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阳离子交换树脂D113吸附发酵液中乳链菌肽,单位体积D113的吸附量为120000IU/mL,加入90mL 5%KCl溶液,8h时解吸率达到最大值,最终解吸率为48%.在25℃,40℃和50℃下D113的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通过对控制机理的判断,25℃时F与t呈线性关系,为液膜扩散控制(FDC);40℃、50℃时[1-3(F)<2/3 2(1-F)]~t曲线呈良好的线性关系,为颗粒扩散控制(PDC).  相似文献   

2.
利用大孔吸附树脂Amberlite XAD16及HZ816对红霉素的吸附动力学实验,研究了温度、初始浓度、溶液pH值及搅拌速度等因素对吸附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Amberlite XAD16及HZ816对红霉素的吸附速率符合一级吸附动力学方程及颗粒内扩散方程,过程受液膜扩散阻力及颗粒内扩散阻力共同影响.同时,表观吸附速率常数与颗粒内扩散速率常数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着初始浓度的增大而增大,随着溶液pH值增大而增大,随着搅拌速度加快而增大.  相似文献   

3.
研究搅拌槽中732阳离子交换树脂吸附L-酪氨酸的交换平衡和动力学特性,考查了搅拌速度、温度、料液初始pH值、树脂粒径和料液初浓度对离子交换过程的影响.在研究的温度和浓度范围内,该离子交换等温线符合Henry等温式.搅拌速度为350rpm时,可以将外传质阻力忽略.料液初始pH值介于2.5~5.5 时,对交换量影响不大,而料液中Na 的存在会降低树脂的交换量.在忽略外传质阻力的条件下,采用不同粒径计算方法对动力学曲线影响很小.用间歇搅拌槽吸附动力学模型拟合出无外传质阻力条件下、不同初始浓度条件下离子交换的表面扩散系数Ds.结果表明,随着初始浓度的增大,Ds的数量级始终在10-8左右.  相似文献   

4.
根据CTP在离子交换树脂上的吸附容量和分离因数的大小,确定Duolite A-30树脂适合CTP与CDP,CMP之间的分离.对CTP在Duolite A-30树脂上的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研究表明,在283.15K~303.15K之间,CTP的质量浓度在7.5g/L以上时,Duolite A-30树脂对CTP的吸附主要受颗粒扩散的控制,其有效扩散系数为D=3.47×10-7cm2/s,溶液的质量浓度≤1.0g/L时,CTP与Duolite A-30树脂之间的交换速率主要受液膜控制,其液膜扩散系数为Kf =4.112×10-4/s.同时测定了不同条件下三磷酸胞苷溶液在Duolite A-30树脂固定床离子交换柱中的穿透曲线,研究了进口浓度、进口流速、原料液温度、原料液的pH值及柱高对穿透曲线的影响.用二阶动力学推动力模型描述固定床动态过程,考察了轴向返混对穿透曲线的影响,并从穿透曲线回归得到总传质系数,模型计算值与实验数据符合良好.  相似文献   

5.
Na型斜发沸石上Na+-Cu2+离子交换过程动力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静态离子交换法研究了Na型斜发沸石上2Na=Cu^2+离子交换动力学,分别测定了液膜扩散常数R,粒内扩散系数D和滞留时间Td,实验发现,离子交换起始为液膜扩散控制,随后在交换的大部分时间内为粒内扩散控制,并就温度、浓度对离子交换过程速率,Cu^2+平衡交换数量以及滞留时间的影响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黄姜黄色素在大孔树脂上的吸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静态法考察了8种大孔吸附树脂对黄姜黄色素的吸附及解吸特性,筛选出LX-18G树脂具有较高的吸附选择性和良好的脱附性能.以LX-18G树脂对黄姜色素的吸附平衡和吸附动力学进行了深入探讨,测定了不同温度下黄姜色素在该树脂上的吸附等温线,以及不同温度,初始液浓度和转速下的吸附动力学曲线.结果表明,Langmuir方程可更好地描述黄姜色素在该树脂上的吸附平衡.吸附动力学规律可用二级速率方程表示,液膜扩散和颗粒内扩散分别是吸附初期和吸附后期的主要速率控制步骤,吸附活化能为5.37kJ/mol.  相似文献   

7.
离子交换树脂吸附乙酰丙酸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大孔弱碱性树脂D310对乙酰丙酸的静态吸附动力学特征.采用批式离子交换法,考察了树脂粒径、溶液浓度、搅拌速率、温度对交换过程的影响,并用动边界模型对乙酰丙酸的离子交换过程进行了描述..结果表明,离子交换过程的控制步骤为颗粒扩散控制,搅拌速率和反应温度对交换速率无显著影响,吸附速率随乙酰丙酸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升高.交换过程的反应速率常数k0为0.8315,反应级数n为0.5313,表观活化能Ea为9.504kJ/mol,并得到了动力学总方程式.  相似文献   

8.
三正辛胺-二甲苯液膜迁移Cd(Ⅱ)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三正辛胺-二甲苯支撑液膜体系中搅拌速率、反萃剂、三正辛胺浓度、料液中H+浓度等因素对Cd(Ⅱ)离子迁移的影响.用大块液膜测定了不同温度时Cd(Ⅱ)离子跨膜迁移的萃取及反萃取的表观速率常数k1和k2.实验表明,温度升高,k1和k2均增大(k1>k2),且达到膜相最大镉离子浓度时所需的时间逐渐减少.膜相积累的镉离子浓度达最大时,Cd(Ⅱ)离子跨膜传输为稳态传输.根据Arrhenious关系得到膜相萃取反应和反萃取反应的活化能分别为23.8和19.3kJ/mol.  相似文献   

9.
用溶胶-凝胶法合成出尖晶石结构的LiNi0.05Mn1.95O4,用0.5 mol·L-1过硫酸铵对其进行改型,制得锂离子筛LiNiMn-H.LiNiMn-H对Li+的饱和交换容量达5.2 mmol·g-1.用缩核模型(Shrinking-Core Model)处理该离子交换的反应动力学数据得到LiNiMn-H吸附Li+时离子交换反应的控制步骤是颗粒扩散控制(PDC),同时得到了该实验条件下锂离子筛LiNiMn-H吸附Li+的动力学方程和颗粒扩散系数De.  相似文献   

10.
在现有支撑液膜分离技术的理论研究基础上,探索合适的液膜分离体系,研究了Pb(Ⅱ)在PC-88A-煤油-HCl分散支撑液膜体系中的传输行为;考察了料液pH值、膜溶液与解析剂体积比、解析相中HCl浓度以及Pb(Ⅱ)的起始浓度对Pb(Ⅱ)传输的影响。 结果表明,以HCl为解析剂,料液相pH=5.25、膜溶液与解析剂体积比为160∶40、解析相中HCl浓度为5.00 mol/L时,该分散支撑液膜体系对金属Pb(Ⅱ)具有良好的传输作用。 在选取的最佳传输条件下,料液相中Pb(Ⅱ)的初始浓度为3.00×10-4 mol/L时,传输190 min,传输率可达88.9%,而传统支撑液膜只有72.3%。 分散支撑液膜不仅具有较高的传输效率,而且膜体系稳定,膜的使用寿命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