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 毫秒
1.
在偏振模色散(PMD)自动补偿技术中,如何根据反馈信号得到相应的控制信号,使补偿速度跟随偏振模色散变化始终是该技术的一个核心问题。提出了一种新颖的自适应抖动跟踪算法,完成了以微波信号为反馈的多自由度的一阶偏振模色散自动反馈补偿系统的跟踪补偿实验。算法成功地解决了传统算法在跟踪搜索过程中易陷入局部极值的问题,有效地克服了系统中的重要控制器件偏振控制器的磁滞现象以及动态补偿时跟踪搜索过程中易出现的瞬间恶化现象。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对出现突发偏振模色散扰动后自动进行补偿的响应速度在ms量级,最快能达到1~2 ms。  相似文献   

2.
啁啾光纤光栅在光纤通信系统中的色散补偿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报道一个简单而新颖的、能将均匀光栅改变为线性啁啾光栅的方法,此方法可对光纤光栅的喃啾度和中心波长进行独立调节,实验表明,一长为10cm的均匀光栅其啁啾度可增加至0.5nm/cm,而中心波长独立可调量达0.7nm利用这样的可调啁啾光栅在标准单模光纤(G652)中对一脉宽为25ps的输入信号在1550nm窗口传输,成功地实现100km的色散补偿。  相似文献   

3.
40Gb/s光时分复用传输光纤光栅补偿色散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宁提纲  简伟  裴丽  谭中伟  刘艳  简水生 《光学学报》2004,24(8):091-1094
用精密扫描掩模法写入宽阻带啁啾光纤光栅,掩模板背面两端各10%长度处镀有按4阶高斯函数透过率的膜,写入的啁啾光栅的时延纹波最大值为20ps。为减少写入光纤光栅的偏振模色散,研制了新的低偏振模色散光纤光栅补偿写入法。采用补偿写入法前的平均微分群时延为9.1406 ps;采用补偿写入法后的平均微分群时延为0.1521 ps。并利用低偏振模色散光纤光栅对40Gb/s光时分复用系统在普通G.652光纤传输122km的色散进行了补偿实验,功率代价为1.5dB。  相似文献   

4.
偏振模色散效应严重制约着长距离高速光纤通信的发展,偏振模色散的自适应补偿成为光通信领域研究的焦点。利用两阶段偏振模色散补偿器,采用6个自由度的粒子群优化算法(PSO),通过在线监测搜索光纤链路信号的偏振度极值作为反馈控制信息,在40Gb/s归零码高速光纤传输链路中成功实现了ms量级的偏振模色散自适应补偿。补偿前后采用庞加莱球法测量光纤链路中偏振模色散量,测量结果表明在信号中心波长1560.5nm处,差分群时延补偿前后测量值分别为21ps和1.3ps,而二阶偏振模色散补偿前后测量值分别为266ps^2和43.5ps^2。补偿后实验链路中的一阶和二阶的偏振模色散同时得到不同程度的补偿,并且系统的总的功率代价在误码率为10^-9时小于1dB。  相似文献   

5.
毛昕蓉  张建华  赵谦 《应用光学》2015,36(6):888-892
介绍色散补偿光纤DCF及动态啁啾光纤光栅FBG的补偿技术并比较其优缺点,提出在传统光传输系统末端加入动态FBG的方案,通过Optisystem仿真软件搭建40 Gbit/s的光传输系统,用FBG仿真光传输400 km的Q值为3.745,误码率为7.419 42e-5,用DCF静态混合补偿和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补偿方案分别仿真并比较两种方案传输相同距离的Q值和误码率的大小,证明提出的静态加动态的方案提高了光传输性能。  相似文献   

6.
宋开  范崇澄 《光学学报》1999,19(4):19-523
对信道间距为100GHz的8倍10Gb/s波分复用色散补偿系统进行了计算机仿真,分析了光纤的色散和自相位调制(SPM)、互相位调制(XPM)、四波混频(FWM)等非线性效应在具有级联光放大器系统中的作用。四种色散补偿方案是:SMF(常规单模光纤)+DCF1(色散斜率为正的色散补偿光纤)、SMF+DCF2(色散斜率为负的色散补偿光纤)、TW1(色散为正的非零色散光纤)+TW2(色散为负的非零色散光纤  相似文献   

7.
光纤通信系统中偏振模色散自适应补偿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11,他引:7  
成功地研制了光纤通信系统偏振模色散的自适应补偿实验系统.实验中采用特定频率分量功率取样作为反馈信号,采用一种名为PSO(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的优化方法作为反馈控制算法.偏振模色散的补偿量达30 ps,自动跟踪补偿时间为1~2 s,实现了准实时自动跟踪补偿.  相似文献   

