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研究了以高锰酸钾为引发剂,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用单体与纤维素的接枝共聚。讨论了影响接枝共聚反应的一些参数,反应规律和接枝共聚物的结构及性质。实验表明,在以水为介质的反应体系中,接枝共聚反应可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
PEB/MMA-AN悬浮接枝共聚反应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乙烯-1-丁烯共聚物(PEB)弹性体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腈(AN)悬浮接枝共聚反应行为及接枝共聚产物对SAN树脂增韧作用随反应时间的变化规律, 用凝胶渗透色谱法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对接枝共聚产物进行了表征, 分析了接枝共聚反应机理, 推算了接枝链分子量. 结果表明, 体系首先发生链增长自由基向PEB转移终止形成非接枝共聚物(MANL)和PEB大分子自由基引发单体共聚形成接枝链(g-MAN)的反应, 接枝反应结束后体系发生明显的非接枝共聚形成非接枝共聚物(MANH)的反应; MANL的分子量低于g-MAN的分子量, 而g-MAN的分子量明显低于MANH的分子量; 在接枝共聚过程中发生已接枝和未接枝PEB断链并随机再接生成多嵌段共聚物的副反应; 在反应初期, 接枝链的AN单元含量接近于非接枝共聚物的AN单元含量, 在反应中后期前者远低于后者.  相似文献   

3.
凡由两种或多种单体构成链节的高聚物称为共聚物,而合成此类聚合物的过程叫做共聚反应。按聚合反应机制可分为自由基型和离子型两种。根据生成的共聚物链结构序列的不同,则可分为无规共聚、交替共聚、嵌段共聚和接枝共聚。本世纪初发现了共聚现象。早期主要研究了异戊二烯和丁二烯,丁二烯与苯乙烯和丙烯腈,以及一系列烯类和双烯类单体的共聚反应,并且得到了一些有价  相似文献   

4.
烯类单体与聚酰胺(尼龙)纤维接枝共聚合已有报道.Varma等人研究了Ce4+引发丙烯腈、丙烯酰胺分别与尼龙纤维的接枝共聚反应。Lenka发表了用P2O48-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与尼龙6纤维接枝共聚合的研究结果.Nayak等人报道了用乙酰丙酮锰为引发剂使MMA与尼龙6接枝共聚合.本文以二甲基苯胺(DMA)/硫酸铜为引发体系,用MMA接枝尼龙66纤维丝,研究了Cu2+浓度等因素对该接枝共聚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SBS与甲基丙烯酸丁酯本体接枝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以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甲基丙烯酸丁酯(BMA)既作溶剂又作为单体与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SBS)进行接枝共聚反应。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及透射电镜表征了接枝共聚物(SBS-g-BMA)的组成及结构,讨论了时间、温度及SBS和BPO的用量对接枝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螯合纤维的研究.Ⅰ.含偕胺肟基螯合纤维的制备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以聚乙烯醇缩甲醛(PVF)无纺布为基体,通过化学引发丙烯腈(AN)在PVF上的接枝共聚反应制备反应性纤维时各种因素如用KMnO_4引发剂预氧化PVF时其溶液的浓度、预氧化温度、时间、接枝共聚反应温度、时间、单体浓度、反应介质的酸度等对接枝率和接枝效率的影响,同时还研究了反应性纤维进行偕胺肟化反应时影响其反应程度的各种因素,如反应介质、温度、时间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以五甲基茂基三苄氧基钛 [Cp Ti(OBz) 3]为主催化剂、改性甲基铝氧烷 (mMAO)为助催化剂 ,进行乙烯与苯乙烯的嵌段共聚合反应 .讨论了乙烯预聚温度、预聚时间、主催化剂的浓度、Al(mMAO) Ti摩尔比、苯乙烯的浓度以及外加三异丁基铝 (TIBA)等条件对共聚反应的影响 .发现适宜的共聚反应条件为 ,预聚温度为40℃ ;主催化剂的浓度为 6 6 7× 10 - 4 mol L ;铝钛摩尔比为 2 0 0 .共聚反应的催化效率随预聚时间的延长而降低 ;嵌段共聚物中苯乙烯链节含量随苯乙烯的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外加TIBA对嵌段共聚物的形成及催化效率的提高起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8.
以丁基锂为引发剂、四氢呋喃为溶剂 ,在氮气气氛和 - 78℃下进行苯乙烯 (ST)阴离子聚合 ,并加入 3 溴噻吩作为终止剂 ,从而合成出末端含噻吩基的聚苯乙烯 (PST Thp) ,它可以进行氧化偶联聚合 ,是一类新的大分子单体 .在无水三氯化铁作用下 ,PST Thp可以进行均聚反应或与噻吩进行共聚反应 ,共聚反应生成主链刚性、支链分子量分布窄的聚 (噻吩 接枝 苯乙烯 ) (PThp g ST) ,凝胶渗透色谱、红外光谱和吸收光谱证实接枝共聚物的生成  相似文献   

