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热条件下,以钴(Ⅲ)-胺配合物[Co(en)3]3+,[Co(dien)2]3+为模板,合成出了3例新的稀土草酸盐化合物{[Co(en)3]·[KLa2(C2O4)5(H2O)6]·H2O}n (HNU-9)、{[Co(dien)2][La2(C2O4)4(H2O)2xH2O}n (HNU-11)和{K3[Co(dien)2][La4(C2O4)9(H2O)2]·5H2O}n (HNU-12)。在这3个化合物中,不同的模板剂(Co(en)33+,Co(dien)23+,K++Co(dien)23+)以不同的方式存在于这些化合物中,从而构筑出不同拓扑结构的三维骨架结构。有意思的是,由于中心金属原子La的配位模式不同,HNU-11和HNU-12展现出未报道过的新颖的拓扑结构。可见,具有高配位数的中心稀土金属原子较易构筑出具有新颖拓扑结构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2.
以Co(dien)2·Cl3为模板剂,在水热条件下导向合成出新型草酸盐化合物[Co(dien)2]·[NaC02(C2O4).].H2O,并通过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元素分析、ICP以及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对该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化合物结构属于单斜晶系,C2/c空间群,晶胞参数a=1.3805(3)nm,b...  相似文献   

3.
茂型稀土金属有机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茂型稀土金属有机配合物的研究现状和最新进展。系统地介绍了茂型稀土金属有机配合物的特征、合成、以及结构表征方法,并着重介绍了典型三茂型、二茂型、含茚基、含芴基稀土金属有机配合物的晶体结构。最后,展望其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本文综述了茂型稀土金属有机配合物的研究现状和最新进展,系统地介绍了茂型稀土金属有机配合物的特征,合成,以及结构表征方法,并着重介绍了典型三茂型,二茂型,含茚基,含芴基稀土金属有机配合物的晶体结构。最后,展望其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以Sm(NO3)3·6H2O、Dy(NO3)3·6H2O、吡啶-2,5-二羧酸(H2pydc)为原料, 用水热合成法合成了2个新的稀土金属配合物[Ln(pydc)2(H2O)5]·4H2O(Ln=Sm (1), Dy (2)), 单晶结构经X单晶衍射仪分析确定, 两种配合物的晶系均为单斜晶系, C2/c空间群。对晶体的性质进行元素分析、热重、红外光谱, 荧光等分析。结果表明, 配合物1和2在常温下表现出稀土离子相应的特征荧光发射。另外, 本文对两种配合物进行了热稳定性及动力学分析。  相似文献   

6.
以Sm(NO3)3·6H2O、Dy(NO3)3·6H2O、吡啶-2,5-二羧酸(H2pydc)为原料,用水热合成法合成了2个新的稀土金属配合物[Ln(pydc)2(H2O)5]·4H2O(Ln=Sm(1),Dy(2)),单晶结构经X单晶衍射仪分析确定,两种配合物的晶系均为单斜晶系,C2/c空间群。对晶体的性质进行元素分析、热重、红外光谱,荧光等分析。结果表明,配合物1和2在常温下表现出稀土离子相应的特征荧光发射。另外,本文对两种配合物进行了热稳定性及动力学分析。  相似文献   

7.
稀土金属与N—亚水杨基甘氨酸的配合物的合成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甘氨酸与水杨醛合成的希夫碱试剂,与轻稀土金属La(Ⅲ),Pr(Ⅲ),Sm(Ⅲ),Eu(Ⅲ),Y(Ⅲ)形成配合物,分析此配合物结构,证明此配合物有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8.
通过水热法合成了2个新的配合物[Zn(cbba)2(bipy)0.5]n(1)和[Co(cbba)2(bipy)(H2O)2]n(2)(Hcbba=2-(4′-氯-苯甲酰基)苯甲酸,bipy=4,4′-联吡啶)。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和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它们都呈现一维链状结构。  相似文献   

9.
张宁  王明召 《化学教育》2008,29(7):6-9,27
扼要介绍了模板反应的概念、类型,并举例介绍了在含氮大环金属配合物合成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通过水热法合成了2个新的配合物[Mn(NIPH)(mbix)]n(1)和[Co(NIPH)(mbix)(H2O)3]2n·2n H2O(2)(H2NIPH=5-硝基间苯二甲酸,mbix=1,3-双(咪唑基-1-基)苯)。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热重和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这两个配合物通过氢键和π-π相互作用形成了三维超分子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11.
合成了七种见文献报道的硫酸镧与氨基酸的配合物,通过化学分析,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热分析等,确定了所得配合物的组成为La2(AA)n(SO4)3.xH2O(AA=氨基酸;n=4,4,6;x=4,6,8),并对它们的荧光光谱等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2.
Two new Eu(Ⅲ)-Zn(Ⅱ) binuclear complexes Zn(Salen)EuL3 have been synthesized, where Salen=Shiff base of bissalicylaldehyde with ethlenediamine and L=acetylacetone (for complex Ⅰ) or trifluoroacetylacetone (for compelx Ⅱ). Analytical experimetal such as IR, UV and elemental analysis suggest the possible component and structure, the fluorescence spectrum of the complex Ⅱ suggests the M*→M fluorescence mechanism.  相似文献   

