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室温或近室温条件下,2-氨基嘧啶(AP)与4种铜(Ⅱ)盐CuCl_2·2H_2O、CuBr_2、CuSO_4·5H_2O、CuAc_2·H_2O发生固-固相化学反应,生成3类不同配位比(Cu/AP分别为2:2、1:1和1:2)的2-氨基嘧啶合铜配合物。用元素分析、碘量法、电感耦合等离子直读光谱(ICP)、IR、XRD、UV、ESR等方法表征了固相反应产物。不同阴离子铜盐的结构是影响固相反应的主要原因。讨论了固相反应的过程。反应沿晶格结构变化最小(活化能最低)的途径进行。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Cu(OAc)2.H2O与两个Schiff碱[水杨醛缩邻氨基吡啶(HSPy),水杨醛缩邻氨,基苯酚(H2SAP)]在室温下的固相化学反应,用元素分析、XRD、DTA、UV漫反射和磁化率测定等方法表征的固相产物,其组成分别为Cu(SAPy)2和Cu(SAP),后者为双核结构,通过等温电导法得到固相反应的活化能为:H2SAP(35.25kJ/mol<HSAPy82.31kJ/mol,并初步讨论了  相似文献   

3.
王长凤  刘秋田 《结构化学》1996,15(6):495-498
4-氨基-3,5-二甲基-1,2,4-三唑与水杨醛缩合形成4-(邻羟苯基亚甲基)-亚胺-03,5-二甲基-1,2,4-三唑Schiff碱(SATZ),该Schiff碱与Cu(ClO4)2.6H2O形成配合物Cu(satz)2.6H2O,分子式为C22H22CuN8O2.6H2O。  相似文献   

4.
采用FTIR、XPS和AES研究了金属铜表面M-S(M=Mo,W)簇合物膜。结果表明,Mo(W)S^2-4与铜表面的Cu2O反应,形成了Mo(W)-S-Cu键。簇合物膜由Mo(W),S,Cu,O元素组成,分别呈+6、-2、+1、-2价,膜为多分子层结构并保持,MoS4或WS2单元,膜表面只有Cu,O而不存在Mo(W),S,膜层厚度与反应时间有关,时间越长,膜越厚,膜为多组分的复杂体系,其颜色是各组  相似文献   

5.
用室温固相反应合成了[Cu(8-Q)2(phen)]·H2O 及[Cu(NCS)2(phen)2]·H2O 两个三元混配化合物。室温下[Cu(Ac)2(H2O)]与邻菲?啉固体几乎不发生反应,但加入第二配体8-羟基喹啉及KSCN,反应几乎立即发生。XRD、IR谱及元素分析结果表明:第二配体的加入并不仅仅促进[Cu(Ac)2(H2O)]与第一配体的反应,它同时也参与反应,形成了三元混配化合物。用室温固相反应合成上述两个三元混配化合物尚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6.
CS_2在Cu-S键中插入产物(Ph_3P)_2Cu(S_2CSPh)与CH_2Cl_2-C_2H_5OH混合溶剂反应,获得单核铜配合物(Ph_3P)_2Cu(S_2COOC_2H_5)和双核铜配合物(Ph_3P)_3Cu_2Cl_2等化合物晶体,用X-射线单晶衍射法测定前者的晶体结构。晶体的化学式为C_(39)H_(35)CuOP_2S_2,分子量为709.3,空间群P21/n,a=9.329(6),b=18.664(11),c=20,341(13),β=95.59(5)°,V=3525(4)~3,D_c=1.337g/cm~3,Z=4,F(000)=1492,μ=0.852mm~(-1),R=0.045。  相似文献   

