世界上也独具艺术魅力。总结他们的艺术表现手法及特征,我们发现,虽然我国汉代画像石刻艺术与古埃及石刻艺术相差千年,但他们的表现手法及艺术特征有很多极其相似之处;而且形成这些艺术的社会背景、宗教思想也有着一些相似的地方。当然它们的不同之处也有很多,本文就此进行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13.
斗兽、驯兽是汉代乐舞百戏中角抵戏的内容之一。汉画中有许多斗兽驯兽的内容,这些内容一直被学术界认为是汉代斗兽驯兽情况的真实反映。但作为墓室中的画像内容,这些斗兽、驯兽画像是服务于汉代人的丧葬思想的,有它们自己特殊的思想内涵:娱神表演、为升仙驯兽。那些看似人与兽斗的场面实则是驯兽,斗兽驯兽都是升仙思想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汉画像石里面有许多军事题材或已经流传于民间带有民俗性质的军事题材内容。这些画面以前大多研究者都认为是表现墓主人生前曾参加过的胡汉战争场面,刻绘于墓内是为了给墓主人歌功颂德。其实不然,这些画面在墓主人的地下世界里,有其自身的思想内涵,即防范功能、驱魔逐疫功能和护佑墓主升仙功能。  相似文献   

15.
汉代喜尚马,是其它朝代所不能比拟的。在现存的汉画中,马便成为最突出的时代特征。马在农业和战争中发挥的巨大作用是汉代产生马崇拜习俗、出现天马的根源所在。天马是汉代人对一般意义上的马的神格化,其具有显著的"神性"特征,是汉代先民崇马至极的必然产物。汉画中的天马并非都有外在的特征,有的有翼,有的无翼,但它们都是主要用来作为升仙工具的,是汉代人升仙思想的一种反映。  相似文献   

16.
事物有美也有丑,美与丑的存在决定了人们审丑和审美意识的产生:就汉画“无盐丑女钟离春”来看,中国人受儒家、道家审丑思想的影响,对形式的美与丑并不看重,看重的是寓形之中的“德、神、义”,这种审丑思维意识对于我们今天衡量事物的美丑,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有关汉代私有兵器的管制历来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种根据文献判断,认为对私有兵器管制非常严格;另一种根据出土实物分析,判断两汉时期私人持有兵器是被当时法律允许的。两种观点互相矛盾,又难以互驳。笔者结合南阳汉画像石所出现的持兵器武士图像的种类、数量及其在两汉时期的变化情况,以及两汉时期南阳当地的冶铁制造状况,推断出汉代对于私有兵器并不是持松懈和无管制的态度。  相似文献   

18.
在汉画中,祥瑞、升仙画像石有很大的比重。由于汉代天人感应、君权神授观念的风行,统治阶级极端推崇谶纬迷信思想,世间的一切事物都被赋予各种吉凶兆应,依据谶纬学说而被创造出来的各种形态各异的祥兽瑞禽,成了统治阶级粉饰太平,为帝王歌功颂德的象征。  相似文献   

19.
汉代的面具分为假面、假头、面罩、面像四种。汉画百戏中的面具主要有防护头部、扮饰角色的功能;汉代傩仪中的面具多为假面,具有征服鬼蜮魍魉、通神震慑的功能;丧葬礼仪中的面具主要有缀玉面罩、玉衣面罩、木质漆面罩、青铜人面像、镇墓吞口等,其功能是镇守墓室、延缓尸体腐烂、纪念死者威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