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将高功率脉冲激光作用于金属元靶产生等离子体,实验测试了并分析了靶上电势信号的时间演变规律及其成因,同时实验研究了激光能量、靶材料、靶结构等因素对靶上电势信号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针对激光等离子体在Cu靶上诱导产生的电势信号展开实验研究,主要讨论了靶材偏置低电压时对电势信号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外加低电压时,靶上电势信号呈现单峰脉冲结构,且靶材偏置负压时为正脉冲,偏置正压时为负脉冲,脉冲幅值随偏置电压增大而增大. 通过对靶上电势信号演化特性的详细分析,从等离子体荷电效应出发,结合靶材偏压造成的电场效应成功解释了靶材偏压对靶上电势信号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纪运景  童朝霞  卞保民  张平  陆建 《光子学报》2007,36(12):2187-2191
利用Nd∶YAG脉冲激光烧蚀Cu靶材,实验研究了不同激光能量下等离子体诱导靶上电势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靶上电势信号呈现显著的双峰结构,第一个峰出现在激光烧蚀开始之后约20 ns,持续时间仅约50 ns;而第二个峰出现约35 μs之后,持续时间达到了上百微秒.通过对实验结果的详细分析可知靶上电势信号的产生是激光等离子体荷电效应引起的,并提出了等离子体对金属靶的静电感应、电荷复合-转移效应机制,解释了靶上电势信号的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4.
针对激光等离子体在Cu靶上诱导产生的电势信号展开实验研究,主要讨论了靶材偏置低电压时对电势信号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外加低电压时,靶上电势信号呈现单峰脉冲结构,且靶材偏置负压时为正脉冲,偏置正压时为负脉冲,脉冲幅值随偏置电压增大而增大. 通过对靶上电势信号演化特性的详细分析,从等离子体荷电效应出发,结合靶材偏压造成的电场效应成功解释了靶材偏压对靶上电势信号的影响. 关键词: 激光等离子体 电势 金属元靶 偏置电压  相似文献   

5.
纪运景  童朝霞  卞保民  陆建 《光子学报》2008,37(7):1301-1304
将高功率脉冲激光分别作用于Cu、Fe、Al三种金属靶材,通过实验测试激光等离子体在这三种金属靶上产生的电势信号,讨论了靶材料对电势信号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靶上电势信号早期阶段受靶材料的影响比较显著,早期信号峰值大小随靶材变化顺序依次为:IFe>ICu>IAl,而峰值到达时间依次为:tAl相似文献   

6.
超短超强激光因其极端的物理参数范围以及可用于研究相对论等离子体等特征,成为当前激光驱动磁重联物理的研究热点.通常采用两路激光与平面靶相互作用实现激光驱动磁重联,然而在实验诊断中,由于激光等离子体自身的复杂性导致很难辨别磁重联的物理特征.本文对两路短脉冲激光驱动平面靶磁重联进行了数值模拟,重点分析了靶后电势分布特征和磁重联之间的关系.模拟结果显示,靶后电势分布可以直接影响被加速离子在探测面上的空间分布,因此可用来直接诊断短脉冲激光驱动磁重联实验.  相似文献   

7.
将高功率脉冲激光作用于金属元靶,探测激光诱导等离子体在靶上产生的电学信号.研究了作用激光能量的差异对等离子体电信号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激光能量的增加电信号脉冲幅度逐渐增大并趋于饱和.同时,将激光烧蚀过程中的靶材等效为瞬态电流源,初步建立了激光诱导等离子体等效电路模型,并将该模型应用于激光烧蚀金属靶,对靶上电信号的产生机制进行了详细讨论.  相似文献   

8.
在百焦耳级XeCl准分子激光器上,开展了强紫外激光辐照LY—12铝靶和碳纤维靶的光学诊断实验。研究了靶面对激光的反射系数随入射激光功率密度的变化规律,获得了激光等离子体光谱及蒸汽羽积分图象等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9.
实验在100TW超短超强掺钛蓝宝石飞秒激光装置上进行,研究铜平面靶的靶前超热电子和靶后超热电子能谱,期望获得超热电子有效温度和激光靶面功率密度的定标关系。用电子磁谱仪获得了:靶前法线方向、靶后激光传播方向和靶前激光反射方向超热电子能谱。  相似文献   

10.
在“神光-Ⅱ”高功率激光装置上,利用弯折靶、双台阶靶实验及通过对等离子体喷射状态的实验测量,研究了激光斜入射情况驱动的冲击波传播特性.结果表明,即使在大角度(约45°)斜入射的激光驱动下,靶材料中的冲击波依然是沿着靶面法线方向传播的,并能形成很好的一维正击波. 关键词: 斜入射 冲击波 弯折靶 双台阶靶 激光状态方程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在神光Ⅱ装置上开展的长脉冲2ns三倍频激光与黑腔靶相互作用的实验。报道了采用PIN探测器阵列测量大角度受激Raman散射(SRS)角分布和采用激光卡计对背向SRS光能量积分测量的实验结果。相同实验条件下激光辐照缝靶产生的SRS光能量要强于激光与全腔靶作用产生的SRS光,小腔靶的SRS光能量要强于标准腔靶。对比长脉冲2ns及短脉冲1ns激光打靶实验结果可以看出:由于激光功率密度的下降,长脉冲激光打靶时SRS散射光能量要弱于短脉冲激光打靶。长脉冲2ns激光与标准腔靶相互作用时,等离子体堵腔比较严重。  相似文献   

