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液晶显示用取向材料聚甲基丙烯酸肉柱酰氧基乙酯的光控取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验研究了光聚合物材料聚甲基丙烯酸肉柱酰氧基乙酯(CEMC)的光化学反应过程,以及对液晶材料LC-6701A的取向能力。通过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了取向层表面在光化学反应前后的变化,测量了光控了以向膜液晶盒中液晶分子的预倾角及单面光控取向扭曲现列液晶显示器(TNLCD)的电光特性和时间响应特性曲线,研究了液晶分子排列取向的机理。 相似文献
2.
3.
4.
5.
介绍并发展了一组简单有趣的投掷牙签实验,用于直观形象地模拟向列型液晶分子的排列特性。 相似文献
6.
利用激光拉曼散射技术,对剪切作用下受限于钢球与石英盘之间的纳米级液晶5 CB的分子排列取向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在特定的实验条件下,可以得到高信噪比的纳米级润滑膜的拉曼散射信号(20∶1). 同时发现,当激光偏振方向与剪切运动方向平行(垂直)时,所得拉曼信号强度达到最大(小)值,表明纳米级液晶5 CB分子在剪切诱导作用下,沿剪切运动方向趋于定向排列. 另外,当钢球与石英盘之间的剪切速度逐渐增大时,受限的纳米级液晶5 CB的拉曼信号强度也逐渐增大. 最后,利用根据相对光强干涉原理研制的纳米膜厚测量仪对纳米级
关键词:
薄膜润滑
分子排列取向
拉曼散射 相似文献
7.
8.
磁场作用下向列型液晶中的分子取向短程关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分子统计理论的观点研究磁场对向列型液晶的作用。将向列型液晶的格胞理论推广到包含磁场作用的情况。这一理论考虑了分子取向短程关联。向列相序参数对约化温度的依赖关系和每个分子的约化内能对约化温度的依赖关系,与计算机模拟结果符合得相当好。计算了各向同性相最低过冷温度,理论结果与实验值和分子场理论的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9.
以摩擦基板间的液晶薄层为研究对象,用分子场理论研究了向列相液晶分子排列转变行为.分子质心固定在简单立方晶格的格点上.液晶由极性分子构成,与基板相接触的一层分子同时受到色散和极性两类表面作用.通过自洽的数值计算,获得3种相图,清楚地展示了摩擦基板间向列相出现的从高温沿面到低温垂面排列的转变;获得实现这类转变所需要的两类表面作用的参数范围.结果表明:基板的摩擦会改变基板表面色散作用,但不会影响基板表面极性作用;表面极性相互作用能引起基板间向列相液晶发生沿面到垂面排列转变. 相似文献
10.
在向列型液晶的硬棒理论中引入分子取向短程关联。理论的出发点是Sin-DooLee的自由能表示,这一表示基于Carnahan-Starling状态方程。用包括了分子短程关联的取向熵代替原来平均场形式的取向熵项,得到新的自由能表示。通过自由能对分子取向分布求变分确定平衡态分布。对液晶PAA进行了数值计算。给出了相变点序参数、熵变、相变点致密度和相对密度变化的计算值。考虑短程关联后的理论值较通常硬棒理论有显著改进。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克服了硬棒理论的困难。 相似文献
11.
通过格胞理论研究双轴分子构成的向列型液晶。发展新的数值方法液晶中的向列序。不用任何函数展开,通过迭代方法求解平衡态方程得到精确的取向分布函数。计算了序参数和单分子内能对温度的依赖关系。给出了有关物理量在向列相一各向同性相相变点的值。数值结果较分子场理论更接近于Monte Carlo模拟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偶氮苯侧链液晶聚合物薄膜中图象存储的光学控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基于偶氯苯聚合物液晶的光控双折射实现了图象存储的光学控制,所用聚合物液晶薄膜具有大的光致双折射和长久光学存储特性。利用光控分子取向进行图象存储,存储的图象从介于两正交偏振片间的样品薄膜读出。实验清楚地表明通过改变照射光的偏振方向或旋转样品可很容易地控制输出图象的亮度和取向。 相似文献
13.
伴随着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光催化作为一种能够直接利用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的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有机合成领域,尤其是利用光催化技术实现有机反应中最重要的C—C键的构筑,已经广泛应用于医药、染料和电子工业等方面[1]。而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具备检测灵敏度高,原位检测等优势,可以有效显示光催化过程中物质的结构变化信息,是研究催化过程中分子在催化剂表面的反应过程的有力手段[2]。该工作合成了一种兼具优良SERS增强性能和一定光催化活性的Ag-AgCl-Pd基底,通过原位监测光催化偶联反应的进程,揭示了催化剂表面分子取向的变化,同时探究了该变化对不同反应物反应效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用变温拉曼光谱对相变过程的研究表明,液晶化合物的初始晶态与熔融后缓慢降温得到的晶态并不吻合,两个状态下分子尾链的构象及刚性核部分的构象不同导致分子的聚集状态不同。西佛碱型液晶化合物VO10相变过程中,在晶态到液晶态相转变过程中,烷氧基尾链链内构象发生突变,同时有序性降低,刚性核部分两个苯环之间的二面角在相变点时发生明显变化,二面角加大。 相似文献
15.
16.
17.
本文结合分子动力学、密度泛函理论和蒙特卡洛方法,研究了光学损耗低的氟化聚合物单体分子甲基丙烯酸三氟乙酯(TFMA)及其分子链在[Zn2(BDC)2TED]n和[Zn2(BPDC)2TED]n两种结构有序的金属有机框架(MOFs)材料中的吸附特性,得到相应的吸附数量和取向程度,以探索提高聚合物材料双折射性的有效途径。通过分析结果得出影响TFMA单体分子在这两种MOF孔道中吸附及取向特性的三个因素:a)由于MOF孔道壁是由金属离子和有机配体组成的极性表面,MOF孔壁与极性分子TFMA之间的静电相互作用对TFMA单体分子在孔道内的吸附和取向有促进作用;b)在受限空间中的聚合物单体分子之间的静电相互作用使其分子间隙更加紧密,同样也对其分子取向有促进作用;c)在这个两种孔洞与聚合物单体分子相对大小不同的MOF中,单体分子和分子链的取向度基本一致,但单体分子在孔径较大的MOF中吸附数量更多。这三个因素的重要影响,为聚合物单体或MOF的选取、对聚合物链取向及双折射性的控制提供理论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18.
19.
20.
以C60 晶体中分子两种取向排列形成的双能级系统为基础 ,通过探讨C60 晶体在有序相的热力学性质 ,得到了 38o 和 98o 两种取向排列的分子在晶体中均匀分布的结构稳定性结论 .根据已报道的C60 晶体在有序相两端点温度 85K和 2 6 0K取向分布的实验结果 ,将较高的分子取向 (38o)能级的概率转化成分数值 1/ 6和 3/ 8,得到了有序相两种取向分子在两温度端点的分布规律 .当概率的分数值为 1/ 4和 1/ 3时 ,C60 晶体将具有较大的结构稳定性和较小的介电损耗及内耗值 ,对应的温度分别为 12 2 .6和 194 .3K .因而解释了介电实验结果出现异常的现象是由 38o 取向分子均匀分布的“规则 无规 规则”变化所造成的 .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