13.
通过水热法合成了2个新的配合物[Mn(cbba)2L2].Hcbba(1)和[Pb(cbba)2(bipy)]n(2)(Hcbba=2-(4′-氯-苯甲酰基)苯甲酸,L=3-(2-吡啶基)吡唑,bipy=4,4′-联吡啶)。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和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  相似文献   

14.
过渡金属离子为模板的卟啉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系统研究了以过渡金属离子为模板的卟啉配合物的合成方法,探讨了金属离子加入的时间、加入方式,溶剂各组分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得到最佳工艺参数:金属盐的加入最好在加入芳香醛和吡咯10~15min后,反应混合液的温度降到90℃以下,加入醋酸盐;混合溶剂配比为(2~5)∶(1~4)∶1;反应温度为120~145℃;反应时间为40~80min。并且利用该方法合成了34种金属卟啉配合物。利用元素分析,UV-Vis,IR, 1H NMR对金属卟啉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TG-DTA研究了它们的热稳定性,利用EPR研究了它们的顺磁性。结果表明:该方法操作简便,产物易于分离、提纯,产率由原来两步合成法的10%~25%提高到35.1%~48%。  相似文献   

15.
多联吡啶钴(Ⅱ)、锰(Ⅱ)配合物的合成及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了3个取代多联吡啶配体「4-苯基-2,2′6′,2″-三联吡啶(L1),4′,4″-二苯基-2,2′:6′,2″:6″,2-四联吡啶(L2)和4′,4″-二苯基-2,2′:6′,2″:6″,2:6,2:6,2-五联吡啶(L3)」的4个过渡金属配合物「Co(Ⅱ)(L1)2」(C1O4)2(CH3CN)(1),「Co(Ⅱ)(L2)(AcO)(H2O)」(C2O4)(2),「Mn(Ⅱ)(AcO)(L2)  相似文献   

16.
在水热条件下,以[PMo_(12)O_(40)]~(3-)为模板,合成了一个例新型二维层状化合物[Dy(BMBCP)(H_2O)_4]·[PMo(12)O_(40)]·2.75H_2O[HNU-7,H_2BMBCP·Cl_2=1,4-双(4-羧酸吡啶基-1-亚甲基)苯二氯],并通过X射线单晶结构解析、红外光谱(IR)、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ICP)、X射线粉末衍射(XRD)和荧光光谱对该化合物结构进行表征.由于客体分子[PMo_(12)O_(40)]~(3-)与配体BMBCP中的N+之间存在静电吸引力,导致了-Dy2簇-BMBCP-Dy2簇-交替排列的螺旋链的形成.左手螺旋链和右手螺旋链通过共同的Dy2簇进一步构筑成层状的4,4-网格结构.  相似文献   

17.
高鹏  邴颖颖  张玲玲  胡明 《无机化学学报》2015,31(11):2236-2242
以5-羟基-2-吡啶羧酸为配体,通过水热法与过渡金属盐合成了5个配合物,其分子式分别为[M(HL)2(H2O)2](M=Zn,1;Mn,2;Co,3;Ni,4),[Cu(HL)2](5)。由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对化合物1~5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化合物1~5为单核结构的配合物,它们均通过氢键形成了三维超分子结构。测试了配合物1的光致发光及1~5的热稳定性。研究发现,配合物1发光归因于配体内的跃迁。  相似文献   

18.
以5-羟基-2-吡啶羧酸为配体,通过水热法与过渡金属盐合成了5个配合物,其分子式分别为[M(HL)2(H2O)2](M=Zn,1;Mn,2;Co,3;Ni,4),[Cu(HL)2](5)。由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对化合物1~5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化合物1~5为单核结构的配合物,它们均通过氢键形成了三维超分子结构。测试了配合物1的光致发光及1~5的热稳定性。研究发现,配合物1发光归因于配体内的跃迁。  相似文献   

19.
通过水热法合成了2个新的配合物[Cu(cbba)2(im)2] (1)和{[Mn(cbba)2(bipy)(H2O)2]·bipy}n(2)(Hcbba=2-(4′-氯-苯甲酰基)苯甲酸,im=咪唑,bipy=4,4′-联吡啶)。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和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这2个配合物通过氢键或π-π相互作用形成了三维超分子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20.
通过水热法合成了2个新的配合物Cu2(cbba)4(phen)2(1)和Zn(cbba)2(bipy)(2)(Hcbba=2-(4′-氯-苯甲酰基)苯甲酸,phen=1,10-邻菲罗啉,bipy=2,2′-联吡啶),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和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这2个配合物通过π-π相互作用形成了三维超分子网状结构。此外,还研究了配合物2的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