7.
聚醋酸乙烯酯与铜(Ⅱ)离子的配位反应及其催化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ESR、UV和IR表征Cu(2+)离子与PVAC的配位反应。根据CUCl2·2H2O乙醇溶液与PVAc-CuCl2·2H2O乙醇溶液的电导率差值随Cu(2+)离子摩尔浓度变化的明显转析点得知,1个Cu(2+)离子大约能与PVAc4个链节单元配位。证实MMA在Cu(Ⅱ)-PVAc配合物/Na2SO3体系的聚合体是无规PMMA,得率为70%。讨论了MMA在Cu(Ⅱ)-PVAc配合物/Na2SO3体系络合催化引发下的游离基反应历程。  相似文献   

8.
通过η5-R~1C_5H_4(CO)_3MNa与η~5-R~2C_5H_4(CO)_3MNa(M=Mo,W)以及η~5-R~1C_5H_4(CO)_3MoNa与η~5-R~2C_5H_4(CO)_3WNa在Fe_2(SO_4)_3醋酸水溶液作用下的交叉氧化偶联反应,合成了7个新的非对称型金属单键化合物η~5-R~1C_5H_4(CO)-3Mo─Mo(CO)_3C_5H_4R~2-η~5(R~1,R~2:C(O)Me,CO2Et),η5-R1C5N4(CO)3W─W(CO)3C5H4R2-η5(R1,R2:C(O)Me,CO2Et;H,CO2Et)和η5-R1C5H4(CO)3Mo─W(CO)3C5H4R2-η5(R1,R2:C(O)Me,H;Et,C(O)Me;C(O)Me,n-Bu;CO2Me,n-Bu).用C/N分析、IR、1HNMR和MS表征了它们的结构,并对该氧化偶联反应的特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室温或近室温条件下,Co(acac)2(H2O)2与第二配体2,2'-联吡啶、1,10-啡罗啉、8-羟基喹啉、水杨醛肟固相反应得到4个混配化合物,经XRD、IR、UV及元素分析表征了这些产物。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1-芳基-4-乙氧羰基-5-氨基-1,2,3-连三唑(1)同甲酰胺、异氰酸磺酰氯以及内酰亚胺醚等的反应,制得5-H-1-芳香-1,2,3-连三唑[4,5-e]嘧啶-4-酮(2a-c)、5-N-甲基-1-芳基-1,2,3-连三唑[4,5-e]嘧啶-4-酮(3a-c)、1-芳基-4-乙氧羰基-5-脲基-1,2,3-连三唑(4a,b)、5-H-1-芳基-1,2,3-连三唑[4,5-e]嘧啶-4,6  相似文献   

11.
二水醋酸镉与邻氨基苯甲酸(HOAB)在室温下发生固—固相化学反应生成Cd(OAB)2,用等温DSC、等温电导法跟踪研究反应过程发现,上述固相反应分两步进行.  相似文献   

12.
4-氨基-3,5-二甲基-1,2,4-三唑(TZ)与水杨醛缩合形成4-(邻羟苯基亚甲基)-亚胺-3,5-二甲基-1,2,4-三唑Schiff碱(SATZ),该Schiff碱与Cu(ClO_4)_2·6H_2O形成配合物Cu(satz)_2·6H_2O,分子式为C_(22)H_(22)CuN_8O_2·6H_2O。经X射线晶体结构分析表明,晶体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P2_1/c,Z=2,α=8.202(1),b=19.569(4),c=8.972(8)A,β=107.72°(2),V=1371.8(5)A3,Dc=1.46g/cm ̄3,μ=0.853mm ̄(-1),F(000)=630,R=0.051,R_w=0.062。分子中2个偶氮甲碱(-C=N-)中   的N原子及2个酚氧原子与中心Cu原子形成规则的菱形平面结构。  相似文献   

13.
合成了3个分别以C2O^2-4(「Cu2(L1)2(ox)」,1),AcO^-(「Cu2(AcO)(L2)2」BF4,2)和酚氧(「Cu29L302」(ClO4)2,3)为桥基的双核铜配合物,并测定了1的复配合物「Cu2(L1)2(ox)」「Fe(OH)2(H2O)4」ClO4.H2O及2和3的晶体结构。  相似文献   