9.
利用XPS对聚二甲基硅氧烷与聚砜或/和聚对羟基苯乙烯组成的二元和三元多嵌段和接枝共聚物及其共混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溶液成果的聚合物样品的表面都存在有机硅富集,共混物的表面富集程度等于接枝共聚物,更高于多嵌段共聚物,讨论了有机硅含量和键接结构对有机硅表面富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甘蔗髓与丙烯腈的接枝共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以Fe~(2+)—H_2O_2为引发剂引发甘蔗髓与丙烯腈的接枝共聚反应。研究了亚铁含量,H_2O_2浓度,单体量,反应液比、温度和时间对接枝反应的影响;探讨了接枝共聚物碱水解条件,如碱浓度和用量、水解温度和时间、接枝增量等因素对水解产物吸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条件下可获得较高接枝增量的接枝共聚物,降低反应液比或增加单体量均可明显提高接枝增量,接枝增量对水解产物吸水性能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未漂的马尾松磨木浆粕作为木质纤维素原料,研究了以高锰酸钾为引发剂引发羟丙基马尾松磨木浆粕与丙烯腈接枝共聚的基本反应规律,讨论了各种反应参数对接枝共聚反应的影响。探讨了原料中的木质素在高锰酸钾引发体系中的影响和作用机理,初步得出在该引发体系中木质素对接枝共聚反应的影响,主要是由于木质素结构中的酚型结构单元和结构单元侧链上的羟基(可能主要是较活泼的α-羟基)所造成,可通过适当的醚化反应或氧化作用来消除。接枝共聚物的 X-射线衍射分析发现,当接枝增量超过98%以后,纤维素的结晶衍射峰已基本消失,究其原因可能是马尾松磨木浆粕经羟丙基醚化后,接枝共聚反应可以渗透到晶区内部,随接枝增量的提高,具有一定的消晶作用。  相似文献   

12.
分散共聚法制备特殊形态高分子微球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以聚乙二醇 (PEG)大分子单体为反应性稳定剂 ,在丙烯腈的分散共聚反应中添加少量苯乙烯以形成疏水性核 ,制备得到了亚微米级高分子微球 .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表明 ,该高分子微球具有特异的形态结构 .同时研究了分散共聚体系中各种反应因素对微球形态和直径的影响 ,结果表明 ,苯乙烯单体的添加量、PEG大分子单体的浓度及分子量、混合溶剂的组成对微球直径和形态均有明显的影响 .X 射线光电子能谱 (XPS)研究结果表明 ,微球表面聚集有亲水性PEG链 ,核为疏水的聚 (丙烯腈 苯乙烯 ) ,即形成的特异形态的PEG接枝高分子微球亦为复合型结构  相似文献   

13.
高锰酸钾引发丙烯腈与木质纤维素接枝共聚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用高锰酸钾引发羟丙基马尾松磨石磨木浆粕与丙烯腈的接技共聚反应。得出,木质素对接技反应的影响可能主要来源于它的酚型结构单元。用羟丙基醚化木质素的酚羟基后接枝反应可顺利进行。X-射线衍射结果显示,接技共聚反应有可能渗透到纤维素晶区内部,随接技量的提高,反应具有一定的消晶作用。  相似文献   

14.
用MonteCarlo模拟方法对苯乙烯在顺1,4-聚丁二烯上的接枝反应动力学进行了研究。模拟结果表明,对于不同的橡胶浓度,接枝的和均聚的聚苯乙烯的数均聚合度、接枝效率与苯乙烯在顺1,4-聚丁二烯上的接枝共聚反应的动力学的解析解十分吻合,证明本方法能够有效地应用于自由基型接枝共聚合反应体系。  相似文献   

15.
用Monte Carlo模拟方法对苯乙烯在顺1,4-聚丁二烯上的接枝反应动力学进行了研究。模拟结果表明,对于不同的橡胶浓度,接枝和均聚的聚苯乙烯的数均聚合度、接枝效率与苯乙烯在顺1,4-聚丁二烯上的接枝共聚反应的动力学的解析解十分吻合,证明本方法能够有效地应用于自由基型接枝共聚合反应体系。  相似文献   

16.
以Ce~(4+)引发丙烯腈与罗布麻纤维接枝共聚反应,用红外光谱表征了接枝纤维的结构。并探讨了接枝纤维皂化物时汞离子的吸附性能。C_(AN)为1.2×10~(-1)mol/L、C_(Ce)~(4+)为10×10~(-3)mol/L时接枝率较高,该接枝共聚物经皂化后能有效地吸附汞离子,pH值在10~11时吸附率最高,达0.583mg Hg~(2+)/g。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用高价铈盐引发丙烯酸在PVA无纺布上接枝共聚反应的基本规律,各种因素对接枝率的影响。在最佳的反应条件下,接技率可达130%。接枝产物的IR谱图证实了产物含有大量的羧基,产物SEM图展示随着接枝量的增加,纤维表现形态的变化规律。产物的交换容量随接枝量的增加而增大,当接枝率为124%时,交换容量达7.4毫克当量/克。接枝共聚物具有较强的吸附稀土离子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聚苯乙烯微球表面接枝丙烯腈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分散聚合法制备出平均粒径为3.85 μm的窄分布聚苯乙烯微球, 并在此基础上引入第二单体丙烯腈进行共聚反应, 制备出平均粒径为4.02 μm的窄分布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微球. 对聚苯乙烯微球和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微球进行了形貌及粒径、红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分析, 结果表明丙烯腈基团均匀分布在聚苯乙烯微球表面, 提高了聚苯乙烯微球表面的极性.  相似文献   

19.
预辐照聚三氟氯乙烯薄膜的过氧化含氟自由基室温衰变缓慢,可长期生存。预辐照的有效期可超过六年,研究了苯乙烯接枝反应时的温度、无机盐添加剂和有机溶剂的影响。观察到较低温度能提高接枝率。添加三氯化铁能有效地抑制苯乙烯自聚反应,并研究了聚三氟氯乙烯-苯乙烯接枝共聚物的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20.
合成接枝和嵌段共聚物是研究阻尼材料的重要途径。可以在较广的范围内,调整共聚物的结构,使之具有良好的阻尼性能。我们选择聚环氧丙烷与顺丁烯二酸酐反应,制成端乙烯基大分子单体和遥爪低聚物,与苯乙烯共聚,制成接枝和交联嵌段共聚物。探讨了不同结构因素对阻尼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有益于阻尼材料的分子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