12.
ICF低温冷冻靶备技术进展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综述了激光惯性约束聚变研究中的低温冷冻靶的各种制备方法,提出了在我国高功率激光装置上进行了冷冻靶实验的制靶技术的路线。  相似文献   

13.
在LF-11和LF-12高功率激光装置上进行的实验中,设计了一些特定的激光束-金腔靶-探测器条件,创造了激光直接加热、准辐射加热和激光、X光混合加热三种物理条件,采用软X光透射光栅能谱时空分辨技术,测量了腔靶、缝靶和双孔靶等高分辨X光能谱,研究了激光等离子体X光辐射非平衡特性。  相似文献   

14.
在大功率激光装置上进行了预备性复合泵浦双靶串接实验中,利用针孔透射光栅谱仪对两路激光辐照靶产生的线状激光等离子体的均匀性进行了监测。分析和比较了单靶与串接靶线状等离子体均匀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2 ns, 351 nm激光黑腔靶受激Raman散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在神光Ⅱ装置上开展的长脉冲2 ns,351 nm激光与黑腔靶相互作用的实验,报道了受激Raman散射光时间分辨谱图及能量测量的实验结果。长脉冲2 ns激光注入小腔靶(Ø700 mm×1 250 mm)时,激光辐照缝靶产生的SRS光能量是激光与全腔靶作用产生的SRS光能量的1.3倍。在2 ns激光与不同尺寸黑腔靶作用的情况下,激光辐照小腔靶产生的SRS光能量比标准腔靶(Ø800 mm×1 350 mm)产生的SRS光能量高1.6倍。由于激光功率密度下降,2 ns激光打靶SRS散射光要弱于短脉冲1 ns激光打靶,但持续时间稍长。实验结果表明:长脉冲2 ns激光与标准腔靶相互作用时,等离子体“堵腔效应”比较严重,标准腔靶尺寸不再合适。  相似文献   

16.
激光等离子体动量转换效率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强激光与固体靶相互作用时,产生的高速喷射的等离子体对靶具有强烈的反冲作用,因此,激光等离子体可以作为一种新型的推进动力源.与传统的化学燃料推动相比,激光等离子体具有较高的比冲和有效载荷比等特点.对纳秒激光脉冲与铝、石墨、铅和碳氢靶相互作用时,等离子体对靶的冲量进行了实验测量,研究了大气与真空环境下的靶动量与激光聚焦面积的关系,并对部分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的数值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显示,大气与真空环境下的靶动量有很大的差异,并且真空下的靶动量受材料性质的影响较大,与以往长脉冲激光的实验结果有很大的不同. 关键词: 激光等离子体 动量 动量耦合系数  相似文献   

17.
激光超热电子与受激Raman散射特性的实验观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在“神光Ⅰ”和“星光Ⅱ”上分别进行了二倍频、三倍频激光照射金盘靶、腔靶、碳氢有机膜平面靶的实验,研究了短波长激光产生的超热电子和受激Raman散射的特性,并探讨了抑制超热电子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直接驱动内爆压缩特性实验研究的实验靶型和测量方法.在神光Ⅱ激光装置上采用多种高时空分辨和高能谱分辨的组合型诊断设备获取了内爆压缩相关信息,得到了靶丸辐照均匀性、内爆压缩对称性、径向会聚比、内爆速度以及靶丸球壳平均电子温度,获得的 结果可作为优化靶结构与参数及激光辐照条件的依据.给出了实验中获得的典型结果,并对结果进行了简要的分析讨论. 关键词: 激光烧蚀 直接驱动 诊断技术  相似文献   

19.
527 nm激光辐照盘靶受激布里渊散射光角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星光Ⅱ”激光装置上,开展了527 nm激光与金盘靶和铝盘靶相互作用实验,研究了激光辐照盘靶的受激布里渊散射光散射机制,获得了散射光能量角分布。实验结果表明:激光辐照金盘靶时,在入射激光能量大致相同的情况下,受激布里渊散射光能量在匀滑的条件下比没有匀滑时低一个数量级以上(背反能量除外),束匀滑对散射光的抑制作用十分明显。在匀滑条件下,越靠近背反方向,散射光能量越大。散射光能量分布沿方位角的变化不大。激光辐照铝盘靶时,散射光能量分布的离散性较大。  相似文献   

20.
激光光幕靶是弹丸测速的主要设备之一,针对阵列式点状激光靶的测速要求,研究了系统调试和测量过程中的影响因素。根据阵列式点状激光靶的测速原理,通过实验分析了负载电阻、光照距离、光照角度、发射角等因素对单路接收信号(负载电压)的影响;根据弹丸过靶时遮挡激光光束对光强变化情况,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并以此得到了不同压差下计时的相对误差,分析了光幕均匀性对整个测速系统的影响。理论建模和实验分析为阵列式点状激光靶的结构设计和在测速系统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