14.
采用FTIR、XPS和AES研究了金属铜表面M-S(M=Mo,W)簇合物膜。结果表明,Mo(W)与铜表面的Cu_2O反应,形成了Mo(W)-S-Cu键;簇合物膜由Mo(W)、S、Cu、O元素组成,分别呈+6、-2、+1、-2价,膜为多分子层结构并保持MoS_4,或WS_2单元,膜表面只有Cu、O而不存在Mo(W)、S.膜层厚度与反应时间有关,时间越长,膜越厚。膜为多组分的复杂体系,其颜色是各组分统计分布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Co2(CO8)分别与4种硫代乙内酰脲S=CNHC(O)C(R1)(R2)N(COR3)反就,得到4个新的含硫代乙内酰脲桥基双齿配位的三核钴羰基硫族合物。用元素分析、IR、^1H NMR和MS等手段表征了它们的结构,用X射线衍射测定了其中一个族合物Co3(CO7)7(μ3-S)[μ,η^2-SCNC(O)C(CH3)(CH3)N(COCH3)](Ⅳ)的晶体结构,晶体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  相似文献   

16.
将Gly-GlyO,4,4'-联吡啶与Cu(NO3)2.H2O在二次水溶液中反应,合成出以4,4'-bpy为中继基,Cly-GlyO为螯环的新型双核铜配合物,经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确定该配合物晶体的化学结构式为[(H2NCH2CONHCH2COO)Cu(OH)(C10H8N2)Cu(OH)(H2NCH2CONHCH2COO)].9H2O。晶体属P1空间群,晶胞参数α=1.1412nm,b=1.229  相似文献   

17.
通过η^5-R^1C5H4(CO)3MHa与η^5-R^2C5H4(CO)2MNa(M=Mo,W)以及η^5-R^1C5H4(CO)3MoNa与η^5-R^2C5H4(CO)3WNa在Fe2(SO4)3醋酸水溶液作用下的交叉氧化偶联反应,合成了7个新的非对称型金属单键化合物η^5-R^1C5H4(CO)3Mo-Mo(CO)3C5H4R^2-η^5(R^1,R^2:C(O)Me,CO2Et),η^5  相似文献   

18.
测得并解析了2个蝶状铁硒取代衍生物(μ-p-MeC6H4Se)2Fe2(CO)2(Ph2PCH2CH2PPh2)(A)和(μ-p-MeC6H4Se)2Fe2(CO)4(cis-Ph2PCH=CHPPH2)(B)的^1H-^1HCOSY谱和^1H-^15CCOSY谱以及A的^1H-^1HNOESR谱,从而进一不确证了它们的结构。  相似文献   

19.
姚心侃  谢庆兰 《结构化学》1996,15(3):193-198
三环己基锡O,O’-二(4-氯苯基)二硫代磷酸酯(I),C30H41Cl2(O2PS2Sn,Mr=718.36,单斜晶系,P21/n,a=16.151(2),b=9.4159(1),c=22.987(3),A,β=105.69(1)°,Z=4,Dc=1.418g.cm^-3,R=0.063;二丁基锡双(O,O’-二(4-甲基苯基)二硫代磷酯酯(Ⅱ),C36H46O4P2S4Sn,Mr=851.66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了Cu(Ⅱ)-PEG(聚乙二醇-2000)-Zincon(锌试剂)-(NH4)2SO4体系的析相光度法并应用于测定Cu(Ⅱ)。最宜酸度为pH5.5~8.5(KH2PO4-K2HPO4)缓冲溶液)其络合物的最大吸收位于610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4.0×10^4L.mol^-1.cm^-1,Cu(Ⅱ)浓度在0~1.5mg/L范围内服从比尔定律,铜与Zincon形式组成为1:2的稳定的蓝色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