8.
4×10Gb/s 400km 啁啾光纤光栅色散补偿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利用光纤光栅成功实现了4×10Gb/s 400km G-652光纤的色散补偿,各信道传输部分在误码率为10-10时,无误码传输的功率代价均小于2dB,且最好的功率代价为负值- 关键词: 光纤光栅 色散补偿 功率代价  相似文献   

9.
光纤光栅色散补偿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秦玉文  赵玉成 《光学学报》1998,18(11):597-1598
给出103km常规单模光纤色散补实验的结果,实验中所用啁啾(Chirp)光纤光栅系由10cm长的均匀光纤光栅线性啁啾化而得。  相似文献   

10.
光纤传输系统的优化设计是光纤通信质量的重要保证.本文基于光子传输设计套件(PTDS)软件平台,对光纤传输系统的传输特性作了大量仿真研究,并得出分析了一些重要参量如光纤长度,光纤的损耗和衰减,光功率大小等对光传输系统的影响规律,给出了相应的补偿措施.本文研究结果对优化光纤传输系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基于高阶色散管理和相位共轭技术的色散补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步扬  王向朝 《光学学报》2004,24(11):525-1529
相位共轭技术能够同时且高效地补偿二阶色散及非线性效应,且该技术同信号比特率、调制方式无关,是最有前景的色散补偿技术之一。理论分析了在高阶色散作用下,超短高斯脉冲信号在中距相位共轭通信系统中的传输演化特性,数值模拟了在二阶、三阶和四阶色散作用下,飞秒高斯脉冲信号在基于中距相位共轭技术的光纤色散管理链中的动态传输过程。结果表明,相位共轭技术和高阶色散管理相结合,不仅可以补偿和复原包括奇数阶和偶数阶色散在内的全部色散和非线性所引入的信号失真和畸变,而且能够减弱时分复用系统中脉冲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信号在传输一个周期后恢复波形,从而提高了相位共轭系统对失真信号的补偿性能。  相似文献   

12.
通信系统中色散补偿光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五包层色散补偿光纤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各个参量对色散补偿光纤性能的影响,发现色散补偿光纤只有在一定范围的拉丝芯径内,以牺牲负色散数值为代价才能获得较大的负色散斜率。在1550nm处获得了不大于150ps/(nm·km)的负的总色散和负色散斜率的色散补偿光纤。采用在光纤拉丝时旋转预制棒的工艺减小了光纤的偏振模色散,并采用化学汽相沉积(MCVD)光纤生产工艺,研制出了性能较好的色散补偿光纤。  相似文献   

13.
1IntroductionUsingdispersioncompensatingtechniquestoupgradetheexistingnondispersionshiftedfiber(NDSF)telecommunicationsystemi...  相似文献   

14.
李亮  王欣  刘宇  黄亨沛  谢亮  祝宁华 《光学学报》2007,27(4):79-582
设计并研制了带电色散补偿功能的10 Gb/s脉冲转换器。电色散补偿通过时域均衡的方法,消除光纤色散带来的码间串扰;将电色散补偿芯片纳入脉冲转换器设计中,从而提高了其传输距离。所研制的样品光发射部分采用分布反馈激光器加电吸收调制器集成光源,接收部分采用带互阻放大器的雪崩光电二极管光电探测器模块,电色散补偿芯片对光电探测器输出的码流执行色散补偿算法。对样品进行的测试结果表明该脉冲转换器背对背接收灵敏度为-24.6 dBm,经过100 km G.652光纤传输后接收灵敏度为-20.8 dBm。未加电色散补偿功能时,采用相同的光源传输距离仅为50 km。  相似文献   

15.
10 Gb/s光通信传输系统中一阶PMD自适应补偿实验   总被引:4,自引:6,他引:4  
在10 Gb/s归零码(RZ)光通信传输链路中成功地搭建一阶PMD自适应补偿的实验系统,补偿量29 ps,跟踪补偿时间在1 s以内,补偿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6.
曹文华  王勇  刘颂豪 《光学学报》2012,32(9):906005
采用光学相位共轭补偿光纤通信系统的色散及非线性必须满足一个前提条件,即相位共轭器两边线路上的色散和非线性分布(或传输功率分布)必须严格对称,这在现有的一般传输线路(标准单模光纤加集总掺铒光纤放大器)难以实现。提出了预啁啾结合中距相位共轭的补偿方案,并进行了数值计算。结果表明,通过在发送端对输入脉冲进行预啁啾展宽,可有效地减轻非线性效应与色散的相互作用,获得理想的补偿效果;对于皮秒超短光脉冲传输,脉冲内拉曼散射相对于三阶色散对补偿结果的影响很小,因此,频域相位共轭相对于时域相位共轭具有更好的综合补偿性能。该方案简单易行,无需对已敷设好的线路作较大改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